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屏縣人民醫院中醫科,云南 石屏 662200
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梅核氣46例
王清
云南省石屏縣人民醫院中醫科,云南 石屏 662200
目的探討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梅核氣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46例梅核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結果46例患者經治療后治愈18例;好轉22例;未愈6例。總有效率為87.0%。結論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梅核氣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自覺癥狀及精神負擔。
半夏厚樸湯;柴胡疏肝散;梅核氣;臨床觀察
梅核氣西醫治療措施甚少,筆者自2010年以來用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梅核氣46例,取得明顯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病歷均為我院門診病例,男16例,女30例;年齡27~61歲;病程3月至2.5年。診斷參照1995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的郁病及《實用中醫內科學》[2],以咽中如有異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每遇情緒波動而加重為主要癥狀,以成年女性多見。所有患者均排除咽喉部器質性病變。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方藥:法夏15g ,厚樸10g ,茯苓20g ,蘇葉8g ,生姜3片,柴胡12 g ,枳殼10 g,香附10 g,川芎10 g,杭芍15g,陳皮15g,甘草6g。熱甚者加山梔8g,丹10g 。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約100ml。治療7天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3 療效標準 參照1995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中的療效標準。治愈:癥狀消失,情緒正常;好轉:癥狀減輕,情緒基本穩定;未愈:癥狀、情緒均無改善。
治愈18例;好轉22例;未愈6例。總有效率為87.0%。
李某,男,41歲,自訴無明顯誘因近半年來常感咽中有物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每遇情緒不佳時上述癥狀更加嚴重,并伴胸悶不適,口干口苦,心煩眠差。曾到五官科就診,排除咽喉部器質性病變。符合中醫“梅核氣”診斷,給予上述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每日1劑,1個療程后癥狀消除,續服1療程鞏固療效。隨訪1年,無復發。
本病為中醫郁證范疇,病機以肝氣郁結,氣滯痰凝為主;多由情志不暢,日久成郁成痰,氣機不暢結于咽中則發堵塞,結于胸中則見胸悶心煩,變生上述諸癥。治以疏肝理氣,化痰解郁。方中柴胡、枳殼、香附疏肝解郁;半夏、厚樸、茯苓、陳皮降逆化痰;蘇葉、生姜利氣散結;川芎、杭芍、甘草活血柔肝,調和諸藥。二方合用恰為疏肝利氣化痰解郁之主方,故臨床應用,每每效驗。隨著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本病發病有所增加。患者情緒波動大,多疑,多以重癥對待之,常多方檢查醫治,五官科、消化科等為其最初就診的科室,各項檢查結果陰性之結論常不能令患者信服,故及時發現本病,盡早給予調情志,服藥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自覺癥狀及精神負擔。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995:36.
[2]方藥中,鄧鐵濤,李克光,等.實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433.
R256.29
A
1007-8517(2014)07-0127-01
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