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飛 朱 丹
(遼寧省阜新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123000)
下鼻甲外移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52例分析
韓 飛 朱 丹
(遼寧省阜新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123000)
目的 探討下鼻甲外移術治療慢性肥厚鼻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采用下鼻甲外移術的5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進行回顧性臨床分析。結果 隨診半年,總有效率96.15%,患者痛苦較小,無術后出血等并發癥。結論 下鼻甲外移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肯定。
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外移術;療效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層甚至骨質的局限性或彌漫性增生為特點的鼻腔慢性炎癥。在臨床上,其病變以下鼻甲最重。藥物治療無效者常需手術治療,但傳統的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患者痛苦、術后出血多、康復慢。2010年8月—2013年2月,采用下鼻甲外移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52例,取得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2例患者中,男39例、女13例;年齡18~59歲,平均32歲;均為以持續性鼻塞為主訴的慢性肥厚性鼻炎。結合臨床癥狀、鼻內鏡檢查及鼻竇CT檢查而確診;排除因鼻中隔偏曲、變應性鼻炎、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等病變引起的鼻塞。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局麻鼻內鏡下操作。雙側鼻腔黏膜用1%地卡因加0.1%腎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3次,然后用1%利多卡因加少量0.1%腎上腺素下鼻甲根部黏膜下注射浸潤麻醉。下鼻甲表面用薄棉片保護鼻甲黏膜,以剝離子伸入下鼻道中點向內上方上抬下鼻甲,使下鼻甲從根部骨折內移,隨后于下鼻甲內側分前、中、后三點向外按壓,敞開總鼻道,使下鼻甲與中隔距離≥3 mm??偙堑捞钊肱蛎浐>d,術后48 h取出,術后72 h行鼻腔沖洗。
1.3 療效判定 半年后評定療效。①顯效:鼻腔通氣好,癥狀消失或減輕,鼻腔檢查下鼻甲與中隔、鼻腔底壁間距3~4 mm。②有效:鼻腔通氣改善,伴隨癥狀消失,下鼻甲與中隔、鼻腔底壁間距2~3 mm。③無效:治療前后鼻阻塞無任何改善[1]。
52例患者中,顯效41例、有效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15%。術后復發無效的兩例患者后經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術治療,取得滿意通氣效果。所有患者鼻腔無嚴重出血及粘連。
下鼻甲由黏膜、黏膜下組織和下鼻甲骨構成,其中黏膜下組織為一勃起組織,許多原因可引起下鼻甲體積增大或其位置異常,都會引起鼻腔通氣面積縮小,從而引起鼻塞癥狀。傳統下鼻甲部分切除術,常因多種原因難以把握切除下鼻甲黏膜的多少,切除過多可能造成萎縮性鼻炎,太少又效果不良;且為創傷性手術,破壞了下鼻甲正常黏膜,導致瘢痕愈合,影響鼻腔生理功能。下鼻甲外移術既保護了鼻腔黏膜功能,又能有效地增寬總鼻道,而且出血少,術后恢復快。下鼻甲骨折外移術后的下鼻甲厚度較術前變小。蘇英鋒等[2]認為,由于下鼻甲外移后通氣功能變化的同時,鼻腔內氣流濕度、溫度及氣流通過時形式發生改變,可能引起鼻氣道結構持續緩慢的繼發改變,從而引起下鼻甲黏膜及黏膜下組織重塑,促進了鼻通氣功能恢復。本文結果表明,采用下鼻甲外移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療效滿意,無明顯骨質復原情況,無粘連發生,無空鼻綜合征及鼻淚管阻塞情況發生,值得推廣應用。
[1] 鄭中直.耳鼻咽喉科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4.
[2] 蘇英鋒,孫秀珍,劉迎曦,等.鼻中隔矯正術或聯合下鼻甲骨折外移術對鼻腔模擬氣流場及氣道結構影響的分析[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6(2):96-100.
1672-7185(2014)04-0054-01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4.031
2013-11-15)
R76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