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玫, 張忠泉, 王璟奕, 王藝偉, 趙苗苗
(1.河南大學藥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2.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銀黃制劑中主要成分定量控制方法的研究進展
徐 玫1, 張忠泉1, 王璟奕2, 王藝偉1, 趙苗苗1
(1.河南大學藥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2.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目的 銀黃制劑是由金銀花、黃芩提取物加工而成的一種中藥制劑,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效。各類銀黃制劑中的主藥成分金銀花提取物 (以綠原酸計)、 黃芩提取物 (以黃芩苷計) 的量不同, 其體內作用效果也不同[1]。 現市面上銷售的銀黃制劑有十余種,不同制劑類型的分析方法不盡相同,本文通過大量文獻的查閱,對各種劑型的定量控制方法進行歸納,同時從技術改進及新方法、新技術兩方面進行了總結,為今后各種劑型成分定量控制方法的發展提供了參考。
銀黃制劑;黃芩苷;綠原酸
《中國藥典》 2010 年版[2]只收載銀黃口服液、 銀黃顆粒沖劑兩種劑型, 均采用 HPLC法對其中綠原酸及黃芩苷的量分別進行測定。
金銀花提取物: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4%磷酸溶液 (10 ∶90) 為流動相; 檢測波長為327 nm; 理論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不少于 2 000。
黃芩提取物: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磷酸 (50 ∶50 ∶0.2 ) 為 流 動 相; 檢 測 波 長 為274 nm; 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峰計算不少于 2 500。
2.1 分別測定
2.1.1 分別測定單組分 陳靜等[3]利用 HPLC法測定銀黃含化片中黃芩苷的量; 劉艷等[4]建立 HPLC法測定銀黃滴丸中黃芩苷的量; 黃家衛等[5]建立 HPLC測定銀黃噴霧劑中黃芩苷含有量的方法; 金錄勝等[6]采用 RP-HPLC法測定復方銀黃灌注液中黃芩苷的量,以控制該制劑的質量。李廣勝等[7]采用 HPLC法測定銀黃膠囊中綠原酸的量; 盧鵬偉等[8]利用 HPLC法測定銀黃含化片中綠原酸的量; 稅丕先等[9]采用 HPLC法測定銀黃注射液中綠原酸的量; 高詠莉[10]建立 HPLC測定銀黃片中綠原酸含有量的方法; 畢宏巖[11]采用 HPLC法測定銀黃滴丸中綠原酸的量; 劉衛東[12]采用 HPLC法測定銀黃口崩片中綠原酸的量, 并對方法學進行了考察。 丁芳林等[13]建立高效液相色譜 -電噴霧質譜(HPLC/ESI/MS) 聯用測定銀黃顆粒中綠原酸的量, 該法具有靈敏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定性定量準確等特點。
2.1.2 分別測定兩組分 趙秀香等[14]則采用 HPLC法分別測定銀黃注射液中綠原酸與黃芩苷的量。綜合單組分的測定,對銀黃制劑中兩種有效成分,分別進行測定。但操作仍較繁瑣,很多研究者建立了同時測定黃芩苷、綠原酸的量的方法。
2.2 同時測定 郭新社等[15]建立了同時測定銀黃口服液中黃芩苷和綠原酸的 HPLC法; 譚生建等[16]也建立 HPLC法同時測定銀黃口服液中綠原酸和黃芩苷的方法,簡化了操作步驟。 陳雄泉等[17]采用 HPLC梯度洗脫單波長檢測法同時測定銀黃顆粒、銀黃含化片、銀黃片中綠原酸和黃芩苷。 李堅等[18]采用 RP-HPLC法同時測定銀黃含化片中的黃芩苷和綠原酸; 宋粉云等[19]用毛細管電泳法同時測定銀黃膠囊及銀黃顆粒中黃芩苷和綠原酸。 翟淑平等[20]采用HPLC梯度洗脫單波長檢測法同時測定銀黃膠囊及銀黃顆粒中的綠原酸和黃芩苷; 謝東等[21]采用 HPLC法, 以梯度洗脫同時測定銀黃軟膠囊中綠原酸和黃芩苷; 呂凌等[22]采用 RP-HPLC梯度洗脫同時測定銀黃咀嚼片中綠原酸和黃芩苷。
同時測定兩種有效成分的量,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時間及資源;相比以測定其中一種成分的量評價制劑質量,同時測定兩種主要成分含有量的標準就顯得更加全面、科學。
測定銀黃制劑中黃芩苷的色譜條件多為 ODS柱、 甲醇-水-磷酸 (冰醋酸) 為流動相[3], 但黃芩苷色譜峰參數不夠理想。 劉艷等[23]為控制銀黃滴丸的質量, 采用 HPLC法測定黃芩苷的量, 參考文獻 [24] 改進了技術; 選擇[Kromasil ODS-AP(200 mm×4.6 mm, 5 μm)] 色譜 柱、乙腈-水-四氫呋喃-磷酸 (22 ∶76 ∶2 ∶0.1) 為流動相, 檢測波長 274 nm; 很好地實現了黃芩苷與其他黃酮類物質的分離,使測定結果更接近于真實值,提高了定量測定的準確性。
李堅[25]應用計算機輔助褶合曲線分析法, 采用 UV法同時測定綠原酸和黃芩苷的量。 褶合光譜法[26]是一種以Glenn 氏正交函數法為基礎, 并包容了導數光譜法的一種新的數學變換方法。褶合光譜上的每一個值,都與一段波長區間內物質的吸光特性相對應,同樣具有定性定量的特征;即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吸光度與濃度的線性關系轉變成數學分量與濃度的線性關系,利用褶合曲線之間的差異形式來量化,從而為物質的定性定量提供了理論基礎。褶合曲線分析法檢測銀黃含片中綠原酸和黃芩苷的量,簡便、快速,結果可靠。其優點是可以不經分離直接測定混合物中各組分的量,從而避免化學分離過程中產生的誤差。
銳利等[27]采用多波長數據線性回歸法, 對銀黃注射液中兩種主要成分黃芩苷、綠原酸進行測定。確定了黃芩苷、綠原酸的測定波長分別是 272、 274、 276、 278、 280、 282 nm。 張婷等[1]采用 HPLC-MS/MS 法同時測定銀黃顆粒劑中綠原酸和黃芩苷,方法快速簡便、精密度好、靈敏度高,比單純高效液相的方法更為精準。 楊克迪等[28]利用 HPLCDAD實現了同時測定銀黃顆粒中綠原酸、 黃芩苷; DAD檢測器具有程序可變波長功能,該法克服了綠原酸、黃芩苷的相互干擾,結果更能反映其在制劑中真實含有量。
白雁等[29]以 HPLC分析值為參照, 采用近紅外漫反射光譜 (NIRS) 技術采集 100 批銀黃顆粒樣品的 NIRS, 獲得銀黃顆粒樣品的 NIRS 信息, 結合偏最小二乘法 (PLS) 建立了黃芩苷和綠原酸量的校正模型;實現了大批量銀黃顆粒樣品的快速分析。
楊菲等[30]建立一測多評法測定銀黃制劑中黃芩黃酮類成分的分析方法。 一測多評 (QAMS) 中藥質量評價新模式是 2005 年 Wang等[31]率先提出的; QAMS 法較可靠, 可作為一個新的質量評價模式用于銀黃制劑中黃酮類成分的定量測定。
目前多采用測定銀黃制劑中黃芩苷、綠原酸兩種成分的量, 達到定量控制的目的。 陳鋼等[32]的研究中提到由于綠原酸類成分在儲存過程中其異構體之間會相互轉換,特別是綠原酸的量會有所下降,黃芩苷類也會降解為其苷元黃芩素,說明僅測定其中黃芩苷和綠原酸兩種成分并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銀黃制劑內在的質量標準。
馬雙成等[33]用 HPLC法同時測定綠原酸類 6 個成分的量,方法穩定、準確,可用于中藥材中該類成分的測定。Chen 等[34]用高效液相色譜 -二極管陣列 ( HPLC-DAD) 聯合質譜, 實現9種生物活性成分 (綠原酸、 咖啡酸、 木犀草苷、黃芩苷、漢黃芩苷、黃芩素、木犀草素、漢黃芩素和木蝴蝶素 A) 的同時測定。 何兵等[35]建立了同時測定銀黃含片中10 個活性成分 (即銀黃含片中6 種綠原酸類有機酸和黃芩苷類4種黃酮)的量;采用梯度洗脫、分段變波長測定, 即采用 DAD檢測器在 190 ~380 nm范圍內分別掃描混合對照品溶液中新綠原酸、綠原酸、隱綠原酸、異綠原酸 B、 異綠原酸 A、 異綠原酸 C、 黃芩苷、 漢黃芩苷、 黃芩素及漢黃芩素色譜峰的紫外吸收,再采用分段變波長檢測法對此10種化學成分進行測定。
劉燕[36]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銀黃含片中薄荷腦的量,以評價銀黃含片的質量;結果發現外標法測定薄荷腦方法簡單可行,對3批不同的樣品所測得的薄荷惱的量無顯著差異, 方法可靠, 結果可信。 韋漢燕等[37]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測定銀黃顆粒中另一個有效成分咖啡酸的方法,為完善銀黃顆粒質量標準提供依據。 黃家衛等[38]選用麝香草酚、香荊芥酚作為指標進行質量控制, 建立 HPLC法測定銀黃噴霧劑中麝香草酚及香荊芥酚的量。 韋娟[39]建立銀黃膠囊中木犀草苷的定量測定方法,以控制銀黃膠囊質量。
趙剛等[40]考慮到金銀花和黃芩富含黃酮類和皂苷類等多種化學成分,僅測定其中兩種成分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其內在的質量標準; 建立了銀黃制劑的 HPLC-ELSD指紋圖譜,對銀黃制劑中有效成分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并利用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對圖譜進行化學模式識別,無需對化學成分進行定量。 首次建立銀黃制劑的 HPLC-ELSD指紋圖譜,對不同廠家和批次銀黃制劑的質量進行了評價。
目前 《中國藥典》 收錄的定量測定方法測定的對象只有黃芩苷、綠原酸,劑型只有銀黃口服液和銀黃顆粒沖劑,所用的方法也只有 《中國藥典》 2010 年版的 HPLC法。
文獻中收載的方法有 HPLC法、 HPLC-MS/MS 法、 毛細管電泳法、 HPLC-DAD、 HPLC-ELSD指紋圖譜等; 還有與數學技術結合的綜合測定分析法,如結合了計算機褶合曲線分析法、 一測多評法、 NIRS 結合 PLS 快速分析法。 同時對于銀黃制劑的成分定量控制不止停留在綠原酸和黃芩苷兩種主要成分上,對其中的多種成分都有涉及,如對其中的綠原酸類、黃芩苷類,銀黃含片中揮發成分薄荷腦、銀黃噴霧劑中麝香草酚和香荊芥酚、銀黃顆粒中另一個有效成分咖啡酸、銀黃膠囊中木犀草苷等。
一測多評法作為適宜于中藥特點的多指標質量評價新模式和新方法,會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中藥及中成藥的科研和生產實際, 成為未來中藥質量評價的發展方向。 NIRS 結合 PLS 快速分析法提供了一個銀黃制劑的成分定量控制的新方法。未來對銀黃制劑中多種成分同時測定的方法將得到更多研究,對于銀黃制劑的成分定量控制也將更全面、更科學。
[ 1 ] 張 婷, 美爾哈巴·熱西提,林 瀟, 等.HPLC-MS/MS 法測定銀黃顆粒中綠原酸和黃芩苷[J].中草藥, 2012, 43(4): 711-713.
[ 2 ]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010 年版一部[S].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0: 1082-1085.
[ 3 ] 陳 靜, 周紅艷.HPLC法測定銀黃含化片中黃芩苷的含量[ J].海峽藥學, 2009, 21(6) : 84-85.
[ 4 ] 劉 艷, 張玉萍.HPLC法測定銀黃滴丸中黃芩苷的含量[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09, 30(1): 56-57.
[5] 黃家衛,盛振華,張 蓓,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銀黃噴霧劑中黃芩苷的含量[ J].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1, 26(6): 1315-1317.
[ 6 ] 金錄勝, 何 虹, 伏慧明.RP-HPLC法測定復方銀黃灌注液中黃芩苷的含量[ J].中國獸藥雜志, 2005, 39 (5) :20-21.
[ 7 ] 李廣勝, 余孝東.HPLC法測定銀黃膠囊綠原酸含量[J].鄭州大學學報, 2003, 38(4): 587-589.
[ 8 ] 盧鵬偉, 馮紹華, 張 靜, 等.HPLC法測定銀黃含片中綠原酸的含量[ 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4,23(1): 37-39.
[9] 稅丕先,田 古.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銀黃注射液中綠原酸的含量[J].中國藥業, 2004, 13(8): 39.
[10] 高詠莉.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銀黃制劑——銀黃片中綠原酸含量的方法[ 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04, 11(8): 705-707.
[11] 畢宏巖.HPLC法測定銀黃滴丸中綠原酸的含量[J].遼寧中醫雜志, 2007, 36(4): 803.
[12] 劉衛東.銀黃口腔崩解片中綠原酸含量的測定[ 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07, 27(8): 1178-1179.
[13] 丁芳林, 彭書練.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測定銀黃顆粒中綠原酸 含量 [J].亞太 傳 統 醫藥, 2008, 4 (4):38-40.
[14] 趙秀香, 李啟艷, 王 磊.HPLC法測定銀黃注射液中綠原酸 的 含 量 [ J].藥 物 分 析 雜 志, 2006, 26 ( 12) :1880-1882.
[15] 郭新社, 袁 琦, 于海林.快速測定銀黃口服液含量[ J].中成藥, 2009, 31(12): 1955-1956.
[16] 譚生建, 劉 剛, 張 捷, 等.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銀黃口服液中綠原酸和黃芩苷含量[J].藥學實踐雜志,2008, 26(2): 138-140.
[17] 陳雄泉, 李來生, 楊漢榮.H PLC法同時測定銀黃制劑中的綠原酸 和黃芩苷含 量[ J].藥物分析 雜志, 2007, 27(1): 52-55.
[18] 李 堅, 馮煥村, 杜 璐.HPLC法測定銀黃含片中綠原酸和黃芩苷的含量[ J].廣東藥學院學報, 2005, 21(6):693-684.
[19] 宋粉云, 龔紅全, 林 琳, 等.毛細管電泳法測定銀黃膠囊及銀黃顆粒中黃芩苷和綠原酸的含量 [J].廣東藥學院學報, 2007, 23(3): 231-233.
[20] 翟淑平, 黃 斌, 王秀敏, 等.HPLC法同時測定銀黃可溶性粉中綠原酸和黃芩苷的含量[J].中國獸醫雜志,2008, 44(6): 87-88.
[21] 謝 東, 高彩虹.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銀黃軟膠囊中綠原酸和黃芩苷的含量[ J].中國醫 院藥學 雜志, 2006, 26(5): 631-632.
[22] 呂 凌, 路小東, 戴萍萍, 等.RP-HPLC測定銀黃咀嚼片中綠原酸和黃芩苷的含量[J].中成藥, 2007, 29(6):921-922.
[23] 劉 艷, 張玉萍.HPLC法測定銀黃滴丸中黃芩苷的含量[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09, 30(1): 56-57.
[24] 王 瑞, 李玉娟, 畢開順.RP-HPLC法測定解毒宣透湯中連翹苷、 綠原酸及黃芩苷的含量[ J].中藥材, 2001, 24(4): 287-288.
[25] 李 堅.褶合曲線分析法測定銀黃含片中綠原酸和黃芩苷的含量[J].鄖陽醫學院學報, 2006, 25(2): 87-89.
[26] 孫毓慶.分析化學: 下冊[ M].4 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72.
[27] 銳 利, 艾力瑪.銀黃注射液中黃芩苷利綠原酸的含量測定[J].內蒙古中醫藥, 2001, (4) : 41-42.
[28] 楊克迪, 王麗君, 龍云飛.高效液相色譜程序可變波長法測定銀黃顆粒中綠原酸和黃芩苷的含量[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07, 27(7): 992-993.
[29] 白 雁, 王 星, 龔海燕, 等.NIRS 結合 PLS 快速分析銀黃顆粒中有效成分含量[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 2010,27(12): 1703-1706.
[30] 楊 菲, 馮偉紅, 王智民, 等.一測多評法測定銀黃制劑中 4 種黃酮類成分含量[ J].中 國藥學 雜志, 2012, 47(12): 984-989.
[31] Wang Z M, Gao H M, Fu X T, et al.Multi-components quantitation by onemarker new method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Chinese herbalmedicine[ J] .China JChin Mater Med, 2006,31(23): 1925-1928.
[32] 陳 鋼, 侯世祥, 胡 平, 等.金銀花提取物中綠原酸的穩定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 2003, 28(3): 223-226.
[33] 馬雙成, 畢培曦, 黃榮春, 等.金銀花藥材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咖啡酰奎寧酸類成分的定量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 2005, 25(7): 751-755.
[34] Chen H, Chen X, Han Q, et al.A new strategy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Yinhuang preparations by HPLC-DAD-MS/MS[ J] .Anal Bioana Chem, 2012, 404 (6/ 7): 1851-1865.
[35] 何 兵, 楊世艷, 張 燕.HPLC同時測定銀黃含片中 10個活性成分的含量[ J].藥物分析雜志, 2012, 32(10):1853-1857.
[36] 劉 燕.氣相色譜法測定銀黃含片中薄荷腦的含量[J].黑龍江中醫藥, 2010(6): 45-46.
[37] 韋漢燕, 桂勁松, 戴 平.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銀黃顆粒中咖啡酸的含量[J].兒科藥學雜志, 2012, 18 (8):39-41.
[38] 黃家衛, 盛振華, 張 蓓, 等.HPLC法測定銀黃噴霧劑中麝香草酚及香荊芥酚的含量[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 26(11): 2693-2695.
[39] 韋 娟.銀黃膠囊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測定[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09, 3(15): 32-33.
[40] 趙 剛, 杜 瑋, 魏玉輝, 等.銀黃制劑的 HPLC-ELSD指紋圖譜研究[ J] .中草藥, 2009, 40(7) : 1053-1056.
R927.1
: A
: 1001-1528(2014)05-1045-03
10.3969/j.issn.1001-1528.2014.05.035
2013-07-15
河南大學 2010 年度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 (2010)
徐 玫 (1963—) , 女, 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藥物質量控制。 Tel: 13837825996, E-mail: kf-x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