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榮
廣東省茂名石化醫院中藥房,廣東 茂名 525011
近年來隨著中藥品種、劑型的增多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深入開展,中藥不良反應報道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人們普遍認為中藥的毒副作用比較小,隨著中藥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中藥注射劑,出現不良反應的報道也越來越多[1]。為了進一步研究中藥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筆者收集了我院發生的中藥不良反應137例病例臨床資料進行研究,通過分析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和類型,以期為臨床安全用中藥提供合理的指導。
1.1 臨床資料 收集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發生的中藥不良反應137例病歷臨床資料并進行詳細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92例。
1.2 方法 對上述137例病歷進行詳細分析,按照患者年齡、性別、品種、發生不良反應時間、作用、累及器官以及用途、臨床表現等各個方面建立數據庫,采用手工篩選以及Excel等形式分析評價統計資料。
137 例不良反應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92例,男女比例為1∶2.04,女性不良反應發生率遠超過男性。任何年齡階段的人群都可能發生中藥不良反應,在所有年齡段中,老年人的發病機率最高,約為47.4%。
引發不良反應病例中,中藥注射劑最多,占34.31%;其次是中藥片劑,占21.17%。詳細情況見下表:

表1 不同劑型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比例

藥品類型 例數 %藥品名稱丸劑 13 9.49 丹參滴丸、內消瘰疬丸顆粒 9 6.57 糖脈康顆粒、胃蘇顆粒口服液 2 1.46血府逐瘀口服液
不良反應累及器官表現:主要以消化系統受損為主,表現為惡心嘔吐、厭食、便秘等;皮膚黏膜受損也較為嚴重,表現為粘膜水腫、皮疹、斑丘疹、瘙癢等。詳細情況見下表。

表2 不良反應累及器官表現
本文研究顯示:男女比例為1∶2.04,女性不良反應發生率遠超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患者的耐受程度差有關系[2]。60歲以上的老年人更容易發生不良反應,這是因為老年患者的組織器官功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代償機制下降,另外,合并用藥情況比較多,進而導致發生不良反應機率上升。
從中藥劑型來看,引發不良反應病例中,中藥注射劑最多,約占34.31%;其次是中藥片劑,約占21.17%。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越來越多,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影響:第一,不同產地、生產廠家的中藥材質量不同,會直接影響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發生和療效。第二,由于沒有統一的生產注射劑工藝和標準,導致其內在質量不穩定,療效也不穩定。第三,注射劑使用中的速度、濃度和劑量都會影響不良反應發生[3]。
從不良反應累及器官表現:主要以消化系統癥狀為主,表現為惡心嘔吐等;皮膚黏膜受損也較為嚴重,表現為粘膜水腫、瘙癢等。其他不良反應較少,患者也不易發現。
綜上所述,在將來的臨床用藥中,對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要引起足夠重視,需要進一步加強監測中藥注射劑的應用,并采取相關措施全面保證臨床中藥使用的安全。第一,從源頭保證中藥的藥品質量,從種植藥材入手,把握好各個生產環節,重視注射制劑的研究,保證注射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第二,加強監測中藥不良反應體系,完善不良反應中藥數據庫,為合理用藥提供指導和依據。第三,醫護人員必須認真學習藥物的有關資料,掌握適應證及禁忌證,用藥前要仔細詢問病人過敏史,有藥物過敏史的病人,需謹慎用藥。第四,盡量避免中西藥物合用,中藥的成分比較復雜,很多與西藥作用很相似,如果聯合使用會導致體內血藥濃度升高,從而發生不良反應。第五,盡量單品種使用中藥注射劑,謹慎聯合用藥,臨床確需聯合用藥時,在聯合使用過程中,要用0.9%的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沖管,并保持一定的間隔時間。第六,盡量減少使用中藥注射劑,遵循能口服盡量不肌注,能肌注盡量不靜滴的原則。
[1]吳國琳,張力,余國友.中藥注射劑發生不良反應常見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8(2):137-139.
[2]董憲法,楊之煜,洪向東等.154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安徽醫藥,2012,12(10):98-99.
[3]李鸝,歐偉文,李毅等.中藥不良反應產生的原因及對策[J].時珍國醫國藥,2011,20(1):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