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溫中法治療虛火上炎型口腔潰瘍驗案
黃宇新胡仕暢李強胡偉雄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筆者以理中湯配合艾灸的溫中法治療中陽不足,虛火上炎型口腔潰瘍,取得較佳療效。
口腔潰瘍;溫中法;虛火上炎型;艾灸
口腔潰瘍常因心脾積熱,故常運用清熱解毒治法,清熱瀉火,去除心脾之熱。但臨床上遇到一些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時,則當辨證施治,分辨其為虛火還是實火。筆者以理中湯配合艾灸的溫中法治療因脾陽不足導致無根虛火上炎的反復口腔潰瘍,取得療效。
患者,男,22 歲,于2013 年2 月22 日初診。反復性口腔潰瘍3 年,平均每月1次,每次持續3到6天。四天前無明顯誘因再次口腔潰瘍發作。素體中氣不足,言語聲低,易腹脹、感冒,每逢天氣轉涼,必身體不適,怕冷惡風,胃納差,大便秘結,小便清長。平時偏好冷飲,飲食不規律,入睡困難。每次口腔潰瘍都當做上火而喝涼茶,配合服用喉風散,療效不佳,反復發作。查體: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手腳不溫,容易出汗,口腔內上下唇、頰黏膜、咽喉等部位均有潰瘍,潰瘍面大小不一,色白不紅,舌苔薄白而滑,舌淡紅略胖,有齒痕,苔白,脈細無力。辨證屬脾胃陽虛。患者素體脾胃虛弱,又嗜冷飲,更傷脾陽,脾胃虛寒,中陽不足,虛火上炎,發為口瘡。擬溫中健脾法,方用理中湯加減:黨參15g,炒白術20g,干姜15g,炙甘草10g,砂仁12g,炙黃芪15g。3劑,日1劑,水煎半小時服用,早晚分服。另囑以艾條懸灸神闕穴,每日1次,每次半小時。二診:2月26日,前方3劑后,口腔潰瘍明顯好轉,效不更方,繼續予前方8劑,停艾灸療法,另予成藥理中丸以鞏固。隨訪半年未復發。
口腔潰瘍反復發作,重者滿口糜爛,中醫稱為“口瘡”,“口糜”。本例患者,病機非為實火之心脾積熱,乃因中陽不足,虛火上炎。蓋素體脾胃虛弱,又嗜生冷,自服寒藥,更傷脾陽,脾陽不足,虛陽無根而上浮,發為虛火上炎型的口腔潰瘍。中陽不足,故不可再用寒涼清解之品,當用理中湯溫中健脾治其本,配合艾灸神闕穴以引火下行外出以治其標。神闕,即神氣所存之處,為任脈之要穴,總任一身之陰經。艾灸神闕則是“解內熱氣被火奪之,隨火而出也”之理,亦即虛火上炎,艾灸神闕,引火下行外出以治病。標本同治,急引上炎之火下達外出,又溫脾胃之陽以固其本,可無復發之憂。
R781.5
A
1007-8517(2014)14-0139-01
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