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麗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沈陽 110032)
慢性支氣管炎的中醫護理體會
岳 麗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沈陽 110032)
文章從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專科護理,辨證護理等多個方面探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中醫護理。
慢性支氣管炎;中醫;護理
慢性支氣管炎由感染因素和非感染而引起支氣管及周圍組織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氣喘為表現的反復發作慢性病程,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吸煙、環境污染等不利因素加重,慢性支氣管炎日益高發[1]。近年來,對我院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實施中醫護理,獲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2年11月—2013年6月住院的142例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患者,診斷標準參考《實用內科學》第13版。所有病例均需排除單純性慢性支氣管炎和單純哮喘患者,其他排除標準包括:嚴重的高血壓病、心功能Ⅲ~Ⅳ級、肺結核、肺癌等。對照組67例,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齡42~78歲,平均(67.5±8.6)歲。觀察組75例,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齡45~81歲,平均(68.6±9.1)歲。兩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中醫護理。經護理后,實驗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
2.1 飲食護理 從中醫角度來講,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每有肺臟、脾臟、腎臟虧虛,體內多痰邪,一般均為久病,虛實夾雜。因此該類患者飲食宜清淡,宜消化,且以養肺、健脾、補腎、祛痰之物為佳,如干姜、銀耳、甲魚、雪梨、杏仁、枇杷、羊肉、苡仁、山藥、木耳、芝麻、花生、綠茶等。另需注意不宜食用肥甘厚膩之品,避免辛辣、生冷、油炸、過咸及煙酒等刺激性食物。以虛證為主者,多進食補品,以痰邪為主者,多食用祛痰之物。
2.2 心理護理 慢性支氣管炎是與心理應激相關的一種心身疾病。本病為一種慢性病,往往有反復發作史,長期的病史易使患者產生悲觀、焦慮之心理。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五臟失調,可出現悲觀、惱怒等不良情緒;反之,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會造成五臟氣機失調。《內經》有云:“悲則氣消”,五行中肺屬金,五情中悲屬金,悲傷會耗傷肺氣,導致肺失宣發肅降,影響肺臟正常生理機能,會加重患者病情,也不利于病情恢復。因此,針對老年人性格易悲觀、多思慮、苦憂愁的特點,護理人員必須體貼順和患者,著力建立友好護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跟患者充分的溝通交流,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使患者舒心、樂觀地接受治療,樹立跟疾病做斗爭的信心。另外,應耐心傾聽患者的感受,及時和患者進行交流。在治療期間熱心、積極、主動地為患者排憂解難,消除不良情緒刺激,鼓勵積極配合治療,促進早日康復[2]。
2.3 專科護理 治療期間應注重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行專科護理,以保證治療的臨床療效。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吸氧時,吸氧濃度宜從低流量開始,采取間歇吸氧策略。患者舒適坐位或平臥位。要加強對氣道的濕化和溫化、霧化,患者需要行霧化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頻率不宜過快,深而慢地吸氣,防止出現嗆咳、痰阻及缺氧等情況,密切注意患者心率、呼吸變化。有痰患者,要鼓勵將痰咳出,要定時由下向上、由外向內輕拍背部助痰排出,及時消除痰栓,可針刺定喘、尺澤、天突、氣海等穴,必要時給予吸痰。服用中藥湯劑者,告知其正確煎藥及服用方法,中藥應趁溫熱口服,用藥后胃腸不適者,告知其盡量餐后服藥。進行穴位敷貼者,注意敷貼處勿起泡。
該類疾病屬于中 醫“ 咳 嗽”“ 哮證”“ 喘證”等病證,可參照進行辨證施護。
3.1 偏熱型 表現為咳黃黏稠痰,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慢支單純型治以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方可用瀉白散加減;慢支喘息型治以宣肺平喘、清熱化痰,方可用定喘湯加減。辨證施護:①病室應注意通風,保證空氣流通;②針對患者性格特點,進行精神護理,保持心情舒暢;③飲食宜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適宜的食療方有銀耳燉瘦肉等[3]。
3.2 偏寒型 表現為咳色白黏稠痰,常有畏寒肢冷,舌質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慢支單純型治以化痰止咳、溫肺健脾,方以二陳湯合平胃散加減;慢支喘息型治以溫腎納氣平喘,化痰止咳,方以蘇子降氣湯加減。辨證施護:①避風寒,慎起居,病室宜溫暖,陽光充足,根據氣候變化注意增加衣被以保暖御寒;②針對患者性格特點,進行精神護理,保持心情舒暢;③飲食宜溫熱,忌生冷,可食參須燉老鴨,即老鴨250 g、紅參須10 g,煲湯。
4.1 告知患者戒煙 吸煙與慢支發病有密切關系,是誘發呼吸道疾病的最主要、最常見原因之一,因此吸煙者應戒煙。
4.2 起居有常 盡量避免接觸寒冷刺激、刺激性煙霧、粉塵等。冬季應注意防寒,外出戴口罩,注意增減衣服,尤注意胸部、頸部保暖;居室應保持空氣清新,注意通風,不養寵物,不在剛裝修完的房內居住,不鋪地毯;已知變應原者,要避免再次接觸;霧霾天氣,謹慎出行。
4.3 調暢自我情志 建立良好心態,保持心情舒暢。
4.4 飲食 宜食富營養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等。久病體虛者,建議艾灸關元、三陰交、腎俞、氣海、命門等穴位。
4.5 運動 指導患者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如打太極拳、做氣功等。
根據中醫體質學說相關理論,慢性支氣管炎多為“體虛易感者”;從五臟辨證來看,慢性支氣管炎屬于“肺系病證”,多為中醫的“咳嗽”“喘證”等病。其中醫病因病機為內有肺功能失調,肺失宣肅,或肺氣不足,衛外不固。在外則為風寒之邪或寒邪等入侵,內外相合而發為本病。本病的發生與發展,常與外邪反復侵襲,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4]。中醫學的精髓在于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注重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進行護理應充分發揮中醫特色與優勢,針對每個患者的不同體質、不同性格、不同病情,辯證施護,同時考慮全身整體健康情況,依靠中醫“治病求本”理念的指導,必可造福于廣大的支氣管炎患者,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 丁丈莉.慢性支氣管炎辨證調護若干問題[J].中華醫學全科雜志,2003,2(11):79.
[2] 李昔陽.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中醫護理[J].當代護士,2012,5(5):81.
[3] 胡燕玲.慢性支氣管炎的中醫護理[J].工企醫刊,2009,22(6):61.
[4] 陳道磊.慢性支氣管炎中醫整體護理干預[J].光明中醫,2012,27(6):1241.
1672-7185(2014)04-0020-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4.013
2013-10-30)
R5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