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淺述壯醫對笨隆病的認識
范小婷林辰*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笨隆病即現代醫學的帶狀皰疹,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采用壯醫療法治療笨隆病可獲得滿意療效,但臨床上壯醫療法治療笨隆病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從壯醫理論角度,對笨隆病的病因病機及治則治法做一梳理,為進一步推廣壯醫療法治療笨隆病奠定基礎。
壯醫;笨隆??;臨床治療
壯醫學中的“笨隆病”(壯名Sezconcangh),即現代醫學的帶狀皰疹(Herps zoster,HZ),屬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在1.4%~4.8%之間,HZ患者中有約10%并發帶狀皰疹后疼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60歲以上者約半數有后遺神經痛,70歲以上患者,75%有后遺神經痛[1-2],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降低生活質量。因此,早期對笨隆病徹底的治療,防治后遺癥的并發至關重要。采用壯醫療法治療笨隆病可獲得滿意療效,但臨床上壯醫療法治療笨隆病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從壯醫理論角度,對笨隆病的病因病機及治則治法做一梳理,旨在為推廣壯醫療法治療笨隆病奠定基礎。
1.1 壯醫對笨隆病認識的源流笨隆病屬于皮膚科常見病,臨床以一側胸背部或腰部出現集簇皰疹,并伴有劇烈疼痛為主要癥狀,壯醫將其歸于“龍路火路”病范疇。壯醫認為笨隆病的產生,與人體感受毒邪密切相關。壯族地區位于亞熱帶,氣候炎熱,多雨潮濕,正由于壯族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使得壯族地區的毒物異常豐富,早在《淮南子·修務訓》就有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記載。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稱:“嶺南多毒物,亦多解物,豈天資乎?”因此,壯族先民自古以來對毒有更深的感受和認識,很多疾病,壯醫均將其歸于感受毒邪而發病。
1.2 笨隆病的病因病機 壯醫認為人體內部、人體與大自然之間,保持即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并將人體分為“天、地、人”三部,三部之氣息息相通。三氣同步是靠“三道兩路”(氣道、谷道、水道、龍路、火路)協調作用來實現,“三道”暢通、“兩路”無阻。當某些毒邪在體內阻滯“三道兩路”時,三氣不能同步而致病[3]。
笨隆病多因情志不遂,或飲食失調,脾失健運,濕濁內停,郁而化火,濕熱搏結,復感毒邪而發病[4]。毒邪是笨隆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如痧、瘴、蠱、毒、風、濕等,與現代醫學“病毒感染”的說法不謀而合。當疫毒或濕毒侵入人體肌膚后,阻滯“三道兩路”及其網絡。阻滯“氣道”,體內“噓”運行不暢,抵制或排出外邪較弱,進而累及谷道、龍路等,內熱郁生,“勒”熱搏炙肌膚,濁毒停留于“水道”毛孔間隙,從而成簇水皰發于肌膚。總之,外邪的影響,損傷人體正氣,導致氣血失衡,人體天、地、人三氣不能同步運行而致本病。
1.3 笨隆病的治則治法 著名壯醫班秀文提出:人之所以發病,是由于受到“毒氣”的侵犯,故治療上一定要以祛毒為先;他總結的壯醫首要的防治特點:以外治為主,偏重祛毒[5]。因此,調氣解毒、調整氣血歸于平衡是壯醫治療笨隆病的大法。臨床上,治療笨隆病多依據此防治原則,取得滿意療效。
臨床上,壯醫對笨隆病的治療,多選用外治法,如壯醫藥線點灸療法、放血療法或藥物外敷外洗進行治療,或單一運用或聯合運用,效果滿意,不僅可縮短病程,還能阻止或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生。
2.1 線點灸療法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醫學寶貴遺產,能治療臨床各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及一些奇難雜癥,千百年來在壯族民間廣為流傳,經久不衰。通過藥線的溫熱和藥效對穴位的刺激,調整三氣歸復同步,達到治療目的[6]。
范郁山[7]運用壯醫藥線點灸治療帶狀皰疹20例,隨癥取穴,在皰疹周圍(左、右、上、下)點灸;并瀉肝經實火,取行間穴(雙);及根據中醫學“肺主皮毛”、“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理論,取肺俞(雙)、心俞(雙)、大陵(雙)進行點灸。每天1次,7次為1療程,治療結束后,20例患者全部治愈。李華中[8]運用壯醫藥線點灸治療帶狀皰疹38例,選取患處蓮花穴、皰疹結頂穴為主進行點灸,經治療后,痊愈32例,顯效6例,效果顯著。馮橋[9]觀察壯醫藥線點灸對帶狀皰疹的治療療效,160例帶狀皰疹患者,均予藥線點灸治療,主要沿病灶邊緣疹粒行梅花形、初發的2~3顆疹粒(蛇眼穴)進行施灸,治療1療程(6天后),藥線組治愈76例,總有效率為92.5%,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聯合療法 鄧春梅[10]選用放血加壯醫藥線灸治療帶狀皰疹40例,并與對照組進行比較,10次1個療程,治療1療程后,治療者治愈率為92.5%,且皮損修復、結痂、疼痛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1)。杜艷[11]運用傳統外治法治療早期帶狀皰疹35例,主要采用針灸、拔罐、壯醫藥線點灸及季德勝蛇藥外涂配合治療。針刺以取華佗夾脊穴和阿是穴為主;拔罐以皮疹部位及周圍為主;點灸先取皰疹始發的“蛇頭”處,再沿病灶邊緣行圍灸。治療10天,治療后,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止痛、止皰、結痂時間及療效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且治療組無不良反應,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57%,提示傳統外治法治療早期帶狀皰疹療效滿意、安全無副作用。
鐘江[12]用壯醫藥線點灸配合中醫藥治療帶狀皰疹128例,藥線點灸取穴分體穴和耳穴,體穴取葵花穴(以皰疹為穴)、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等;耳穴取耳尖、相應部位、腎上腺、內分泌、肝、肺、脾等,每天1~2次。中藥取五味消毒飲化裁方,水煎外擦皰疹局部,每天6~10次,結果全部治愈,病程縮短,療效提高。
壯醫藥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應用壯醫理論指導帶狀皰疹的診治,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有內治法、外治法。在臨床應用中,選用外治法較多,有藥物外敷、拔罐療法、針灸、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等。目前,壯醫藥對帶狀皰疹的臨床研究及文獻報道甚多,取得明顯的療效,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總之,壯醫藥不斷發掘整理,壯醫理論已逐步得到完善,并指導臨床,發揮壯醫診療特色,提高療效。
[1]Freedberg IM,Eisen AZ ,Wolffk,etal. F itzpatricks Dermatonogy in General Medicine[M].5th ed.New York: MC Grew-Hill H ealth Proffecions Division,1997,1697-1706.
[2]Rook A,Wilkinson DS,Ehling FJ,etal.Textbook of Dermatonogy [M].6th ed.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1998,3278-3286.
[3]黃漢儒.中國壯醫學[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58-61.
[4]林辰.黃瑾明教授運用壯醫藥治療帶狀皰疹的經驗[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00,43(2): 82.
[5]黃漢儒,黃冬玲.發掘整理中的壯醫[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4.
[6]黃瑾明,林辰.壯醫藥線點灸學[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6:16.
[7]范郁山,姚春.壯醫藥線點灸治療帶狀皰疹20例[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1998,4(1):17.
[8]李華中.壯醫藥線點灸治療帶狀皰疹38例[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1,7(4):19.
[9]馮橋,劉佐文.壯醫藥線點灸對帶狀皰疹的治療作用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00,(45):199.
[10]鄧春梅.放血加壯醫藥線灸治療帶狀皰疹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33(4):587.
[11]杜艷.傳統外治法治療早期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評價[J].四川中醫,2007,25(11):84-85.
[12]鐘江,林辰.壯醫結合中醫治療帶狀皰疹體會[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1,7(1):12.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中醫藥科技專項(GZKZ-G11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81160466)。
林辰,教授,E-mail:doctorlc@qq.com
R29
A
1007-8517(2014)20-0006-01
20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