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芯 胡霖霖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 杭州 310053)
炙甘草湯,亦名復脈湯,出自《傷寒論》。當代醫家常用此方治療病毒性心肌炎(VMC)并取得良好療效。而論及治療依據,多僅著眼于VMC與炙甘草湯證臨床表現的相關性。然治病必求于本,故筆者通過對VMC與炙甘草湯證在病位、病因、病機等方面諸多相關性的分析,明確炙甘草湯治療VMC的可行性,并從炙甘草湯的組方特點闡述VMC的治法,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理論依據及有效治療法則。
VMC患者約半數于發病前4~7 d有病毒感染前驅癥狀,如發熱、惡寒、咳嗽、乏力等,然后出現心悸、氣短、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1]。此與傷寒病常規傳變下,先出現“發熱惡寒”的太陽表證或“無熱惡寒”的少陰表證,而后出現“脈結代,心動悸”,在臨床表現上是相一致的。
中醫學對臟腑的認識主要利用觀察法,通過直接領悟、取象比類所形成[2]。然而中醫對臟腑的認識亦源于解剖實踐,其中尤其以對心的認識與現代醫學極為接近,如《難經·四十二難》所載“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類經圖翼·經絡(一)》亦有“心象尖圓,形如蓮蕊,其中有竅,多寡不同”等,均與西醫解剖之心臟相同,只是藏象理論除對心的形質之臟認識外,又將心的屬性擴展到了心系的認識,即包括了心的經絡、血脈及所主神明等,如《醫學入門·卷一》言“心者……有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氣血所化……不著色象”,可知“血肉之心”與西醫的心臟具有對應性,故中醫對“血肉之心”的治療方劑應用于心臟疾病的治療是以病位相關性為基礎的。
3.1 VMC的病因及流行病學 流感病毒所致的VMC在各年齡組均可發病,多見于冬春寒冷季節,研究資料表明[3-4],在病毒感染流行期間,感染人群中VMC的發病率可達5%~15%。
3.2 炙甘草湯證的病因及流行病學 對于炙甘草湯證的流行病學背景即《傷寒論》的成書背景,張仲景在自序中言“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捻,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睔v史上,東漢建安年間疫癘流行,《通鑒》六十五卷在赤壁之戰的記載中即指出“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說明當時疫情波及軍中。王叔和在《傷寒例》亦指出 “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時行之氣傷人不分長幼,觸之即發,故仲景的宗族“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因此從疾病的流行性及嚴重性可知VMC與炙甘草湯證具有病因及流行病學相關性。
4.1 VMC的病理及病機認識 VMC心臟外觀上表現為色澤蒼白,心肌晦暗、無光澤、質地較軟,在組織形態學上主要為心肌細胞壞死和間質纖維化。其確切發病機制至今尚未闡明,推測主要為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細胞及心肌內小血管,并由后續的免疫機制造成心肌損傷等。
4.2 炙甘草湯證的病機認識 炙甘草湯證 “脈結代、心動悸”,結代者“脈按之來緩,而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又脈來動而中止,更來小數,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陰也;脈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陰也。得此脈者,必難治?!保?78條)成無己認為“此為邪氣留結也。脈來動而中止,更來時,脈小數,中有一二至反動者,此即其既止而還來之脈,名曰結陰者是也,是為邪氣留結更甚”(《傷寒論辨證廣注·卷之五》)。而對于邪氣留結的部位,《素問·金匱真言論》有言“臟者為陰,腑者為陽”,同時從“心動悸”可知病變部位屬心。又從“代陰”、“結陰”、“邪氣留結”、“必難治”等描述與“臟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的結陰表現和“舌上白胎滑者,難治”的嚴重程度來看,炙甘草湯證當為邪氣留結于心之本臟,即邪與血肉之心相結,屬臟結重癥,故“不可攻也”而尋以補劑治療。研究表明,VMC的嬰幼兒病死率高達40%~50%,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了該病的兇險,并與臟結的炙甘草湯證相互印證?!秱撌隽x·卷四》指出患此病者為“素常上焦液乏,而不能任邪者”,故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平熱病論》)當為患病的根本原因。
綜上,炙甘草湯證為因虛而邪氣與心之血肉相結,與VMC的心臟組織病變,在病理上具有相關性,并且中醫學指出虛而邪湊是本病的核心病機,對本病治療具有指導意義。另外,利用統計學方法對VMC證候特點的分析中也表明了虛證為VMC的主要證型[5-7]。
5.1 VMC的西醫治療 VMC的藥物治療主要針對心力衰竭,而對VMC的治療在總體上仍然缺乏有效而特異的手段。臨床上主要以支持及對癥治療為主[8]。
5.2 炙甘草湯證的治療 炙甘草湯證主要應針對其虛而邪湊的核心病機進行治療。一方面,“脈結代,心動悸,是血虛而真氣不相續也”(《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另一方面,此為臟結重癥,病情急迫,剽劫不能成功,故當“急則緩之”,用炙甘草湯以補益為治療大法達到緩急、益陰寧血、復脈通心的目的。炙甘草湯組成為炙甘草四兩、生姜三兩、桂枝三兩、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阿膠二兩、麥冬半升、麻子仁半升、大棗十二枚,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此方重用生地、阿膠、炙甘草、大棗,大劑補血為君,而臣以人參、麥冬益氣增液,以潤經隧而復脈,和其氣機而去結代。又必佐以桂枝通陽祛風,助參、麥益無形之氣,以擴充有形之血。使以姜棗調衛和營,以導血之流。其中所用生地為鮮生地,其味甘寒,大量應用恐致腹瀉,故以清酒七升以緩寒性,更增入血、通血脈之功。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可保護機體提高應激條件下適應性;地黃具有一定免疫抑制及強心作用,大量應用可擴張腎血管及發揮利尿作用。
由上可見,現代醫學對VMC發病機制仍未闡明,并且無有效抗病毒藥物,主要以支持療法為主,這與炙甘草湯以補為主的治療法則相一致,相關藥物所具有的強心、利尿、激素樣等作用,也進一步從現代藥理學角度闡述了炙甘草湯治療VMC的部分作用機制。
炙甘草湯證與VMC在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等方面均具有相關性,故用炙甘草湯治療VMC具有相應理論依據。炙甘草湯為以補虛為大法的 “滋陰補血,益氣復脈之第一良方”(《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二章》),多名醫者在應用炙甘草湯治療VMC的臨床觀察中均取得滿意療效[9-10]。然善用經方者,深知其理,雖不用原方,但取之以法,在治療VMC中同樣可取得較好療效[11-14]。莫曉飛等在對VMC中醫用藥規律文獻研究中發現,補虛藥使用頻率:甘草62.99%、黃芪52.20%、麥冬40.61%、人參40.35%、當歸 38.67%、桂枝36.19%、五味子 32.58%、黨參 28.59%、白術 24.86%,說明補虛藥在VMC治療中的重要性,并提示氣陰兩虛為VMC的常見中醫證型,也說明VMC以虛為本的發病特點,補法治療VMC正是切中病機從而達到較好療效[15]。
綜上所述,通過對炙甘草湯證與VMC的相關性分析,可知兩者在病因、病理、臨床表現等方面均具有相關性,應用炙甘草湯治療VMC具有較強的理論依據,這與炙甘草湯治療VMC取得較好臨床療效得以相互印證。善用經方者,求之以理,取之以法,炙甘草湯為補法治療VMC的代表方劑,現代醫家依據此法而應用不同的補益劑治療VMC均取得較好療效,同時VMC的中醫證候學特點也為補法在VMC治療中的重要性提供了佐證。因此,治療VMC不可妄用清熱解毒等攻伐之品,如此逆治則虛其虛,病益篤重,而當究病之緩急,補其虛損,使正氣來復,陰陽和調,邪氣自祛。
[1] Onitsuka H,Imamura T,Miyamoto N,etal.Clinicalmanifestations of influenza a myocarditis during the influenza epidemic ofwinter 1998-1999[J].JCardiol,2001,37(6):315-23.
[2] 李桃.中西醫學比較研究的理性思考[J].醫學與哲學,1997,18(9):33-35.
[3] Karjalainen J,Nieminen MS,Heikkila J.Influenza A1 myocarditis in conscripts[J].Acta Med Scand, 1980,207(1-2):27-30.
[4] Bratincsak A, EL-Said HG,Bradley JS,etal.Fulminantmyocarditis associated with pandemic H1N1 influenza A virus in children[J].JAm CollCardiol,2010,55(9):928-9.
[5] 曹洪欣,劉寨華,張華敏.基于聚類分析的病毒性心肌炎證候分類及證候特征研究[J].中醫雜志,2007,(7):629-632.
[6] 張俊清,張軍平.病毒性心肌炎中醫證候要素文獻研究[J].中醫雜志,2011,(13):1141-1144.
[7] 吳美芳,張軍平,呂仕超.病毒性心肌炎中醫證候學研究概況[J].中醫雜志,2012,(5):437-439.
[8] Rezkalla SH,Kloner RA.Influenza-related viralmyocarditis[J].WMJ,2010,109(4):209-13.
[9] 廖獻芳.炙甘草湯加減治療病毒性心肌炎36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04,20(3):2-4.
[10]張琦.炙甘草湯加減治療病毒性心肌炎40例臨床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06,49(5):6-7.
[11]魏美華.炙甘草湯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80例[J].陜西中醫,1999,30(7):302.
[12]趙建生,周光輝,王婷,等.健脾益氣法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研究[J].中醫雜志,2009,55(S1):104-105.
[13]張洪磊,郝偉.人參芍藥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5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0):1700.
[14]曹春波,楊丹丹,宮衛星.黃芪益心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并發心律失常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4):427-428.
[15]莫曉飛,韓麗華,王振濤,等.病毒性心肌炎中醫用藥規律文獻研究[J].中醫雜志,2013,59(5):4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