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吉村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醫醫院,四川 康定 626000
藏醫藥文獻是藏醫藥學傳承、創新、發展的源泉,是不可再生的珍貴知識資源,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整理旨在豐富藏醫藥理論和提高臨床診療方法。為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0年底啟動了民族醫藥文獻整理科研項目。《醫學甘露滴》為近代康巴名藏醫多吉·德慶朗巴的學術著作,現存兩個不同的版本,一為作者親書的手抄本,一為臺灣版木刻本,兩個版本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和殘缺,均未正式出版發行。因此,筆者對《醫學甘露滴》手抄本進行了整理、補缺、完善、考證,最終通過正式出版,讓更多的藏醫醫生繼承和學習該文獻記載的診療技術及方法。
2011年8月,筆者深入四川藏區民間,在爐霍縣從《醫學甘露滴》的原始版本持有者手中購得該文獻手抄本復印件,并與該文獻手抄本的持有人達成由我院對該文獻進行校勘、注解、出版的協議。通過3年的努力,考證了作者生平,對《醫學甘露滴》進行了校勘、注釋,通過對不同版本的比較性研究,對該文獻的殘缺內容及斷詞少句部分進行了補充完善,對文中的錯別字進行了糾正,對方言性質的藥名和敘述以文字進行了注解,對完全不能理解的內容以疑問句作了說明等等。通過研究,使其基礎理論和醫療實踐經驗內容得以全面整理,為讀者提供了一部完整的、通俗易懂的醫學札記,為豐富藏醫藥學理論、傳承臨床實踐經驗、推進藏藥開發研究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文獻資料。
2.1 作者生平考證 對于作者多吉·德慶郎巴的生平,現存的文獻資料中都沒有詳細的記載。通過對作者的轉世靈童錫金羊唐活佛和作者生前任過主持的四川省爐霍縣多蒙寺喇嘛席布先生的詢問考證,確認作者于藏歷第十五熱炯木豬年 (公元1875年)出生于康區爐霍縣。4歲時被絳央·欽澤旺布和薩迦尊者格桑曲吉旺姆認定為錫金拉尊欽布序列活佛的轉世靈童并在爐霍縣多蒙寺坐床。5歲始先后師從眾多藏傳佛教高僧大德和藏醫藥大師學習民族文化而逐漸成名。其藏醫藥學知識主要師承于絳央·欽澤旺布、貢珠·云丹嘉措等當時已名滿天下的尊者[1]。作者畢生好學,不僅精通佛學和藏醫藥學,還擅長運用佛教密咒、法事和心理學知識治療各種精神疾病。由于長年艱難的求學、從醫、著書立說等經歷使其積勞成疾,于藏歷第十六熱炯土龍年 (公元1928年)逝世,享年53歲。
多吉·德慶郎巴為后世留下了許多藏學著作,其中藏醫藥學內容都收錄于《醫學甘露滴》及其系列叢書,筆者此次收集整理的僅是《醫學甘露滴》的內容,是以爐霍縣多蒙寺喇嘛席布先生持有的手抄本為藍本,臺灣版木刻本為校本進行研究的。
2.2 文獻內容 此次整理的《醫學甘露滴》共5章,分別為《主篇》、《面授篇》、《保健篇》、《藥師佛儀軌篇》和《除穢篇》。其中《主篇》共十五節,內容涉及藏醫疾病學、診斷學、方劑學、外治學、醫學倫理學等各種學科知識。《面授篇》共十節,內容涉及藥物配制、灸療、服藥、藥材采集、心理治療等需要口授的各種實用方法。《保健篇》共十八節,內容為通過正確方法飲用水、酒、牛奶和食用天麻、柏枝、寒水石、硫磺、藏菖蒲、佛手參等藥物精華,從而達到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等保健作用的方法。《藥師佛儀軌篇》共六節,內容為通過行受藥師佛儀軌、藥師佛灌頂、默頌密咒等方式,緩解病人緊張情緒、增加戰勝疾病信心,使病人心情愉悅,從而起到心理治療作用的手段。《除穢篇》共一節,內容為熏香藥物的煨熏方法。講述患者通過熏香藥物的鎮靜安神、驅邪除穢作用,達到治療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心慌意亂、精神分裂等癥,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3.1 珍貴性 作者多吉·德慶郎巴為公元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最著名的佛學家和藏醫藥學家之一,雖然他的著作較多,但因后繼乏人,其著作特別是藏醫藥學著作流傳于后世的很少。《醫學甘露滴》作為其存世不多的藏醫藥學著作之一,詳細闡述了他對藏醫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邪癥、中毒等疾病的認識,以自己的實踐經驗對疾病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手段、藥物的采集加工、藏醫預防保健方法等內容進行了秘訣式論述,其中的許多診治方法至今鮮為人知。這種經驗性著作對指導現今的藏醫臨床和藏藥生產工作均具有重大意義,而縱觀目前國內外已整理出版的六百余部藏醫藥著作中,缺少多吉·德慶郎巴這位藏醫藥大師的著作似乎很不合適,因此對《醫學甘露滴》進行搶救性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3.2 獨特性 《醫學甘露滴》大體傳承了南派藏醫藥在康巴地區發揚壯大的理論體系,特別是承襲了絳央·欽澤旺布、貢珠·云丹嘉措等歷代康巴名醫的學術思想,但在對疾病的認識、分類和診治方面卻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如對病因的認識,其認為邪氣侵擾身體是主要因素;對疾病的分類也不似主流經典分為101種或404種,而是有理有據地分為70種。在脈診和尿診部分也有其與眾不同的認識,如在主流經典中“培根”病的脈象為“沉而弱”,“隆”病和寒癥的尿色分別為“青”和“白”[2],而在該文獻中正好相反,“培根”病的脈象為“粗壯滑”,“隆”病和寒癥的尿色分別為“白”和“青”,因此在診斷學方面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該文獻的獨特之處還在于闡述了藏醫棍療法的運用經驗,使業已失傳的藏醫棍療法得以流傳。諸如此類具有個性特色的理論和診療方法還有很多,這在以往的藏醫經典中是不多見的。因此,應該說該文獻在傳承歷代康巴名醫經驗基礎上融入了作者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對藏醫藥理論的創新,對研究藏醫藥基礎理論提供了論點,為提高藏醫藥臨床診療技術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他的有些觀點和認識是獨特的、唯一的,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3.3 實用性
《醫學甘露滴》記載的藥物療法、外治療法、藥物的配制加工方法、預防保健法、心理療法等普遍具有可操作性,特別是內服藥物組方簡單、選料精細、療效肯定;外治療法操作簡便,針對性強;心理療法和密咒療法輔助常規治療,易被患者接受,且療效明顯;在藥物方面,羅列了作者常用的各種治療藥物及滋補類藥物的配方及服用方法;詳細記載了藏醫棍療法的施治部位及棍療實踐方法。因此,《醫學甘露滴》的問世對指導臨床醫生規范診療行為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醫學甘露滴》是一部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藏醫藥文獻古籍,它真實再現了一代藏醫藥大師多吉·德慶郎巴的學術思想,該文獻的整理出版,將對創新藏醫藥學理論和豐富臨床診療方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1]強吧赤列.藏醫歷代名醫略傳[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2012.
[2]玉多·云登貢布.四部醫典[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