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晶 李天娥 巴元明
(1.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1;2.湖北省中醫院,湖北 武漢 430061)
邵朝弟教授現為湖北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其有著50年的中醫實踐經驗,臨床精于辨證,用藥精簡,在治療腎性蛋白尿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擅長應用水陸地黃湯加減治療蛋白尿,臨床上取得了明顯的療效,現介紹其經驗如下。
脾主統血,腎主藏精。脾統血有賴于脾氣的統攝作用,邵老認為脾氣不僅能統攝血液,也能統攝其他精微物質。若脾失統攝,腎失封藏,精微物質不得固藏而流失,就會發為蛋白尿。因此,各種原因導致的脾氣虧虛,腎之陰陽失衡,脾腎固藏不力,為腎系疾病產生蛋白尿的根本原因。邵老將這些原因概括為:先天稟賦不足、脾腎素虛;后天飲食不節、起居無常、七情過用、勞欲失制、感受外邪而損傷脾腎。邵老指出,脾腎虧虛,統攝無權,封藏失職,精微外泄是蛋白尿產生的最根本病機[1]。邵老認為,蛋白尿除了與脾腎關系最為密切外,與其他臟腑亦有一定的聯系。如肺衛虧虛,外邪侵襲,毒邪壅于咽喉,循經下犯及腎,損傷腎絡,加重蛋白尿[2];肝之疏泄原以濟腎之封藏,若肝腎陰虛,肝之疏泄失常,導致腎封藏失司,亦會出現蛋白尿等。
《醫宗必讀》云“夫人之虛,不屬于氣,即屬于血,五臟六腑莫能外焉。而獨舉脾腎者,水為萬物之元,土為萬物之母,二臟安和,一身皆和,百病不生”。邵老指出,腎水脾土,先天后天,先天可以滋養后天,后天又可以充養先天,補益脾腎可以培補一身之正氣,增強機體抗御外邪的能力,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故治療蛋白尿當以“健脾補腎,扶正攝精”為基本治療原則,臨證或佐以利咽解毒、或兼以滋養肝腎、或助之益氣固表、或并之陰陽雙調。總以脾腎為本,緊守先天后天,恢復統攝封藏之職,正本清源以消除蛋白尿。
3.1 主方分析 邵老臨床擅用水陸地黃湯化裁治療蛋白尿,該方由生地黃、山藥、山茱萸、云苓、澤瀉、牡丹皮、金櫻子、芡實組成,是由六味地黃丸和水陸二仙丹兩方合化而成。方中生地黃、山藥、山茱萸補益脾腎,培補正氣;茯苓、澤瀉淡滲利濕,牡丹皮涼血活血,茯苓治脾,澤瀉治腎,此二藥從源頭祛除濁邪,并佐制補益藥以防其滋膩。金櫻子《本草備要》謂其“酸、澀,入脾、肺、腎三經,固精秘氣”,芡實《本草綱目》稱其“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兩藥同用,共奏健脾固腎澀精之功。邵老將此方用于治療各種腎臟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因其既能健脾補腎扶正,又能收斂固攝精微,契合蛋白尿的病機,脾腎虧虛,精微不攝,在臨床上有顯著的療效。
3.2 藥物加減 邵老臨床隨證往往加用不同的經驗對藥[3]:如脾虛較甚者,加黃芪配黨參,二者甘溫大補脾氣,增強脾之統攝功能;蒼術配烏梅,邵老指出蒼術最善收斂脾精,配以酸收之烏梅則收澀之力更著,且烏梅可以佐制蒼術之燥以防傷津;腎陰虛火擾者,加黃柏、砂仁,取封髓丹之意,以滋陰降火,收攝浮陽;黃芪配知母,一溫一寒,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言二藥并用,大具陽升陰應云行雨施之妙,善治陰虛內熱之證;腎氣虛者,加菟絲子、益智仁,以期少少升發腎氣,所謂“少火生氣”也;腎陽虛者,加用巴戟天、鎖陽并易生地黃為熟地黃,邵老所以不用桂附,以其燥熱太過,恐傷及腎陰也。毒邪壅于咽喉者,加半枝蓮、白蚤休清解毒邪;熱邪擾肺,上不制下者,加黃芩、桑白皮清熱以恢復肺之治節;濕熱內蘊,清濁不分者,加萆薢、車前子以分清泌濁。這些對藥乃邵老臨證之心得,靈活用之,每有效驗。余者,隨證加減,亦常獲效。
患某,女性,45歲,2013年3月13日初診。主訴:發現蛋白尿、血尿6月余。患者半年前體檢時發現蛋白尿、血尿,醫院給予纈沙坦、復方腎炎片治療2個月效果欠佳,經介紹來邵老處求診。刻診:神疲乏力,易感冒,小便泡沫多,無尿頻、尿急、尿痛,無顏面及雙下肢浮腫,納食欠佳,睡眠及大便尚可,舌紅苔少,脈弦細。尿常規示:尿蛋白(+++)、隱血(+)。 診斷為“尿濁”,證屬脾腎氣陰兩虛。治以健脾補腎、滋陰益氣,藥用生地黃 15 g,山藥 15 g,山茱萸 15 g,茯苓 15 g,澤瀉 10 g,牡丹皮 10 g,金櫻子 15 g,芡實 30 g,黃芪 15 g,知母10 g,黨參 15 g,蒼術 10 g,烏梅 10 g,7 劑。 水煎服。 二診,患者訴精神好轉,仍有乏力,納食差,舌紅苔少,脈弦細。尿常規示:尿蛋白(++)、隱血(+)。守方加仙鶴草15 g,14劑。三診,患者訴神疲乏力明顯好轉,納食亦較前好轉,舌紅苔薄白,脈細。尿常規示:尿蛋白(+)、隱血(+)。調方為:生地黃 15 g,山藥 15 g,山茱萸 15 g,茯苓 15 g,澤瀉 10 g,金櫻子 15 g,芡實 30 g,黃芪 15 g,知母 10 g,黨參 15 g,白術 10 g,防風 10 g,菟絲子 10 g,益智仁10 g,仙鶴草15 g,又進14劑。四診,患者訴無明顯不適,舌紅苔薄白,脈細。尿常規示:尿蛋白(+-)、隱血(+-)。后以上方略作加減鞏固治療半年,病情穩定,感冒亦很少發生。
按:本案患者初診之時,一派氣陰兩虛之象,邵老用水陸地黃湯加對藥黃芪配黨參、蒼術配烏梅以健脾補腎、益氣養陰,藥后患者精神即好轉,蛋白尿亦減。二診守方加仙鶴草以止血,藥后患者氣陰已有恢復之勢,尿蛋白減少,然血尿不見好轉,是以三診去活血之牡丹皮,順勢加用玉屏風散以扶正御邪,菟絲子、益智仁以升發腎氣,如此全方補氣以攝精,扶正以御邪,藥后蛋白消、血尿減、易感除,鞏固治療半年以防復發。
[1] 巴元明.邵朝弟腎病臨證經驗實錄[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120-125.
[2] 吳文斌.腎性蛋白尿的中醫藥診治思路[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10):2058-2059.
[3] 巴元明,謝立寒,李婷.邵朝弟治療腎病常用藥對舉隅[J].湖北中醫雜志,2013,35(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