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民 張曉蓮
(西寧市健康教育所,青海 西寧 8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發于老年人群,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空氣污染的日益嚴重,COPD的發病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呼吸功能的進行性下降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2〕。呼吸康復訓練對穩定患者病情、延緩患者呼吸功能的惡化有重要意義〔3〕。然而,由于呼吸康復訓練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療效,老年患者往往難以堅持而影響療效〔4〕。本研究探討多元呼吸康復訓練模式對老年COPD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86例。均獲得患者知情同意及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67.14±7.11)歲;病程(5.19±1.15)年;肺功能減退分級Ⅲ級24例,Ⅳ級19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7例,初中及以上16例。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66.83±6.17)歲;病程(5.08±1.34)年;肺功能減退Ⅲ級23例,Ⅳ級20例;小學及以下25例,初中及以上1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病程以及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5〕中的相關標準進行診斷。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咳嗽、咯痰、氣短等癥狀,結合肺功能檢查等相關輔助檢查,確診為COPD。同時排除理解或語言功能障礙、嚴重的心、肝、腎衰竭、合并有精神病者。
1.3研究方法 對照組由責任護士向患者講解腹式呼吸、縮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鍛煉的技巧以及進行鍛煉的益處,囑患者鍛煉30 min/次,鍛煉2次/d。觀察組則采用多元呼吸康復訓練模式。采用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患者在第1次進行鍛煉均有責任護士指導,同時督促患者每天進行呼吸功能鍛煉,30 min/次,鍛煉2次/次。每周組織觀察組中病情類似的患者進行集中呼吸功能鍛煉。患者住院期間均獲得一份健康小冊子,主要包含各種呼吸功能鍛煉的方法、好處以及必要性。患者出院后1個月,責任護士負責至患者家中進行隨訪,了解患者呼吸功能鍛煉的進展情況。隨后每周采用電話隨訪的方式了解患者情況,囑患者每個月門診復診。注意積極肯定患者堅持呼吸功能鍛煉的成果,提高患者的積極性,注意告知患者長期堅持呼吸功能鍛煉的必要性。兩組患者根據各自的呼吸功能鍛煉方案進行鍛煉,1年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變化情況。
1.4觀察指標 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兩組患者均在入院時和呼吸功能鍛煉后1年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說明其生存質量越差。

兩組患者呼吸康復訓練前的癥狀評分、活動能力評分、社交心理評分以及圣喬治呼吸問卷總評分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呼吸康復訓練后,癥狀評分為(53.07±4.86)分、活動能力評分為(64.38±3.15)分,社交心理評分為(67.24±5.31)分,圣喬治呼吸問卷總評分為(61.13±3.98)分,均顯著低于訓練前〔(164.05±7.26)分、(76.37±4.85)分、(88.27±6.31)分、(78.17±6.14)分〕(均P<0.05)。對照組呼吸康復訓練后的癥狀評分為(61.95±7.14)分、活動能力評分為(74.58±4.39)分、社交心理評分為(83.32±6.39)分,和訓練前〔(66.14±5.03)、(77.36±5.95)、(86.21±3.07)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圣喬治呼吸問卷總評分為(70.35±6.93)分,顯著低于呼吸康復訓練前〔(77.38±8.11)分〕(P<0.05)。觀察組呼吸康復訓練后的癥狀評分、活動能力評分、社交心理評分以及圣喬治呼吸問卷總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
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對提高其生存質量有重要的意義〔6〕。近年研究表明,呼吸功能訓練有利于緩解COPD患者病情,減少住院次數,提高活動耐力〔7〕。然而,在臨床實踐中,患者往往由于見不到呼吸康復訓練的近期療效而隨意中斷康復訓練,影響康復訓練的效果〔8〕。
本研究說明多元呼吸康復訓練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這與黃秀琴等〔9〕的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主要是因為COPD患者堅持進行規范的呼吸功能訓練,能夠增強呼吸肌的功能,重建生理性呼吸模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其呼吸衰竭,提高活動耐力和生存質量〔10〕。另外本研究說明多元呼吸康復訓練模式能夠更顯著地提高老年COPD患者生存質量。這主要是因為多元呼吸康復訓練模式能夠為患者提供更為形象生動的康復訓練演示,更容易為老年患者所理解和掌握,這對提高康復訓練的質量有積極的意義。而隨后病友經驗交流、責任護士的家庭隨訪和電話隨訪等措施均有助于提高患者呼吸康復訓練的依從性,保證呼吸康復訓練的質量和效果,黃仕明等〔11〕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4 參考文獻
1方曉聰,王向東,白春學,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國的診治現狀〔J〕.國際呼吸雜志,2011;31(7):493-7.
2鄭志宏,王彩霞.老年COPD患者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1;9(8):1279-80.
3耿利瓊.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0;35(1):90-1.
4夏 瑩,陳 琰,吳菊芬,等.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訓練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37-8.
5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6郝瑞安,周 鋼,肖洪松,等.126例老年病病人住院死亡疾病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2;22(5):525-7.
7李蓉蓉,張 軍,鮮于云艷,等.肺康復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5):47-52.
8陳 琰,吳菊芬,熊 華,等.一體化護理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訓練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28-9.
9黃秀琴,黃一奔,陳瑞梅,等.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313-4.
10趙 娟.COPD緩解期患者實施呼吸訓練對改善肺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2;7(3):433-6.
11黃仕明,袁 莉,鄧仁麗,等.多形式健康教育干預對老年COPD患者健康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3;(23):4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