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闖 張菲菲,2 指導 王忠民,2
(1.天津市王忠民中醫傳承工作室,天津 300400;2.天津北辰北門醫院,天津 300400)
王忠民主任醫師辨治重度痛經反復發作經驗擷箐
王明闖1張菲菲1,2指導 王忠民1,2
(1.天津市王忠民中醫傳承工作室,天津 300400;2.天津北辰北門醫院,天津 300400)
重度痛經 中醫藥療法 名醫經驗 王忠民
王忠民主任醫師系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市王忠民中醫傳承工作室導師,中國優生優育網主編。在長期的婦科臨床中,積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對婦科疑難病、危急重癥等多有新的思路與見解,療效顯著,每起沉疴。筆者隨師侍診中發現,其治療女大學生重度痛經反復發作,采用活血祛瘀、益陽溫經、行氣消滯等法,效果顯著,茲整理報告如下,謹供同道參考。
女大學生在超緊張學習中,對經期保護關心不夠,對生殖健康知識了解甚少,發生月經疾病特別是痛經者較為常見。據有關資料統計,此類學生發生重度痛經者高于一般人群[1]。此類患者屢次發生重度痛經,具有腰腹痠痛,惡心嘔吐,坐臥不寧,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不溫,小腹墜痛、甚至暈厥等癥狀。按照有關痛經程度積分標準[2],痛經積分均≥14分,嚴重影響患者正常學習與生活。究其原因多為精神過度緊張,學習壓力過重,人際關系不良,或受意外事件打擊,導致情志失調,發生肝郁氣滯,影響氣血流暢而發痛經;忽視經期保護,保健意識淡薄,月經異常特別是在經色紫暗有塊時不進行調治,或體質虛弱,容易發生血瘀胞宮,阻礙血行而發痛經;平素飲食貪涼、冬季衣著單薄,或體質稟賦孱弱陽氣不足,寒凝經脈,阻滯氣血而發痛經。有些患者未積極治療,久之愈發嚴重,繼而發生重度痛經。該類痛經多為氣血“不通”,病機重點是氣血流動異常,而很少出現濕熱、熱毒等現象。氣滯、血瘀、寒凝是該類痛經的主要病機。臨床上盡管有不同偏重,但氣血瘀滯是其主要矛盾,是病機之綱;促使氣血通暢,即可實現通而不痛,諸癥即可迎刃而解。
屢次出現重度痛經,病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功能性因素外,務必及時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特別是后者,盡管該病多發生35歲之后的已婚女性,但近年來大學生未婚流產甚至多次流產者并非罕見,這無疑增加了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的發病率。當此類學生月經來潮腹痛劇烈時,均應進行相關檢查,血清CA125為必查項目,凡是CA125高于35U/mL(痛經嚴重者高于20U/mL)即應進一步檢查。此外,抗子宮內膜抗體(EMAb)陽性也具有參考意義。B超檢查可見子宮呈均勻性增大,子宮內膜線正?;蛏詮澢?,子宮切面回聲不均勻,有時可見有大小不等的無回聲區。仍不能確診者,可借助MRI檢查。在治療方面,根據患者的脈證,分別采用活血祛瘀止痛法、益陽溫經散寒法、行氣消滯止痛法,迅速消除痛經,解除疼痛給患者帶來的更大心理負擔。
2.1 活血祛瘀止痛法 痛經就診若不及時,即易發生嚴重痛經,如只服用止痛藥物,未及時采取治本措施。長此以往則影響氣血暢通,致使胞宮經脈瘀血叢生,以致痛經程度加重,屬于血瘀者,在此類重度痛經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重度痛經需要進一步檢查,弄清痛經的病因。如果屬于子宮腺肌癥引起,其治療方案與普通功能性痛經是不同的。癥見經來小腹陣發性疼痛,劇烈難忍,服用止痛藥物暫緩一時,痛如針刺,腰骶痠脹,陰道出血忽多忽少,或淋漓不凈,經色紫黑,有血塊,常常是塊下痛減,惡心嘔吐,坐臥不寧,時出冷汗,面色蒼白,舌質紫黯,或見瘀點瘀斑,脈澀或弦。證屬血瘀經脈,治以活血化瘀止痛。藥用桃仁、紅花、炒白芍、當歸、丹參、高良姜、炙甘草、香附、益母草、川芎等。伴有胸悶煩躁、腹部脹滿者,加醋延胡索、玫瑰花;伴小腹冷痛、肢體不溫者,加肉桂、花椒;伴四肢乏力、精神疲憊者,加太子參、刺五加。
2.2 益陽溫經散寒法 吾師認為,因寒易凝滯氣機,陽氣進一步降低,封藏固攝功能失職,常致氣不摂血,出現月經淋漓不斷[3];又因陽氣受到抑制而寒自生,出現形寒肢冷等證候;陽氣不振,氣血不暢,疼痛往往持久而嚴重[4]。凡月經周期推遲,經期偏長,經行前腹部發涼,少腹疼痛劇烈,得溫痛緩,手足不溫,月經紫黑色或有瘀塊,平素白帶稀薄量多,肢體畏寒怕冷,眼眶青紫,大便溏稀,小便清長,舌質偏暗或舌有瘀點瘀斑等。證屬寒凝氣滯,治以溫經散寒。藥用肉桂、花椒、高良姜、甘草、香附、桃仁、紅花、白芍、當歸、丹參等。伴四肢乏力、精神疲憊者,加太子參、刺五加;伴胸悶不舒,納少太息者,加炒枳殼、炒麥芽。
2.3 行氣消滯止痛法 肝藏血,主疏泄,肝氣與肝血在生理病理方面相互影響。女子以血為用,肝氣舒暢則肝藏血有序、疏泄自如,經脈得以充盈流暢,氣血自和,無氣滯血瘀之憂。在女大學生中,所面臨的壓力頗多,具有肝郁氣滯者較為常見。特別是性格內向、精神郁悶、自卑感強者,發生月經疾病的幾率高于性格開朗、精神愉快、充滿自信者,同樣發生痛經的幾率也高。對于該類痛經患者,務必注重平時的治療,防患于未然。經期或經后小腹劇痛難忍,痛時作脹,坐臥不寧,必須臥床休息,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持續時間長,經常生氣,精神壓抑,胸悶不舒,太息頻作,或肛門墜脹,月經量一般,經色暗,有血塊,常忽多忽少,色略淡質稀,服用止痛藥物無明顯緩解。證屬肝郁氣滯,治以行氣消滯。藥用醋香附、玫瑰花、炒枳實、制延胡索、桃仁、紅花、白芍、當歸、丹參、高良姜、甘草等。倘肢體乏力、精神疲倦,加太子參、刺五加;若肢體不溫、腹部發涼,加肉桂、花椒。
3.1 復診務必經前用藥 凡是發生過劇烈痛經的女生,務必在下次月經來潮的前3d開始用藥,連續用藥5劑。對于月經周期不規則者,注意月經將至前1~2d出現腹痛作脹、疼痛加重等癥狀,以便及時用藥治療。臨床觀察可知,提前用藥絕大多數患者可明顯緩解、或者解除劇烈痛經,而到發病時用藥,則很難達到此種效果[5]。同時,囑咐患者月經前后避免生氣、受涼、勞累等。
3.2 用藥重視調理氣血 屢次、劇烈痛經的大學生,均與氣血運行異常有關,臨床要根據患者具體脈證,注重調理氣血。血瘀嚴重者,重用化瘀活血之品,桃仁、紅花、當歸、丹參不宜缺少;陽虛寒凝者,重用溫經散寒之品,肉桂、花椒、高良姜為上佳藥物;氣滯嚴重者,重用疏肝理氣之品,香附、高良姜具有良好作用。在用藥規律上,各型的用藥根據脈證進行調整,相對不變的是調理氣血的藥物,保證氣血暢通是治療該病的關鍵。在這一成果的基礎上,研發出專治痛經的發明專利藥物(成分為桃仁、紅花、白芍、當歸、丹參、肉桂、花椒、高良姜、甘草、香附等),可根據不同證型在經前期服用,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病灶,均有促進吸收、縮小宮體、預防再次發生劇痛的良好效果。該方藥味少、藥劑輕,功效專一,上述各味藥藥理研究證實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吾師不提倡處方動輒超過15味,主張辨證準、用藥精。中藥藥理作用與化學成分有很多尚未完全弄清,配伍并非多多益善,不僅浪費中藥資源,也不利于臨床觀察療效,不利于總結經驗提高醫術。
3.3 不同病證區別對待 劇烈痛經屬于子宮腺肌癥引發者,治療與青春期原發性痛經有別,即便是同樣的脈證,用藥也是不同的。子宮腺肌癥經期疼痛以養血、理氣、溫經為主,不宜過度采用活血化瘀之品。王老師認為,活血化瘀之品在月經未來時病灶處于“休眠”狀態,可促進病灶組織的吸收,但在月經期間由于病灶中的子宮內膜恢復活性,過量采用活血化瘀之品,或未把握用藥時機[6],有擴大活性子宮內膜異位種植的可能,以防病情加重。
楊某,女性,21歲,2012年6月27日初診。月經來潮劇烈腹痛,持續5個月經周期,且逐步加劇,曾發生暈厥1次,開始每次月經來潮時服止痛藥物,之后因效果不佳注射杜冷丁止痛。曾于8個月前無痛流產1次。CA125檢查為45.5U/mL,B超檢查子宮體積61mm×50mm×31mm,呈均勻性增大,子宮內膜線稍彎曲,子宮切面回聲不均,后經MRI檢查,診斷為子宮腺肌病。證見精神疲憊,四肢乏力,非經期腹痛不適,肛門常感墜痛,月經來潮前2d開始腹脹,繼而疼痛,腹部發涼,四肢不溫,每次經來時均須臥床休息,少腹冷痛劇烈,身出冷汗,得溫稍緩,月經顏色紫黑,偶有瘀塊,平時白帶稀薄量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體有數處瘀斑。證屬寒凝氣血瘀滯,治以溫經散寒止痛。處方:肉桂、花椒、高良姜、香附、桃仁、紅花各12g,炒白芍、當歸、醋延胡索各15g,丹參、炙甘草10g,黨參30g。藥進5劑,疼痛顯著緩解,停用止痛西藥。之后經前2d服用上方加減5劑,連續服用5個月經周期,痛經輕微,不影響正常學習,停服止痛藥物,隨訪半年未復發。
[1]王淑華.對南陽2所高校女大學生月經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9):249-250.
[2]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24-125.
[3]王忠民,劉茜.斂腎溫澀法治療婦科重癥臨床經驗[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92,14(2):47-48.
[4]王忠民,劉茜.當歸芍藥散治療婦科疑難病的經驗[J].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92,15(1):33-35.
[5]陳玲.王忠民辨證治療婦科疑難病癥經驗拾零[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97,19(4):40-41.
[6]王忠民.活血化瘀法在疑難雜證中的運用[J].中醫雜志,1990,31(9):7-8.
R249.8
A
1004-745X(2014)10-1854-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10.034
2014-04-25)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