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茜 丁勤能 王玲玲 徐蘭鳳△
(1.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2.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江蘇 南京210002)
化療作為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然而因其存在諸多副作用,常常影響化療計劃甚至使治療中止。骨髓抑制及消化道毒副反應是化療最主要毒副反應,針灸在改善化療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的反應方面有良好效果。筆者對近10余年來針灸治療腫瘤化療導致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應的研究綜述如下。
化療過程中可引起骨髓抑制,由骨髓抑制引起的外周血白細胞減少癥,是惡性腫瘤放化療中最常見的毒副反應之一,不同程度的影響了化療地進行。針灸在減輕骨髓抑制,提升白細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1 針刺 周俊青等將102例化療患者按2∶1隨機分為針刺治療與藥物對照,針刺組取足三里、內關、中脘等;對照組口服維生素B6、嗎丁啉等,觀察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Hb、WBC、RBC數值均較治療前升高,但治療后針刺組以上數值均高于藥物組,針刺和藥物組有效率為分別為82.3%,67.6%[1]。趙小青等用針藥結合的方法治療各種惡性腫瘤化療后所致的骨髓抑制38例,取足三里、三陰交、合谷、大椎、中脘、隔俞為主,配血海、地機、脾俞、腎俞結合十全大補湯于化療開始時針灸。結果提示:針灸時間越早,遠期效果越好,能使降低的白細胞顯著上升[2]。李秋薦等將106例腫瘤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的患者隨機分為針刺治療組 (足三里。血海、脾俞、腎俞)和西藥對照組(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結果針刺治療組總有效率86.2%,高于對照組 68.3%[3]。
1.2 艾灸 李秋薦等用溫和灸足三里,血海、合谷、脾俞、腎俞,與口服西藥利血生 10~20 mg,鯊肝醇 20~40 mg作對照,治療惡性腫瘤化療白細胞減少癥,結果發現,施灸組白細胞、血小板數計明顯高于對照組[4]。劉龍彪等用艾炷灸治療惡性腫瘤化療骨髓抑制,治療組68例在化療開始后,進行單側足三里艾炷灸,每日1次,雙側交替進行;對照組化療結束后5 d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75μg,每日1次,連續3 d。結果發現,兩組患者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在化療后第5~9日存在顯著差異[5]。劉琨等應用隔蒜鋪灸腹部治療惡性血液病化療后骨髓抑制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化療,治療組在常規化療上加上述治療,結果顯示,兩組骨髓造血恢復時間及化療后合并感染有顯著差異[6]。
1.3 穴位注射 杜昭琳等將300例腫瘤化療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雙側血海,對照組取相同劑量注射于上臂三角肌皮下,于注射后第3、5、7日觀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第3、5日白細胞數升高無明顯差異,但治療組在第7日白細胞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化療過程過半后,治療組白細胞數也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對照組在化療結束后白細胞尚未恢復正常。表明穴位注射與皮下注射療效好,藥物穴位注射提升白細胞的速度更快,維持時間更長[7]。程俊將81例晚期肺癌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40例)與治療組(41例),兩組均予以化療,治療組用參附注射液注射足三里(雙)、三陰交(雙),結果治療組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8]。鄭宇春將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55例)與皮下注射G-CSF(57例)相比較來治療晚期腫瘤化療骨髓抑制,治療結果,兩者在白細胞恢復時間及效果方面無明顯差異;不良反應方面,穴位注射組1例局部脹痛明顯,皮下注射組2例全身酸痛、1例低熱、1例骨痛。結果表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療腫瘤化療骨髓抑制安全、有效,無明顯不良反應[9]。
1.4 穴位敷貼療法 曹大明等用扶正白膏穴位敷貼治療白細胞減少癥,發現扶正白膏穴位敷貼可以刺激骨髓造血系統,提高白細胞,使外周血白細胞明顯增多[10]。王慧杰等以自制臍療升白散(肉桂、血竭、干姜、冰片等),外敷神闕穴,升高白細胞總有效率為91.26%[11]。
1.5 穴位埋線 路建香用穴位埋線治療白細胞減少癥與針刺作比較,治療結果埋線組有效率95.2%,針刺組有效率 60.0%[12]。
1.6 穴位電脈沖 夏月琴等用體表穴位電脈沖法治療白細胞減少癥,總有效率 88.46%[13]。
1.7 綜合治療 徐琳觀察針灸配合中藥治療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療效,針灸取穴: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太溪,針用補法,且主穴加用溫針灸;中藥以自擬補血生白湯(黃芪、當歸、山茱萸肉、雞血藤、西洋參、阿膠、砂仁)加減。結果46例患者總有效率為93.5%[14]。
消化道反應是化療過程中出現最早、最常見的毒副反應,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呃逆、食欲減退、腹瀉等。針灸治療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具有良好效果。
2.1 針刺 王孝平等針刺內關、中脘、足三里及翳風4穴治療化療后出現頑固性呃逆患者35例,與藥物(胃復安、654-2)治療作對照。結果顯示針刺組有效率88.57%,藥物組有效率45.61%,該研究表明針灸治療放化療后頑固性呃逆療效確切[15]。沈國偉等獨取足三里,采用溫針灸、普通針刺和艾灸3種不同方法治療化療后嘔吐80例,結果提示普通針刺即時止嘔效應優于溫針灸和艾灸,溫針灸的持續止嘔效應優于普通針刺和艾灸,說明足三里有良好止嘔作用,而不同針灸方法,其止嘔作用存在特異性[16]。
2.2 艾灸 徐璐等將腫瘤化療患者分成3組(均化療3周期),采用前瞻性自身交叉對照方法,各組患者3周期中按艾灸(隔姜灸雙側足三里)、昂丹司瓊、艾灸聯合昂丹司瓊3種療法循環使用,觀察各組惡心嘔吐情況。結果顯示,3組止嘔有效率分別為80.0%、83.3%和9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7]。陳志堅等用雷火灸中脘、足三里(雙)、內關(雙),并聯合 5-HT3受體拮抗劑、香砂六君子湯防治含鉑類藥物化療所致惡心、嘔吐患者55例,最終有效率90.9%[18]。管樂敏等隔姜灸足三里治療化療嘔吐者52例,惡心嘔吐、食欲及睡眠改善者 28 例,總有效率 92.30%[19]。
2.3 針藥結合 李櫻采用針灸配合西藥治療化療后惡心、嘔吐患者,將45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3例)與對照組 (22例),兩組一般情況及使用化療藥物相近,兩組患者化療前均予維生素靜滴B6、胃復安肌注;治療組在化療前第1日起予針刺足三里、內庭、太沖、曲池、勞宮、上脘、豐隆,每次留針20 min,結果治療組平均止嘔有效率89.56%,對照組56.38%。說明針藥結合控制嘔吐癥狀優于單純使用胃復安[20]。
2.4 穴位注射 胡定政用黃芪、當歸注射液注射足三里、血海、腎俞治療腫瘤化療患者71例,與藥物(鯊肝醇、利血生、維生素B6)對照比較,結果提示穴位注射組消化道的反應明顯少于藥物對照組,說明穴位注射黃芪、當歸注射液能防治腫瘤化療過程中出現胃腸道應[21]。景華等采用自身交叉空白對照方法研究胃復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化療性胃腸反應的效果,結果顯示穴位注射對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有良好療效,兩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22]。
2.5 綜合療法 王聰等采用針刺足三里、內關結合中藥封包(吳茱萸、厚樸、丁香、姜半夏等)外敷中脘和神闕穴治療乳腺癌患者嘔吐68例,總有效率為95.6%,認為針刺配合中藥封包外敷治療乳腺癌患者化療嘔吐具有較好的止嘔作用[23]。張瓊等運用溫和灸氣海、足三里、中脘結合耳穴壓丸(胃、肝、脾、賁門)預防順鉑引起的惡心嘔吐,結果顯示,艾灸結合耳穴壓丸防治化療藥物(順鉑)引起的惡心嘔吐效果明顯[24]。
針灸對化療所致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應都有良好的療效,其方法多,有針刺、艾灸、溫針灸、穴位注射、穴位敷貼、穴位埋線、穴位電脈沖等,既可單獨應用,亦可綜合應用,還可針藥結合。針灸具有療效佳、價格廉、易操作、患者依從性好、無毒副反應等優點。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是針刺和艾灸治療,穴位注射的運用也日漸增多,也有結合耳穴療法、穴位敷貼等方法;取穴一般以足三里、神闕、大椎、氣海、三陰交等扶正穴位為主。臨床研究表明,針灸不僅可以提升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改善骨髓抑制,減輕消化道癥狀,還能減輕癌性疼痛,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但目前對于針灸這些作用,仍舊缺乏其作用機理的深度研究;各作用之間尚缺乏足夠科學、規范、客觀的對比研究。若能在治療方法及穴位的選擇上作出“最佳”方案,則更能發揮針灸的作用,使針灸在腫瘤的臨床應用更有廣闊的前景。
[1] 周俊青,徐天舒,錢雷.針灸對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和消化道反應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4,24(11):741-743.
[2] 趙小青,郭曉園.針灸治療腫瘤化療后所致骨髓抑制38例[J].山東中醫雜志,2001,20(5):349.
[3] 李秋薦,賈新煥,馬玉靜.針刺治療腫瘤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 58 例[J].河南中醫藥學刊,2002,17(1):53.
[4] 李秋薦,裴蘭英,郭英昌.溫和灸治療腫瘤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 87 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07,39(1):25.
[5] 劉龍彪,徐景毅,樂進,等.艾炷灸足三里治療化療后骨髓抑制的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04,24(2):33.
[6] 劉琨,李達,張宏業,等.隔蒜鋪灸治療惡性血液病化療后骨髓抑制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5):145-146.
[7] 杜昭琳,孫迎紅,康紅梅,等.穴位注射治療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的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5,24(5):910.
[8] 程俊.參附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化療骨髓抑制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11):1812-1813.
[9] 鄭宇春.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骨髓抑制的觀察護理[J].當代醫學,2010,16(25):100-101.
[10]曹大明,路枚,蔡志軍.扶正升白膏穴位敷貼治療化療后白細胞血減少癥60例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23(10):941-942.
[11]王慧杰,王朝霞,雷正科,等.臍療升白散治療放療致白細胞減少癥 183 例[J].新中醫,2004,36(6):38-39.
[12]路建香.穴位埋線治療白細胞減少癥[J].中西醫結合與祖國醫學,2008,12(5):432.
[13]夏月琴,何續遜,劉峻峰,等.體表穴位電脈沖法防治惡性腫瘤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08,48(41):63-64.
[14]徐琳.針灸配合中藥治療白細胞減少癥46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3,19(6):17-18.
[15]王孝平,劉永敏,郝穎.針灸治療放化療后頑固性呃逆35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6,22(6):20.
[16]沈國偉,肖揚,高雍康,等.針灸足三里對抗化療嘔吐反應臨床研[J].中國針灸,2001,21(3):158.
[17]徐璐,李春來,李凌.隔姜灸預防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對照實驗[J].腫瘤防治研究,2012,39(6):710-712.
[18]陳志堅,李柳寧.雷火灸對含鉑類藥物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0,42(12):88-89.
[19]管樂敏,王曉麗,牟雪梅.隔姜灸治療化療所致嘔吐52例分析[J].醫藥世界,2009,11(11):675.
[20]李櫻.針藥結合治療化療后胃腸道反應23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6,22(7):26.
[21]胡定政.穴位注射對惡性腫瘤化療的解毒作用[J].中國針灸,2003,3(10):587-588.
[22]景華,劉華,凌貞.胃復安穴位注射治療化療性胃腸反應療效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2002,21(2):12-14.
[23]王聰,許銳,陳秀華,等.針刺結合中藥封包防止乳腺癌患者化療嘔吐 68 例[J].新中醫,2009,41(8):100.
[24]張瓊,程俊.艾灸配合耳穴壓丸預防順鉑治療后胃腸道反應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6):874-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