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一)長江以北地區遭遇干旱,8月中上旬降雨緩解旱情 7月份以來,我國長江以北的大部地區降水偏少,其中黃淮大部、華北東部、陜西中南部、湖北大部等地偏少2成以上,河南大部偏少5成以上;河南、陜西、湖北降水量為近54年來最少,尤其是河南省平均降水量9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同時,長江以北地區高溫日數多,陜西東南部、河南西北部達12天以上,比常年偏多5天以上。高溫少雨導致干旱持續發展,夏播玉米正常生長受到較大不利影響。
7月底至8月中上旬,西北地區中東部、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明顯降水過程,陜西中南部、山西南部等地旱情緩解,河南中西部旱情緩和,對秋收作物生長發育十分有利。7月29~30日,河北、河南部分地區出現較強降雨,豫北旱情緩解,干旱嚴重的豫中和豫西等地的旱情仍在發展。8月8日,西北東部、華北、黃淮大部出現較強降雨過程,陜西中南部、河南西北部、河北南部旱情進一步緩解,安徽省旱情解除。中央氣象臺預報顯示,8月中旬,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東北地區、黃淮北部、江淮等地降雨量達15~40毫米,局部達50~80毫米。
(二)政策性糧源成交不旺,執行出庫進度明顯偏慢 臨時存儲玉米競價交易從5月22日起已經過連續12周的競價交易,截至8月7日,成交量達到2035萬t,其中,東北三省一區臨時存儲玉米共成交1714萬t,占總成交量的84%,成交進度仍然緩慢;臨時存儲進口玉米共成交253萬t,由于底價偏低、地處銷區等因素,進口玉米受到飼料企業積極購買,預計8月份臨時存儲進口玉米全部拍完;跨省移庫玉米共成交68萬t,目前國家僅在湖南和江西投放跨省移庫玉米,其他銷區省份尚未投放。
同時,受出庫能力、物流狀況、市場需求、價格預期等各種因素影響,已經成交的臨時存儲玉米出庫速度偏慢,也存在一定出庫難問題。目前投放的2012年產玉米,不少存儲庫點遠離主要鐵路線,外運能力受到較大的限制。從下海量來看,6月份以來東北4港口散糧下海總量僅270萬t,加上集裝箱下海量、鐵路公路運輸出關數量以及本地用糧企業出庫轉化的臨儲玉米,市場預計截至8月初,東北地區臨儲玉米出庫總量可能不足600萬t。
受制于飼料消費低迷以及飼料加工企業開工不足的現狀,東北地區臨時存儲玉米成交仍難有明顯改善,有利的因素是銷區的進口玉米投放即將結束和 2013年玉米開始投放,銷區采購需求部分轉向東北臨時存儲玉米,不利的因素是山東地區用糧企業購買高峰結束,因華北黃淮地區新季玉米上市已經臨近。臨時存儲玉米出庫有望加快,為降低山東和銷區價格波動的風險和確保更大收益,貿易商正在加快外運臨儲玉米。監測顯示,北方港口的運輸卡車已經加大運輸負荷,市場預計8月中下旬玉米集港數量和下海量將有明顯增加。
(三)市場供應結構性偏緊,國內玉米價格繼續上漲 7月份,玉米市場價格普遍繼續上漲,主要原因有:一是山東地區玉米供應短缺,用糧企業積極采購東北玉米,在港口等主要中轉點與銷區競爭糧源,帶動采購價格和運輸成本上升;二是市場貿易糧源不多,政策性糧源出庫緩慢,難以有效滿足市場需求;三是用糧企業庫存逐漸下降,6月底之前運到銷區享受費用補貼的玉米已經明顯消耗;四是國家臨時存儲玉米順價銷售預期以及不利天氣持續支撐市場預期。市場對于2013年玉米競價交易底價提高有較強預期,而河南遭遇嚴重干旱以及大連期貨價格大幅上漲都在加劇市場看漲預期。
東北地區供應以政策糧出庫為主,玉米價格保持堅挺。截至8月初,黑龍江綏化肇東地區玉米收購價為2180元/t,青岡地區玉米收購價為2260元/t,均與7月初持平。吉林長春地區玉米收購價為2150元/t,松原地區玉米收購價為2240元/t,公主嶺地區玉米收購價為2180元/t,四平地區玉米收購價為2260元/t,均與7月初持平。遼寧沈陽地區玉米到廠價為2420元/t,較7月初上漲 40元/t。
山東通過汽運、海運和鐵路運輸積極采購東北臨時存儲玉米。山東、河北等地貿易企業仍有少量玉米庫存,但惜售心理強,用糧企業入廠價格步步上升,部分企業投料必須攙兌本地玉米。7月中下旬臨儲玉米到貨增加限制玉米價格上漲。截至8月初,山東濱州地區玉米到廠價格為2640元/t,較7月初上漲100元/t;濰坊地區玉米到廠價格為2800元/t,較7月初上漲150元/t。石家莊地區玉米到廠價格為2540元/t,較7月初上漲 160元/t。
7月份港口下海量明顯下降,是近5年來歷史最低的1個月,其中還包括部分國家政策性跨省移庫玉米。南北港口玉米價格普遍上漲,截至8月初,北方港口貿易企業收購14%水分玉米平倉價為2580~2590元/t,較7月初上漲100元/t。廣東港口東北優質玉米成交價為2740~2750元/t,較7月初上漲190元/t。
(四)美國玉米單產或創歷史記錄,CBOT玉米價格持續回落 由于美國天氣有利于農作物播種及生長,玉米作物優良率保持在近20年以來的最佳水平,玉米單產可能創歷史記錄。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的全國作物進展報告顯示,截至8月4日,美國全國玉米評級優良的比例為73%,低于一周前的75%,但是仍然遠遠高于去年同期的64%。同時,美國農業部報告利空,投機基金在CBOT玉米期貨和期權市場繼續增持凈空頭部位,導致CBOT玉米期貨價格持續下跌。截至8月8日收盤,CBOT玉米期貨12月合約收于363.50美分/蒲式耳,較5月份年內高點累計下跌近30%,為2010年6月份以來最低點。
市場普遍預計今年美國玉米單產潛力理想,意味著玉米價格可能繼續下跌。8月初,路透社對分析師的調查顯示,分析師預期今年美國玉米平均單產將達到創紀錄的170.4蒲式耳/英畝,高于2009年創下的歷史紀錄164.7蒲式耳/英畝。美國福斯通國際公司稱,2014/15年度美國玉米單產將達到172.4蒲式耳/英畝,分析機構 Informa經濟公司預計今年美國玉米平均單產為168蒲式耳/英畝,高于上月預測的 165蒲式耳/英畝,兩家機構預期均高于美國農業部7月份預測的165.3蒲式耳/英畝,也高于2013/14年度的實際平均單產158.8蒲式耳/英畝。
(一)制粉企業增加小麥庫存,飼料企業增加采購小麥 7月份制粉企業小麥收購量較6月份有所減少。面粉消費處于淡季,小麥開工率處于低位,但由于對后市價格預期較高,多數大型面粉加工企業仍希望建立較高的小麥庫存。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7月底主產區制粉企業庫存指數為60,今年同期均值為55,上年同期為65。當前面粉加工企業小麥庫存水平低于上年,但高于常年水平。進入7月中下旬,市場糧源減少,面粉廠收購量較7月上旬有所減少,7月底收購量與加工量相當,小麥庫存基本穩定。
7月份飼料企業繼續大量采購小麥。華北地區飼料企業小麥采購積極性較高,據了解,當前山東地區部分大型飼料企業的小麥添加比例已達40%左右,玉米下降至20%左右。小麥飼用量較大,主要因為玉米小麥價差較大,當前山東地區玉米價格比小麥高出200元/t,小麥飼用成本優勢明顯,此外,小麥在霉變指標上要好于東北玉米。
(二)小麥托市收購開始減緩,貿易商收購積極性高 正常年份收獲之后,農戶有一個出售高峰,今年小麥大豐收,農戶出售進度明顯快于常年。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7月底主產區農戶售糧進度為59%,較6月底提高20個百分點。今年農戶售糧進度比上年快,上年同期為47%。不過到7月中下旬,農戶售糧速度下降。
今年托市小麥和儲備輪入數量大,確保農戶高價出售小麥。據市場估計,截至7月底,湖北、安徽、江蘇、河南、山東5個主產區累計收購最低收購價小麥已經接近2500萬t,7月份增加了600萬t。7月末,托市小麥收購進度明顯下降,僅河南還有一定收購數量。
7月份,托市小麥成交量為41.5萬t,平均每周成交8.3萬t,較6月份減少3.8萬t。托市小麥成交量處于低谷,因為面粉加工企業以收購新小麥為主,對托市小麥的需求降低。
7月份貿易商收購積極性仍然較高。大型貿易商陸續建立了較高的小麥庫存,有大型貿易商稱,今年小麥收購量比去年多。中小貿易商的小麥采購積極性也較高。
(三)7月份主產區小麥價格小幅上行 7月底,河北石家莊地區大型制粉企業三等小麥進廠價2560元/t,較6月底上漲50元/t;山東濟南地區進廠價2540元/t,較6月底上漲20元/t;河南鄭州地區進廠價2510元/t,較6月底上漲20元/t;安徽宿州地區進廠價2440元/t,較6月底上漲10元/t;江蘇徐州地區進廠價2460元/t,較6月底上漲20元/t。隨著小麥收購價格走高,7月份市場收購主體觀望、避險心態也在增強,收購行為趨向謹慎。
(四)下半年價格上行因素較多,小麥價格將以漲勢為主 一是今年小麥托市收購進度明顯快于去年,托市收購數量偏大使市場流通量減少,小麥價格受到支撐。市場預計到夏收結束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規模可能達到 2600萬 ~2700萬t。
二是由于經過連續兩年的去庫存化,中央儲備企業輪換收購量較大。輪換入庫、置換入庫數量較大且時間集中,收購價格處于領先地位,導致市場流通小麥數量繼續減少。
三是制粉企業和貿易企業爭取在新麥價格季節性低點多收購一些糧源。今年新麥質量較好,市場收購積極性較高。盡管加工效益不佳,部分面粉企業還是準備提高小麥庫存。
四是由于玉米價格持續上漲,新季小麥價格優勢顯現,很多飼料企業增加小麥使用數量。估計今年6~9月份小麥飼用量將增加較多,直到華北黃淮地區新產玉米陸續上市。
(五)國際小麥價格大幅下跌,全球小麥供應充足 7月份以來,國際小麥價格大幅下跌。烏克蘭、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小麥豐產在望,黑海地區小麥產量前景明朗,雖然該地區政治局勢緊張,不過小麥出口裝運依然順利,西方社會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并未對俄羅斯小麥出口產生過大影響。由于全球小麥供給充足,出口市場競爭激烈,繼續給麥價造成下跌壓力。
(一)7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升價降 海關初步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747萬t,較6月份的639萬t大幅增加108萬t,也高于去年同期的720萬t,創下月度大豆進口量歷史最高紀錄。7月份我國進口大豆平均到港價格為590.6美元/t,折合到港完稅成本在4330元/t左右,較6月份的599.6美元/t降低9.0美元/t,連續第二個月下降,但仍處于相對高位。1~7月份我國累計進口大豆4168萬t,較去年同期的3469萬t增加699萬t,增幅為20.2%;進口大豆平均到港價格為591.7美元/t,折合到港完稅成本在4340萬t左右,較去年同期的605.4美元/t降低13.7美元/t。
(二)7月份國內外油脂油料期貨和現貨價格大幅下跌 6月30日美國農業部發布了極端利空的大豆種植面積報告,引發全球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出現一輪暴跌行情,在一周多的時間內,美盤大豆、豆油和豆粕期價都跌至5個月來的低點,馬來西亞棕櫚油期價更是跌至去年10月份以來的低點。美盤大豆期價大幅下跌后,全球買家大量采購美國大豆,在超預期的出口銷售情況下,7月下半月美盤大豆期價開始呈現止跌趨穩的態勢。但受全球植物油供應充裕的影響,下半月美盤豆油期價和馬來西亞棕櫚油期價延續下跌走勢。受國內外油脂油料期貨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7月份國內油脂油料期貨和現貨價格全線下跌。
(一)玉米市場展望 7月份干旱災害嚴重威脅玉米增產前景,而且有重度干旱地區集中、旱情發展迅速以及干旱發生在作物產量形成關鍵階段的突出特點。8月份預計,2014年全國玉米每公頃產量達到6.057 t,較上月下調19公斤/公頃,較上年增加41公斤/公頃,增幅0.7%。受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等因素影響,國內畜牧養殖和飼料生產增長速度降低,減緩能量飼料用糧增長速度,主要飼料糧增長幅度預計僅有1%,飼料糧增量更多由玉米貢獻,由于小麥最低收購價格逐年提高,新玉米上市之后小麥用于飼料數量還會下降,高粱進口可能繼續增加,總體看玉米仍是價格適中的最佳能量原料。
(二)小麥市場展望 整體上看,貿易商在8月份仍將以收購為主,而不是銷售。小麥供應仍將以農民售糧為主。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顯示,當前華北地區面粉加工企業小麥庫存指數為60,過去幾年均值為55,上年同期為65。面粉廠的小麥庫存高于常年水平,但低于上年水平。8月份中下旬起,面粉加工企業將逐漸增加開工率,為9月份的面粉消費旺季做準備,麩皮價格上行,也提高了加工利潤。預計8月底面粉加工企業的整體開工率將達到59%,較7月底提高10個百分點。開工率提高,將直接拉動小麥的需求量。8月份,飼料企業仍將大量采購小麥來替代玉米。8月份,玉米價格不會下跌,而小麥價格存在上漲可能,不過玉米小麥價差仍將存在,小麥仍將保持較大的成本優勢。
(三)油脂油料市場展望 根據進口大豆裝運船期和到港預報統計,8月份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在620萬t左右,明顯低于7月份的747萬t,略低于去年同期的637萬t,預計9月份進口大豆到港數量將會繼續減少。盡管8~9月份大豆進口量不斷減少,但由于本年度的前10個月大豆進口量同比大幅增加1050萬t,加上臨儲大豆拍賣繼續進行,國內大豆供應仍將繼保持充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