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化州市麗崗鎮衛生院,廣東 化州 525125
基層醫院外科急腹癥145例診治體會
王武顏雁
廣東省化州市麗崗鎮衛生院,廣東 化州 525125
目的對145例外科急腹癥患者的診治情況進行探討。方法回顧性分析145例外科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研究發現,145例外科急腹癥患者中,治愈例數共有109例,占總人數的75.17%,好轉例數共34例,占總人數的23.45%,死亡例數2例,占總人數的1.38%。結論正確診斷外科急腹癥并及時給予患者進行治療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基層醫院的臨床醫師應不斷豐富對于急腹癥的認識,以提高自身對外科急腹癥的診斷能力,及時給予患者正確治療。
基層醫院;外科;急腹癥;診治方法
急腹癥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急性腹痛屬于該類疾病的典型表現,急腹癥具有多種特點,例如病情重、不穩定、發展快、起病急等,及時給予患者正確的診斷治療是提高急腹癥治愈率的有效措施,若臨床治療中未能及時給予患者正確診斷與治療,極易導致不良后果[1]。因此,本次研究通過對145例外科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以探討基層醫院外科急腹癥患者的診治經驗。
1.1 患者資料 本組145例研究對象均為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間收治的急腹癥患者,其中100例男性,45例女性,年齡最大為79歲,最小為7歲,平均年齡為(40.62±3.68)歲;145例患者的具體病型有泌尿系統結石、急性膽管炎、急性闌尾炎、結石性膽囊炎、消化性潰瘍穿孔、全小腸扭轉、腸穿孔、脾破裂、急性胰腺炎等。
1.2 治療方法 145例急腹癥患者中,有4例患者因為腹痛原因不明確而采取觀察治療,占2.76%。有50例均已確診,但由于患者具有手術禁忌癥或手術指征不明,因而采取非手術治療,或是擇期進行手術,占34.48%。另外,其余91例患者均已明確診斷,且手術指征適合,采取手術治療,占62.76%。
1.3 療效評估標準 以第二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2]為療效診斷依據,根據患者的好轉情況,分為治愈標準、好轉標準以及無效標準。
調查145例外科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145例外科急腹癥患者中,治愈例數共有109例,占總人數的75.17%,好轉例數共34例,占總人數的23.45%,死亡例數2例,占總人數的1.38%。其中,2例死亡患者的疾病分別為消化性潰瘍穿孔與重癥胰腺炎,2例患者均是在急診手術后因為感染性中毒休克而導致死亡。
3.1 關于外科急腹癥的臨床診斷 常規檢查屬于外科急腹癥診斷中的一項重要手段。該檢查手段通過詢問患者的病史,并對患者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來鑒別疾病,有必要時可采取輔助檢查[3]。大部分急腹癥均可通過常規檢查及時確診。而部分難以確診的病例中,則經過留診觀察后,其不典型的臨床癥狀轉變典型癥狀而確診。在診斷期間,臨床醫師需對以下幾點加以注意。
3.1.1 癥狀 一般情況下,腹痛多是由三個原因引起的,一是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引起,二是泌尿疾病引起,三是消化疾病引起[4]。由于患者的年齡與體質存在差異,因此每一位患者對于疼痛的敏感度不一定相同,所以在診斷期間,不能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過度依賴。在急腹癥臨床診斷中,可作為提示依據的指標有:①腹痛起病緩急;②腹痛誘因;③腹痛具體部位;④腹痛性質;⑤腹痛演變;⑥伴隨癥狀。例如:闌尾炎的提示為轉移性右下腹痛、肝膽疾病的提示右上腹痛、急性胰腺炎的提示為暴飲暴食后所引起的上腹部劇烈疼痛、泌尿道結石的提示為腹腰疼痛。
3.1.2 體格檢查 在外科急腹癥的體格檢查中,重點為腹部觸診,期間需對腹部查體的注意事項嚴格遵循,例如觸診手法、觸診順序、觸診范圍等,檢查期間需要對刺激征部分與范圍、疼痛程度等著重檢查。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腹部癥狀與實際相比稍輕,如休克患者、肥胖患者、衰弱患者、老年患者等。在查體期間,不應忽視對其他部分的檢查。例如,胸部檢查有利于判斷由肺部疾病、心臟內科疾病等所引起的腹痛,而直腸指檢有利于判斷便秘、直腸腫瘤所引起的腹痛等。
3.1.3 輔助檢查 在急腹癥的臨床診斷中,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由于基層醫院常由于設備問題、技術問題等而無法進行正確判斷。因此,臨床醫師在診斷期間應注意,B超與X線等檢查結果僅能作為參考。例如潰瘍穿孔、腸梗阻等并無典型X線征象,而通過B超不能發現肝脾損傷、腹腔積液等疾病。
3.1.4 診斷性腹腔穿刺術 該手術屬于外科急腹癥在臨床診斷中的一種診斷方法,具有實用、科學、經濟等優點,對于急腹癥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3.2 關于外科急腹癥的臨床治療 手術治療屬于外科急腹癥的主要治療方法,在手術治療中,確定患者的手術指征最關鍵。在急腹癥的手術治療中,多是以修補穿孔、切除病灶、引流、解除梗阻、造瘺以及清除壞死組織來完成。在確診疾病類型,并明確手術指征的情況下,應及時給予手術治療,以免由于延誤治療時間而導致不良后果。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出現以下情況需及時采取剖腹探查:①嚴重腹膜炎以及腹腔滲出患者出現中毒性休克、繼發性感染等情況;②患者的生命體征出現異常,全身狀況不穩定;③腹痛伴內出血,出現失血性休克;④在采取非手術治療并觀察8h后,癥狀有加重,血壓失去穩定;⑤內臟梗阻伴有血運障礙,使得內臟絞窄。
一些復雜危重癥,由于難以診斷,因此需要同步進行診斷與治療,從而為患者爭取治療時間。在治療期間,臨床醫師需對手術風險進行預測,一些高危手術,應盡可能改為可準備完善、可控制風險的限期性手術/擇期手術。其次,圍手術期的處理屬于保證外科治療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臨床醫師除了要對手術治療加予重視外,還需重視圍手術期的管理工作,以減少、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于非手術治療、觀察治療的患者,需進行追蹤隨訪、動態觀察,結合患者的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保障臨床診療質量。此外,腹腔鏡技術也屬于外科急腹癥中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其具有多種優點,如診斷率高、安全性高、創傷小以及并發癥少等,屬于一種理想的探查術式[5],然而由于該技術的實行不僅需要特殊設備,還需要良好的操作技術,因此在基層醫院進行推廣具有一定難度。
[1]楊德輝.基層醫院老年人急腹癥臨床診療[J].中國醫藥指南,2011,09(16):270-271.
[2]崔磊,樊曉霞.診斷性腹腔穿刺術在外科急腹癥中的運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08):1067-1068.
[3]艾旭茂,覃久健,彭清明.基層醫院外科急腹癥563例診治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3):194-195.
[4]唐小君,劉建邵.腹腔鏡在125例外科急腹癥中的診治應用體會[J].臨床醫學工程,2009,16(04):31-32.
[5]馬云濤,蘇河,王斌,等.腹腔鏡技術在外科急腹癥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09(07):599-601.
R656.1
A
1007-8517(2014)04-0126-02
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