趙秀慧
(浙江省新昌縣中醫院,浙江 新昌 312500)
肱骨外科頸是肱骨解剖上的薄弱區及骨松質與骨密質的交界處,易受到外力作用而骨折。鎖定鋼板內固定手術是老年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治療的有效方法,但其療效是與圍術期的護理息息相關的。筆者對27例老年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患者在圍術期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護理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27例均為自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實施手術治療的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患者,均符合《實用骨科學》[1]中相關診斷標準及手術指征。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齡62~79歲,平均(68.3±6.5)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傷 13例,摔傷 1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骨質疏松,4例合并肩關節脫位,9例合并高血壓,11例合并糖尿病。27例患者均于入院后2~7 d內實施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10例需實施Ⅰ期自體髂骨植骨。
1.2 結果 經積極治療及護理后,27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術后隨訪4個月至1年,平均(9.6±2.3)個月,肩關節功能恢復優21例,良3例,可2例,差1例,優良率為88.89%,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為(91.4±5.4)分;術后2例便秘,1例骨折愈合延遲,無1例繼發感染及骨折畸形愈合。并發癥發生率為11.11%。
2.1 西醫護理
2.1.1 術前護理 (1)術前保護: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患者傷情嚴重,患肢腫脹、疼痛感明顯。入院后應立即給予局部消炎止痛膏外用,墊高患側肩部避免壓痛;患者離床時給予前臂吊帶保護。(2)合并癥觀察及護理:邀請本院糖尿病、高血壓小組成員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制訂高血壓、糖尿病飲食計劃,控制血壓、血糖與合理營養相結合。每日測血壓2次,測血糖4次,遵醫囑服用降壓、降糖藥,確保術前空腹血糖控制在5.6~8.3 mmo1/L,血壓控制在 130/85~155/90 mmHg。 (3)術前準備:術前3 d進行術野皮膚消毒,完成后使用無菌巾包扎;術前1 d禁食,備血;術前30 min進行體溫、血壓、血糖、呼吸、血氧飽和度等常規檢查,完成后備皮,消毒,使用無菌巾包扎。
2.1.2 術后護理 (1)嚴密監測病情變化:術畢護理人員應與醫生及麻醉師交接,了解術中情況,定時測量患者體溫、血壓、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心肺功能等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通知醫師處理。術后3~5 d為腫脹高峰期,注意觀察患肢血運、運動、感覺情況,查看切口是否滲血、腫脹,提高骨筋膜室綜合征發生警惕性。查看引流管狀態、引流液性質、顏色、引流量等,引流量<50 mL時可拔管。(2)體位護理:患者術后6 h內去枕取平臥位,患肘懸吊,用枕頭墊高患肢,做好肘部與胸部制動;術后1 d給予患肢前臂吊帶保護。(3)鎮痛泵護理:術后根據患者情況可給予鎮痛泵緩解疼痛,根據患者感受與耐受程度隨時調整給藥速率,定時檢查鎮痛泵管有無發生堵塞。若置管后發生頭暈、干嘔、煩躁不安、胡言亂語等癥狀時應關閉止痛泵。
2.2 中醫護理
2.2.1 情志護理 本組患者多為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同時骨折多因突發事件所致,患者缺乏心理準備;加之對治療方法、療效及醫療費用的擔憂,患者易出現緊張、焦慮、抑郁心理。護理人員因根據患者心理給予適當的情志護理,主動與患者溝通,做好知識宣教,并邀請成功治療病例現身說法,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
2.2.2 術前適應指導 術前指導患者手、腕、肘等部位的功能恢復訓練。(1)手部訓練:用力握拳后伸展,再握拳,反復10次;腕關節訓練:雙手對掌、背伸,重復10次。(2)肘關節訓練:在充分做好肩關節制動的情況下進行肘關節伸屈活動,每日3~5次,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腫脹,減輕疼痛的作用。
2.2.3 疼痛護理 骨折后因骨折斷端刺激,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可酌情給予患者推拿及針灸,緩解患肢疼痛。(1)推拿:取阿是穴、小海、氣海俞、腎俞、懸鐘、手三里、環跳、委中、曲池、絕骨、陽陵泉等穴位。平揉穴位,以中指指端按壓穴位中心處,約半徑1 cm范圍內,力度以剛接觸到肌肉為宜,均勻用力逐步向外散開,按順時針、逆時針反復往返,每分鐘30~50次。(2)針灸:在疼痛急性期取人中、后溪、阿是穴、腎俞等穴位,采用瀉法進針,配合電針刺激;疼痛緩解后可采用補法,加溫針灸。(3)物理止痛:術后12 h內給予患肢冰敷,以減輕疼痛,減少出血;術后視情況給予熱敷,以增加血運,促進血腫吸收。
2.2.4 術后中藥調護 (1)中藥內服: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氣血運行不暢,傷情愈合較慢,本院給予自擬續骨活血湯內服。湯劑組成:當歸40 g,白芍、赤芍各30 g,生地黃、骨碎補、紅花各20 g,自然銅、土鱉蟲、落得打各15 g,乳香、續斷各10 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2)中藥熏洗:取落得打、尋骨風各15 g,當歸 12 g,透骨草、松節、芒硝、紅花、桃仁、劉寄奴、伸筋草各10 g,五加皮20 g。浸泡30 min后煮沸,后將患肢用巾單覆蓋后置于支架上利用湯劑蒸氣熏蒸約30 min。最后待湯劑溫度適宜后用毛巾敷洗患肢。
2.2.5 康復訓練 術后第2日即可進行康復訓練,循序漸進。病情穩定后可分3階段進行康復鍛煉,第2階段在術后1~2周內進行,主要進行手、腕、肘等部位的功能恢復鍛煉,鍛煉強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勞和不產生疼痛感為度。第2階段在術后3~4周內進行,在鍛煉的基礎上施加肩部屈伸活動,開始時需要家屬或護士協助進行,一手協助按住患者患側肩部,另一手扶起肘關節開展輕度活動,患者耐受后再逐步擴大活動范圍。協助時力度要輕,動作要緩。第三階段在術后5周后進行全面肘關節活動。患肢進行外旋、內旋、外展、后收等動作;患側上臂自然下垂后進行順時針與逆時針活動,開始時動作附帶不宜過大,次數逐漸增多,以患者輕微出汗,不感到疼痛或不適感為宜。
本組患者因突發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心理,部分患者甚至因悲觀而拒絕治療,經心理疏導后均好轉。鎖定鋼板內固定手術需長期制動,術前適應訓練可增強患者適應能力,提高耐受性,為手術的成功實施打好基礎[2]。中醫強調“不通則痛”,骨折后因骨折斷端刺激,骨折部位血脈梗阻,遂而發生腫脹、疼痛。推拿、針灸經過嚴格取穴,對穴位進行刺激,可抑制神經興奮性,緩解疼痛。骨斷筋傷,脈絡受損,氣血凝滯而阻塞靜脈,自擬續骨活血湯具有舒筋活絡、接骨續筋、消腫止痛之功效,中藥熏洗可促進患肢消腫,縮短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分3個階段進行康復訓練,循序漸進,可改善血運,加速骨痂形成,促進肩關節及肢體功能恢復。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287.
[2] 桑晶.老年肱骨外科頸骨折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4):38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