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偉 曹桂軍 李繼華 翁長巍
(武警吉林總隊醫院,吉林 長春 130052)
近幾年來,隨著糖尿病(DM)及腦卒中患者的增多,加上各種理療器具的應用及各種保暖用具的普及,老年性低熱燒傷患者也逐年增加。2008~2012年,我科利用負壓封閉引流(VSD)結合手術療法共治療嚴重性老年低熱燒傷患者72例,治療效果滿意。
1.1一般資料 72例患者,男56例,女16例,年齡61~87歲〔平均(73.7±11.9)歲〕。燒傷面積0.6~3%,以三度為主,占79.2%,四度(肌腱或骨質外露)占20.8%。以下肢尤其是小腿下段、足背居多,占81%,臀部為7%,其他部為12%。至傷原因為熱水袋、電熱寶、理療儀、火炕等。大部分老年人均合并DM、腦血管意外、截癱,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感覺功能減退。
1.2方法
1.2.1由于低熱燒傷是一種漸進性損傷,加之老年人末梢血運相對差,來院時大部分患者創面已形成黑痂或創面感染較重,入院后根據創面大小及部位,于床旁或手術室對創面進行簡單清創,去除壞死組織,估計創基可能達肌腱或骨質的,可于創面上保留部分間生態或薄層壞死組織。
1.2.2應用VSD引流材料覆蓋創面:敷料由多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泡沫構成,厚度0.80 mm,其上有微孔,直徑為0.3~0.7 mm,清創后可根據創面大小修剪VSD材料,半透膜封閉整個區域,多側孔硬質硅膠引流孔引出,接負壓機或中心負壓,24 h持續吸引,負壓維持100~350 mmHg,若創面疼痛明顯,可適當調低負壓值。
1.2.3經VSD吸引1 w后,拆除VSD材料,觀察創面情況:如創面直徑<4 cm,創面上皮島較多,可繼續應用VSD負壓引流覆蓋創面,直至創面愈合;如創面雖已有新鮮肉芽,但創面較大,皮島少,可根據創面大小及創面部位(是否為功能部位)、有無肌腱及骨質外露情況,應用韌厚、中厚皮片或皮瓣修復;如創基仍較差,肉芽組織生長不良,則需更換VSD敷料繼續持續吸引,待創面新鮮后,再行創面植皮或皮瓣修復。
8例患者創面較小者,通過創面簡單清創后,給予VSD治療后23~31 d,創面直接愈合;49例患者通過創面清創及VSD治療,新鮮肉芽形成后,37例給予自體韌厚皮片,12例肢體功能部位給予中厚皮片移植,10~15 d后創面均得到封閉;1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肌腱骨質外露,創面清創及VSD治療后,6例肉芽組織覆蓋住肌腱或骨組織,植自體皮片封閉創面,9例仍有外露者,給予局部或遠位皮瓣覆蓋。隨訪2~12個月,均未出現皮片或皮瓣感染或破潰者。
典型病例:患者男,70歲,為治療DM而使用紅外線理療儀燙傷左足底部15 d入院。入院前曾在家中及診所自行換藥治療,傷情加重后入院。既往高血壓病20余年,DM病史12年。入院后查體,血壓:170/100 mmHg,創面位于左足底足弓處,大小約為7 cm×4 cm,創面外被黑褐色焦痂,有膿性分泌物,創周紅腫,皮溫較高,觸痛明顯。入院后積極調控血壓及血糖,并于局麻下行左足底壞死組織清創術,術后給予VSD持續負壓吸引,3 w后,創基逐漸新鮮,行足底肉芽創面清創,中厚皮片植皮術,經32 d治愈出院。
低熱燒傷是一種漸進性損傷,指41℃~60℃的致傷因子,作用于機體較長時間而造成的皮膚甚至皮下組織的損害〔1〕。目前考慮其機制為長時間接觸熱源,至皮膚表層熱量蓄積,向皮膚深層傳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加深創面。同時,皮膚與致熱源緊密接觸,局部受壓,影響了血液循環,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加重了損傷程度〔2〕。
臨床上的低熱燒傷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多合并腦血管意外、截癱、DM、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也較見于昏迷、麻醉、熟睡的患者。多因肢體感覺功能受損,對熱和痛覺不敏感,加之末梢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初期患者往往不重視而在家中或診所自行換藥治療,到專科醫院治療時創面多已感染而繼續加深。低熱燒傷通過局部換藥很難治愈,一般都需長期反復換藥后,根據燒傷深度,采用自體皮膚移植或皮瓣移植。
VSD技術由Fleischmann等〔3〕首創,現已廣泛應用于各種創面的治療中,其能夠控制創面水腫,有效引流滲出物和壞死組織,其形成的缺氧及微酸性環境,可減少創面菌落數,促進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及刺激血管增生〔4〕,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提高二期植皮或皮瓣手術的成活率。以往治療低熱燒傷多以創面每日清創換藥治療為主,這種方法患者承受多次換藥痛苦,同時病程長,感染控制差,創面肉芽組織生長緩慢,醫護人員工作量較大,應用VSD技術后,可有效引流出滲出物及壞死組織,有效控制感染,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極大縮短了病程;對于部分四度創面的患者,如外露的肌腱及骨質范圍較小,通過VSD治療后,肉芽組織可能覆蓋住外露的肌腱及骨組織,從而使需要后期行皮瓣轉移的病例通過植皮即可修復,降低了麻醉及手術風險。
對于基礎疾病較重的高齡患者,低熱燒傷后可能誘發或加重原有基礎疾病,在應用VSD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原發病的治療及全身支持治療,要調控血糖、積極補充血制品及人血白蛋白,并給予鼻飼等營養支持治療等手段,待創面新鮮后,盡早封閉創面,才能減少各種并發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4 參考文獻
1程 兵,趙學軍.老年低熱燒傷的臨床特點及治療體會〔J〕.海南醫學,2011;22(11):79-80 .
2吳 敏,閔文華,王德偉.低熱致深度燙傷50例治療分析〔J〕.江蘇醫藥,2011:37(15):1848-9.
3fleischmann W,Strecker W,Bombelli M,etal.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 open fractures〔J〕.Unfallchirurg,1993;96(9):488-92.
4黎 明,李 衛,柳向東,等.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深度燒傷創面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2012;19(4):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