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彬 崔建美 孫 娜 趙 舒 李雪青 李 旗 馬樹祥
河北聯合大學中醫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研究生的稀缺性正逐漸下降[1],新型“生物-社會-心理-環境”醫學模式的建立,使針灸推拿專業的研究生就業趨勢發生改變,就業范圍由原來的主要從事針灸推拿臨床、科研、教學工作,轉向從事與康復、保健等有關的專業,如醫院的神經內科、康復科、理療科、療養院、社區醫院、各類運動及智力殘障福利康復醫療機構、心理咨詢機構、健康會所等,為人們提供針灸、推拿、足療、藥浴、心理康復治療等醫療保健服務,部分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到東南亞、歐美等國家的診所、康復保健機構工作[2-3]。
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就業趨勢的轉變,決定了醫學院校在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應加以相應的調整,培養具有對外交流能力、創新能力、臨床診療實踐能力的專業基礎扎實的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2010年11月16日,“中國針灸”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世界各國對針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針灸的國際學術交流也日益頻繁,國際社會對既精通漢語,又通曉英語的雙語針灸專業人才的需求明顯上升[4]。因此南京中醫藥大學開展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課程的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對外交流能力[5]。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湖南中醫藥大學從研究生入學開始建立全程式創新指導模式訓練,從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訓練、創新智慧激勵、創新實踐參與、創新設計構想、創新論文寫作、創新成果的獲得、最終培養創新人才這一模式進行探索[6-7]。在臨床診療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北京中醫藥大學在針灸科門診開展了基于病歷書寫的研究生實踐教學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在臨床帶教過程中,以病歷書寫為突破口,以常見病為切入點,訓練學生的中醫基本功和臨床思維能力[8]。
因此,如何綜合培養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對外交流能力、創新能力、臨床診療實踐能力,探索既符合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教學規律,又突出綜合型大學中醫學院針灸推拿專業自身特色的復合型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培養教學體系改革之路,成為綜合型大學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以河北聯合大學中醫學院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為試點,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外語交流、嚴謹的科研思維及專業操作技能為目標,構建復合型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培養教學體系,包括復合型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及實踐、復合型針灸推拿人才培養過程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1.1 對外交流能力培養 開展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基礎課程《中醫英語》的學習;將專業課程《針灸學》、《針灸研究進展》的單純漢語教學改為雙語教學,提高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專業英語水平;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與中醫學院與匈牙利佩奇大學交流工作,參加中匈論壇及組織學生赴匈牙利參加交換研究生活動,或赴匈牙利工作,提高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的口語表達及交流能力。
1.2 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能力是從事科學研究必備的基本要素,通過學術講座、師生交流、指導論文撰寫等方式引導和啟發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如舉辦科研與創新方法講座,介紹中外著名科學家的重大發現或發明的背景、思維起點、靈感和誘發點等,使研究生直接感受其創新過程[9];對本學院針灸推拿科研課題研究情況進行報告,明確本學院針灸推拿專業研究領域及其在國內外的地位;開展文獻檢索、論文及標書撰寫的講座。導師督促研究生緊跟學科前沿,掌握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加強師生間的聯系與交流,指導研究生進行論文和標書的撰寫,提煉并明確創新點,從而多方面、多層次的提高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創新科研思維能力。
1.3 臨床診療能力培養 針灸是一門臨床學科,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臨床基礎越扎實,越有利于其從事各項醫療保健工作。
因此,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第1學年在進行專業理論課程學習的同時進入模擬診室,根據理論課的學習所得,對模擬病人進行辨證針灸治療,教師予以指導。利用周末時間開展感受針灸推拿活動,對來參與活動的學生、教師及周圍社區的患者進行辨證針灸治療,進一步鍛煉其臨證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之后進入臨床醫院針灸門診及病房實習,跟帶教老師學習內、外、婦、兒等常見疾病的辨證針灸選穴、配穴,制定針灸處方、觀察治療效果,通過常見病的病歷書寫明確其診療過程,并在教師指導下切身體會其操作,從而訓練研究生的針灸基本功和臨床思維能力,使之能獨立應診。
2.1 對外交流能力考核 考核內容包括對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的英語口語對話交流、外文文獻的閱讀及理解、英文摘要及學術論文的撰寫。
2.2 科研創新能力考核 考核內容包括科學研究的學習報告、階段小結、開展小組演講討論、課題設計、綜述、述評及學術論文的撰寫。
2.3 臨床診療能力考核 考核內容包括臨床病歷的書寫、常見針灸科疾病的診療等。
考核過程中不僅研究生導師參與、本學科其他教師及實驗室教師應共同參與,同時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分、評價當中,互相學習,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直接決定著針灸推拿專業的未來,因此,調整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以提高學生外語交流、科研思維、專業操作技能等綜合素質和能力為目標,構建復合型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教學體系,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素質針灸推拿專業人才以適應當前的就業形勢,從而進一步促進針灸推拿學術的發展及學科的建設。
[1]林青,劉志勇,杜賢進.針對當前就業形勢談醫學研究生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5):915-916,959.
[2]韋良玉,趙利華.從就業趨勢談針灸推拿學碩士研究生的知識結構[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1):108-109.
[3]趙利華.從針灸推拿學高級人才就業趨勢談針灸推拿學碩士研究生的知識結構調整[J].中醫教育,2011,30(2):56-58.
[4]王洪彬,李雪青,馬樹祥,等.以學生為中心的經絡腧穴學課程雙語教學模式初探[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 (醫學版),2012,14(1):127-128.
[5]孫永,姜勁峰,顧云,等.《針灸實驗研究》研究生課程雙語化-PBL教學新模式的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3):71-72.
[6]林亞平,易受鄉,彭艷.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創新性學位論文全程指導模式的探索[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9):147-149.
[7]林亞平,易受鄉,譚靜,等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創新性學位論文“全程指導模式”研究初探[J].光明中醫,2013,28(7)1498-1499.
[8]趙吉平,陳晟,王燕平.基于病歷書寫訓練的針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中醫臨床版),2013,20(1):50-52.
[9]唐勇,余曙光,劉旭光,等.針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內涵和培養方式的探索[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2005,7(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