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飛劉輝周亮
(1.勝利油田孤東采油廠;2.大慶油田技術監督中心;3.勝利油田分公司技術檢測中心)
節能減排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勝利油田孤東采油廠作為國內特大型企業,是產能大戶主,也是能耗大戶。近幾年來,勝利油田孤東采油廠十分重視節能減排工作,積極探索“一體化”節能新機制,強化系統能耗監測與用能分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定期組織節能監測專家對各單位用能合理性狀況進行工作“把脈”,根據能耗設備監測情況,采取現場指導的方式,從管理、技術等方面提出整改意見,制定實施方案,提高能耗設備運行效率,取得了良好工作效果。
目前采油廠有6座高壓離心式注水站、主機設備33臺,其中DF300型機組12臺,DF350型機組5臺(DF300型改造泵),KGF350型機組7臺,F400型機組4臺,其它輔助設備120余臺,污水回注量11.3×104m3/d。使用14年以上的機組有7臺,使用10至14年的機組有11臺,使用5至10年的有8臺,使用5年以下的有7臺。近幾年來,孤東采油廠進行了部分注水機組的優化組合,提高了注水泵效,對注水管網的壓力優化改造,減少了局部壓力損失,注水站系統效率保持較高水平。2013全廠平均泵效76.5%,平均機組效率72.7%,平均管網效率52.6%,平均系統效率52.6%,平均注水單耗5.23 kWh/m3,平均標耗0.365 kWh/m3。其中平均泵效最高的是東二注達78.1%,最低的是東四注75.5%;平均管網效率最高的是東一注達74.7%,最低的是東四注65.3%;平均系統效率最高的是東一注達到55.1%,最低的是東四注僅為46.9%。
由于管線結垢、輸送距離遠等原因,目前注水管網壓力損失大。平均干壓14MPa,配水間平均來水壓力13.31MPa,平均干壓損失0.76 MPa,平均注水油壓11.02MPa,配水間平均閥控損失2.29MPa,平均井口油壓10.14MPa,平均單井管線壓力損失0.88MPa。從各注水站注水系統壓力損失情況來看,其中東三注配水間干壓損失最大為0.83MPa,最低的是東六注為0.71MPa;配水間閥控損失最大的是東四注達3.54MPa,最小的是東三注1.73MPa;注水井壓力損失最大的是東五注達1.15MPa,最小的是東四注為0.54MPa。
從單井管線壓力損失情況看,壓力損失大于1 MPa的有119條,占23.6%,其中壓力損失在1~2 MPa的注水井81口,管線長度25 742m;壓力損失大于2MPa的注水井38口,管線長度16100m。
1)部分注水站泵型搭配不合理,難以適應外部管網注水量變化的需要,無法解決供水能力與注水匹配的問題,不僅使泵效降低,而且造成能耗增加。
2)注水站設備自動保護系統,由于年久維修能力跟不上,系統功能受到影響,設備運行狀態不能做到自動監測,同時注水泵機組使用年限超過10年的有18臺,占總數的54.6%,影響注水機組的運行效率。
3)注水井油壓上升趨勢難以控制。主要原因一是注水水質超標嚴重;二是注水井洗井配套設施不完善,洗井效果變差。從近幾年注水井油壓變化情況來看,注水量減少的情況下,注水壓力上升,油泵壓平衡井數增加,部分井無法進行有效的注采調配。
4)注水管網穿孔頻繁。由于設備陳舊,盡管采油廠近幾年加大了注水管網的治理,但近一年來全廠單井注水管線穿孔仍達1233次,注水干線穿孔達54次。既影響生產,又造成能量損失。
1)優化注水站機組泵組合,平穩注水站干壓,提高注水系統效率。目前各注水站搭配不合理,不能小幅度調節注水量,供水能力與注水量難以匹配。應對各注水站機泵實施優化組合,按照大排量泵(400型、350型)、中排量泵(300型)、小排量泵(200型)進行組合,利用不同泵型排量差,實現各注水站所轄區域的注水量調節,以穩定注水干壓。
2)目前各注水站注水干線相互連通,但各注水站所屬區域油壓存在不同。應通過技術改造,對各注水站分站獨立運行,并對注水站接合部的配水間進行流程改造,實現雙向供水。
3)降低注水干壓,減少壓力損失。通過優化注水站開泵組合,結合管網優化改造,降低注水干壓。
4)降低配水間壓力損失。完善管網,減少管網截流損失,對部分高壓采用增壓泵等措施,減少配水間壓力損失。
5)降低單井壓力損失。開展注水單井管線改造,對使用年限長、結垢嚴重的管線進行更換,降低管線穿孔次數,減少壓力損失。
6)對各注水站自動控制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對各運行機泵實行在線實時監控,確保各泵機組在高效區運行。
7)對注水站流量計量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提高注水計量準確度。
8)提高污水處理質量,減少因注水水質質量差對注水管網的腐蝕和效率的影響。
采油廠集輸系統目前4座聯合站共有12臺輸油泵機組。2013年1至7月對集輸系統能耗共測試3次,各聯合站輸油泵機組運行效率見表1。

表1 各聯合站輸油泵機組效率
1)目前東四聯的輸油效率較低,主要原因為東四聯目前泵型較大,輸油管線細,干線回壓高(在1.0MPa左右),無法及時外輸液量,造成效率低。
2)受海洋采油廠及開發公司油量增加影響,東一聯總輸油量由7400 t左右增加到目前的9500 t左右,兩臺小泵已不能滿足外輸要求,需要開大泵和小泵配合趕油,日增加用電量5000 kWh,輸油工藝無法滿足目前的生產需要。
1)對東四聯油外輸線進行改造,將Φ273管線改為Φ325管線,降低管線回壓。
2)對東一聯輸油泵進行改造,將2臺排量180 m3/h的125KY200-160A更換為280m3/h的高效泵,適應生產。
目前采油廠供熱鍋爐2臺,均為2800 kWh,2013年一季度監測平均系統效率81.54%,其中采油一礦在用鍋爐系統效率達到86.16%,采油二礦在用鍋爐系統效率為76.93%。注汽鍋爐目前因安全因素達不到現場測試技術要求,未開展監測。
影響鍋爐系統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1)鍋爐空氣過剩系數過高,如二礦鍋爐空氣過剩系數達2.43,鍋爐運行的不合理區(合理區空氣過剩系數為1.1~1.5)。
2)鍋爐的排煙溫度過高,如二礦鍋爐排煙溫度達228℃;造成鍋爐排煙熱損失達19.05%。
主要對策措施是:
1)提高現場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通過合理調節風門開度,使鍋爐空氣過剩系數控制在合理工作區內;
2)降低鍋爐的排煙溫度,使鍋爐的排煙溫度控制在200℃以下,減少排煙熱損失。
勝利油田孤東采油廠4座聯合站共有加熱爐32臺,正常開爐運行13臺。每季度對在用加熱爐系統效率進行監測,已監測3次。平均系統效率為77.92%,其中東四聯在用3臺加熱爐均在80%以上。系統效率高于80%的有6臺,70%至80%之間的有5臺,低于70%的有2臺,全廠加熱爐系統效率最高的是東二聯5號加熱爐達85.44%,最低的是東一聯9號加熱爐系統效率僅為66.12%。平均排煙溫度290.25℃,平均空氣過剩系數為2.04,平均排煙溫度熱損失為19.08%。
影響加熱爐系統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1)加熱爐空氣過剩系數過高,鍋爐運行在不合理區(合理區空氣過剩系數為1.1~1.5)的10臺,其中加熱爐空氣過剩系數最高為東一聯1號爐達2.76,大于2.0的有7臺,1.5至2.0的有3臺;
2)加熱爐的排煙溫度過高,加熱爐排煙溫度在不合理區的有12臺,造成加熱爐排煙熱損失達19.08%,其中排煙溫度最高的是東一聯9號爐達405.7℃,排煙溫度高于400℃有1臺,300℃至400℃之間的有5臺;200℃至300℃之間的有5臺。排煙熱損失最大的是東一聯9號加熱爐達30.88%,最低熱損失的是東二聯5號加熱爐為11.56%,排煙熱損失大于20%的有6臺。
對策措施是:
1)提高現場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通過合理調節風門開度,使加熱爐空氣過剩系數控制在合理工作區內;
2)降低加熱爐的排煙溫度,使加熱爐的排煙溫度控制在200℃以下,減少排煙熱損失。
從系統能耗測試與分析入手,依據現場監測數據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是提高油田各主要生產系統效率降低單耗的重要手段。通過建立節能減排配套聯動機制,在提高用能效率上,堅持采注輸一體化改造,全方位立體節能,形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與技術改造、專項治理、精細化管理相配套的一體化管理機制,是提高各主要生產系統效率的有效方法。
建立定期系統效率跟蹤監測制度,是提高油田生產系統效率的重要途徑[1-2]。
同時,加大節能技術集成配套和規模化應用,優化注、輸、熱等主要耗能系統治理,積極有效開展綠色低碳科技攻關和先導試驗,加強油田前沿節能環保問題研究,推廣應用游離水脫除器、高效三相分離器等多項節能減排技術,提高系統整體能源利用效率。
[1]石油工業節能節水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Y/T 6275—2007油田生產系統節能監測規范[S].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
[2]石油工業節能節水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Y/T 5264—2006油田生產系統能耗測試與計算方法[S].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