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維
(貴州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惠興高速公路地處貴州省黔南州的惠水縣、長順縣,安順市的紫云縣、鎮寧縣,黔西南州的貞豐縣、興仁縣境內。惠興公路將來從惠水、紫云向北延伸,在貴陽和安順連接滬昆國家高速,向東繼續延伸至都勻連接廈蓉國家高速和蘭海國家高速,向西通過惠水至興仁高速公路連接汕昆國家高速。路線全長200.741km。其中惠水至鎮寧段為惠興高速公路中的一段,該路段位于惠水縣、長順縣、紫云縣、鎮寧縣境內,沿線經過主要鄉鎮為大龍、威遠、擺所、板當、樂紀,路線全長104.701km。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越來越多的重視,公路行業也早已經開始研究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和新措施。在國際新標準認證中,加入了環境保護體系認證。公路建設單位要按要求采用環境保護措施,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體系,以作為施工中承擔工程建設的基礎和砝碼。就施工過程而言,也必須重視施工季節施工時序等要求,避免和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更多的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比如減少施工中高頻、高分貝設備的大量使用,施工期盡可能減少占地,采用合理的環保措施。使用新技術,減少資源的浪費,加強對廢棄物的改造利用等,以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鼓勵節能措施的開展,發展節能設備等。
2011年1~12月份期間,通過對惠興高速公路惠水至鎮寧段進行施工期環境監測。在此期間,嚴格按照監測計劃內容,工作人員每個月深入施工現場,進行實地調查,使用經檢定合格的環境監測儀器,科學地對全線的水環境、環境空氣、聲環境、固廢處理、生態環境以及水土流失情況進行實地取樣監測和調查,根據監測分析和調查結果編制該項目沿線環境監測報告,實事求是地反映公路工程施工對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提出相應減緩建議措施。
(1)水環境監測方案
項目施工期環境監測計劃實施方案,確定本項目施工期對處于施工階段河流以橋梁跨越處下游200m處設置采樣斷面進行水質監測。根據公路施工期對水環境的影響因素,將惠水至鎮寧高速公路水環境監測項目定為:pH(酸堿度)、SS(總懸浮物)、COD(化學需氧量)和石油類四項指標,每2月監測一次,連續監測2d,每天采樣1次,同時測量氣溫、水溫。
(2)水環境監測數據圖
通過對監測的7條河流得到數據進行分析,得到SS和COD各期監測數據變化圖見圖1和圖2。
圖1 SS監測數據變化圖
圖2 COD監測數據變化圖
(3)水環境監測數據分析總結
如圖1所示,2011年2月威遠河、兩岔河和板當河SS監測值較大,主要是樁基施工階段的樁基廢水流入河流導致。2月份通過調查發現關上大橋和小平寨大橋樁基施工時出現鉆漿廢水直接排入河流的現象,導致威遠河和兩岔河SS值偏高,其中兩岔河SS最大超標2mg/L,板當河(五標)上游支流由于本項目施工需要造成河流改道,引起河水渾濁,導致板當河SS大幅度上升,所測SS值最大超標5mg/L。針對以上情況建議施工單位對進行樁基施工時抽出來的鉆漿廢水先沉淀再排放,減少泥漿污染水體;板當河上游支流改道時做好防護措施,并趕在雨季之前完成河流改道。
從圖2可以看出,各河流監測斷面COD監測值均較小,圖上未顯示監測范圍時段即為未檢出,各期水質COD監測值均能滿足(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類水體的標準。
(1)聲環境監測方案
根據施工期環境監測計劃實施方案,惠興高速公路惠水至鎮寧段施工期聲環境監測點為8處,具體點位見表1。
各監測點每月連續監測2d,每天晝間、夜間各監測1次,每次10min監測連續等效聲級A聲級(受交通噪聲影響敏感點每次監測20min),晝間監測時段為6∶00~22∶00;夜間監測時段為22∶00~次日6∶00。
(2)聲環境監測數據圖
通過對惠水至鎮寧高速公路沿線各噪聲敏感點進行了每月連續2d實地監測,編制完成了各期施工期環境監測報告;除必須連續施工的施工行為外,夜間不施工,忽略夜間施工噪聲對敏感點的影響,每月連續2d晝間監測數據變化不大,每月晝間監測第1d監測數據變化情況見圖3。
表1 惠興高速公路惠水至鎮寧段沿線聲環境監測點位一覽表
圖3 1月至12月晝間噪聲監測數據變化圖
(3)聲環境監測數據分析總結
施工期晝間監測值變化相對較大(見圖3),這主要是晝間施工噪聲影響所致,由于施工行為的不同和施工機械及數量的不同,噪聲值波動范圍各異。
監測人員于6月20日監測的對門組監測點(一標)噪聲超標2.3dB,當時挖掘機等正在進行土石方施工,于6月20日測量對門組環境噪聲超標后立即在同一施工行為緊鄰時段對臨對門組處施工場界進行噪聲測量,測得噪聲為66.5dB,未超過GB12523-90《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土石方施工的晝間限值75dB,因此符合相關環保要求。其余監測點均能滿足(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中對應的環境標準類別。在其他月份的監測中,由于施工機械施工時段安排較為合理,均未出現監測點超標現象,施工噪聲對當地居民的生活未造成大的影響,均能滿足(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對應的標準類別。
(1)水土保持調查方案
通過對本項目全線的隧道棄方、路基開挖棄方情況作了詳細調查,水土流失調查主要內容為:
①針對棄方量較大的棄土場,在排水設施、防護是否修建排水溝、擋渣墻;緊靠國道、河流的棄土場產生的棄土、棄渣是否會影響交通,是否會直接傾入河內,對河流水質造成影響;
②項目跨越的河流及水系的水土流失現狀。
③棄完以后的棄土場是否進行恢復,比如:植被恢復、耕地恢復等。
惠興高速惠水至鎮寧段處于前期施工階段,水土保持調查的主要內容為棄方量較大的棄土場,調查是否修建防護、排水設施,如排水溝、擋渣墻等,我站主要采取抽查的方式進行。
(2)水土保持調查總結
工作人員2010年10月第一次進場時已對各施工標段提出對棄渣場修建擋渣墻和排水設施的要求,在2011年第一次抽查時發現,大部分棄渣場已采取防護措施。在抽查中發現的問題,我站工作人員通過電話或當面告知施工單位及時做好水土保持的防護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2011年水保調查中,四標、六標、七標、十標及時修建擋渣墻及排水溝,水土保持措施做得較好,惠興高速惠鎮段2011年無明顯水土流失現象。
近幾年公路發展迅速,在建設過程中難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如果不注意預防和防治,有些損失甚至是無法逆轉的。所以,在施工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施工中進行環境監測和環境監理,試運行后進行竣工驗收,在充分分析工程和環境的基礎上采取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污染和破壞。
[1] 戴懿.城市交通環境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建立及評價[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5,(10):6-8.
[2] 王方杰.高速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5,(9):43-44.
[3] 鄭安文.我國公路交通環境保護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科學之友,2003,(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