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五陵塬邊坡侵蝕地貌發育及其影響因素

2014-01-26 08:43:25杜忠潮賀寶園
水土保持通報 2014年3期

杜忠潮,賀寶園

(咸陽師范學院 關中古代陵寢文化研究中心 旅游與資源環境學院,陜西 咸陽712000)

五陵塬地處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陽塬上,西起興平市南位鄉,東到高陵縣馬家灣鄉,南達渭水北岸,北接涇河谷地,東西長約40km,南北寬約13.5km,總面積517.37km2,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五陵塬塬面上周秦漢唐遺址及名勝古跡星羅棋布、綿延百里,一座座崔巍高大,形如覆斗的帝王陵及其陪葬墓,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群,堪稱稀世奇觀。五陵塬的考古先后發掘出秦都咸陽宮殿、望夷宮、蘭池宮和六國宮殿等建筑遺址,發現了漢代玉奔馬、鎏金銅馬、皇后玉璽等珍貴文物,表明五陵塬是陜西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文物集中分布區。五陵塬區分布有國務院新近批復設立的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的秦漢新城、空港新城和涇河新城諸組團以及西漢帝陵遺址帶和渭河生態景觀帶。因此,對五陵塬(黃土臺塬)邊坡地貌發育及其規律的研究,對該地區人類居住安全、文物古跡保護以及西咸新區建設現代生態田園新城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本文將以五陵塬的南緣和北緣邊坡地帶作為研究重點,在大量的田野實地勘測與考察的基礎上,應用遙感與GIS手段等技術,并通過文獻資料的檢索,探討五陵塬邊坡侵蝕地貌的發育及其影響效應。

1 研究區概況

對五陵塬、乃至黃土高原邊坡侵蝕地貌發育及其規律,諸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多有研究。如張宗祜[1]探討了黃土高原地質地貌的形成、發育、侵蝕過程及其原因。桑廣書[2]分析了秦末以來渭河河道北移和咸陽塬(南緣)邊坡的地貌變化。黃玉華等[3]結合野外調查,應用模糊信息優化方法對涇陽南塬塬邊各斜坡單元進行穩定性評價,并將塬邊斜坡劃分為次穩定、不穩定和極不穩定區3類。許領等[4]結合野外調查,將整個涇陽南塬黃土滑坡劃分為黃土流滑、滑動和崩塌3類,指出其演化的重要因素及內在動力機制。范立民等[5]分析了涇河南塬邊坡滑坡的形成條件、發育特征、影響因素,提出了滑坡的防治措施。桑廣書等[6-7]分析了涇陽南塬滑坡的成因,指出臨界平衡邊坡和不穩定邊坡占80.8%,主要分布在西段和中段;滑坡發生的概率為:多水年>平水年>少水年,年內夏雨集中的7月和秋雨集中的9月是滑坡易發多發月份。冬季農田灌溉引發的滑坡占68.8%。王德耀等[8]指出活動構造、地震、地貌、地層巖性、河流侵蝕是該區滑坡形成的基礎,人類過度擾動及灌溉是其誘因,提出應以避讓為主,局部兼以工程治理的預防措施和建議。勒澤先等[9]基于對黃土滑坡的大量區域性考察,揭示出黃土滑坡的群發性特征。秦建明等[10]指出滑坡可導致區域文物輕則建筑傾斜倒塌、遺址被切斷并扭曲擾亂,重則建筑徹底毀滅或埋沒、消失于土中水下。雷祥義[11]分析了涇陽南塬的地質地貌環境特征,以及黃土滑坡形成的過程和機制,提出了防治措施。何小林等[12]認為涇陽南塬邊坡應采用工程類、植物類和綜合性防護措施。王文勝[13]的涇陽南塬邊坡穩定性理正模擬分析表明,涇陽南塬黃土滑坡的形成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結果。

綜上所述,對五陵塬邊坡侵蝕地貌的發育及其影響研究主要集中在涇河南岸的滑坡、崩塌等重力災害地貌,及其形成的自然和人為原因。在邊坡防護與防止土壤侵蝕方面各有見解。而對于五陵塬南緣邊坡侵蝕溝谷及渭河北移等因素的影響研究尚不多見。

2 五陵塬的地貌結構

在地質構造單元上,五陵塬所屬的關中斷陷盆地,南依秦嶺,北連黃土高原,為一西狹東闊的新生代斷陷盆地,渭河橫貫其中。盆地兩側地形向渭河傾斜,由洪積傾斜平原、黃土臺塬、沖積平原組成,呈階梯狀地貌景觀。

在黃土高原地貌分區中,五陵塬處于第Ⅱ大區內臺塬地形為主的Ⅱ3地貌小區,即渭河北岸的黃土臺塬與河流沖積平原(包括河漫灘、河流階地等)。該類黃土臺塬是在下更新世湖盆基礎上形成的,黃土厚度≥100m,塬面高程540~880m,高出沖積平原40~170m,分布于渭河北岸及西安、渭南、潼關等地[1]。塬面上有洼地,塬周斜坡陡峭,沖溝發育。當斜坡下部有隔水的軟弱土(巖)出露時,斜坡穩定性差,容易發育滑坡、塌岸等重力地貌和侵蝕溝谷。

3 五陵塬邊坡侵蝕地貌發育

3.1 五陵塬南緣邊坡的地貌發育

五陵塬南緣地貌類型包括河漫灘(T0),Ⅰ級階地(T1),Ⅱ級階地(T2),Ⅲ級階地(T3)和黃土臺塬(T),地勢呈階梯狀自渭河河床向北側抬升。該段渭河河道寬淺,河漫灘(T0)沿渭河斷續分布,寬度可達2~6km,高出河床1~3m,南岸更為寬廣。受兩岸河堤約束,除前緣受洪水威脅外,絕大部分已不再受洪水淹沒,目前高河漫灘多為農業用地、或開發為渭河生態景觀綠地。Ⅰ級階地受渭河北移影響寬度較小,在渭河北岸窯店附近寬度2km左右。階地前緣有高1~1.5m階坎,階地高出河床7~9m,組成物質為全新統早中期沖積物,以中細沙、中粗沙為主,夾薄層黏土、亞黏土。Ⅰ級階地最終形成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Ⅱ級階地(T2)成條帶狀分布于渭河北岸,海拔400~410m,高出Ⅰ級階地20~30m。階地前緣有高15~20m的陡坎。階地面寬度650~800m,向渭河傾斜。Ⅱ級階地上部為上更新統馬蘭黃土,下部為中下更新統中細沙夾粉質黏土的中下更新統沖積層,形成于晚更新世末。Ⅲ級階地分布在Ⅱ級階地西段以北的長條楔形帶上,海拔420~440m,高出渭河河床30~40m,階地前緣為高差8~30m的陡坎,界線平直,多民居(窯洞)或短沖溝。Ⅲ級階地形成于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初。黃土臺塬(T)海拔433~527m,上覆黃土狀砂質黏土含鈣質結核,具垂直節理夾7~8層古土壤,厚約80~100m;下伏河湖相亞黏土、亞砂土、中粗砂及礫石等。塬面寬闊坦緩,向東、向南傾斜,塬面上分布著一系列帝王陵墓。

3.1.1 五陵塬南緣邊坡的侵蝕溝谷 五陵塬南側地形呈階梯狀,塬面徑流向渭河流經“一道塬”(高階地面)前緣陡坎時切開陡坎形成切溝、并發育為規模較大的沖溝。據實地考察,從咸陽市渭城區塔爾坡到涇渭交匯的高陵縣米家崖的塬邊有長度規模不一的切溝數10條,其中長度200m以上的沖溝23條,并以渭河發電廠東的任家溝最長達1 100m,窯店以西的毛王溝長達700m。切(沖)溝形態多為巷形,狀如“胡同”,兩壁近于直立,底部寬平。兩壁多被用來挖掘窯洞,多數大型沖溝形成自然村落。這些切(沖)溝既是塬面徑流的通道,也是五陵塬上下交通的通道。沖溝溝頭與塬面之間有2.0~3.7m高的陡坎,目前各溝頭都栽植有刺槐等樹木[2]。

3.1.2 五陵塬南緣邊坡的黃土塌陷 五陵塬南側“一道塬”前緣黃土崖屬于渭河高階地前坎(高差8~30m),該階地前坎西段自興平市北郊、沿珠泉路、咸陽城區畢原路北側至渭陽街道辦事處塔爾坡村,東段自塔爾坡延伸至涇渭之交的高陵縣米家崖,東西延伸約50km。該黃土崖地帶是一個居住人口較為密集的黃土窯洞村鎮帶。該地帶居民依靠黃土崖挖掘窯洞居住是世代承襲的生活方式,人們斬齊塬邊陡坎,在土層內開掘窯洞,并在塬的邊坡上開掘出平臺作為院落。由于黃土層結構疏松、豎直節理發育,具有顯著的濕陷性。在窯洞使用過程中,遇暴雨或連陰雨天氣等自然因素,會使窯面崩塌難以再使用時,則削去原有窯洞,使塬面邊坡后退,形成新的直立陡崖,籍此再挖掘新窯洞。長此往復,導致“一道塬”邊坡不斷后退。這種自然和人為綜合作用下的地貌變化是五陵塬南緣邊坡演變的重要形式[2]。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五陵塬“二道塬”(黃土臺塬)邊緣渭惠高干渠的建成使用,“頭道塬(河流高階地)”塬面的農田實現自流灌溉。沿高干渠修筑的南北向二級斗渠及其分支渠道,形成“蛛網式”灌溉系統覆蓋塬面。這些渠道的尾閭多消失隱沒于塬面前坎黃土窯洞帶為界(陡崖)的農田。農田灌溉水的滲漏,加之黃土層自身的濕陷性,導致該窯洞密集帶許多住戶的窯洞頂部或窯面發生坍塌,給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失和威脅。據在調查中對塔爾坡、后溝村等的粗略統計,發生窯洞坍塌戶約占總戶數的5%左右,而且這種現象在該窯洞帶的東段較西段為嚴重,在時間上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較之前發生的概率明顯增加。

3.2 五陵塬北緣(涇河南岸)邊坡地貌發育

五陵塬北緣(涇河南岸)臺塬邊坡地帶大致以涇陽縣高莊鎮大堡子村為界分為東段和西段,西段自高莊鎮大堡子村—太平鎮臨涇村18.10km范圍內,是為滑坡、崩塌發育帶;東段自高莊鎮大堡子村—西黃高速9.30km范圍內,臺塬邊坡發育數條較長的侵蝕溝谷,黃土滑坡、崩塌較為少見。

3.2.1 西段邊坡的黃土滑塌 涇河南岸西段邊坡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貌較為發育,成為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這里塬面平坦、開闊,海拔410~490m,是引渭灌溉的主要灌區。塬邊以陡坡與河漫灘或Ⅰ級階地相接,相對高差30~90m,坡度為45°~80°。該地段邊坡發育的主要重力地貌類型如圖1所示[4]。

圖1 五陵塬南緣邊坡黃土滑坡類型

(1)流滑型滑坡(圖1a)。該類型占研究區滑坡總數42%。流滑型黃土滑坡剪出較低,多位于地下水位抬升造成的塬邊黃土飽水帶,其發生機制當與底部的飽和黃土液化有關。

(2)崩塌(塌岸)。黃土崩塌主要由黃土層豎直節理或者裂縫發展形成(圖1b)。該區內大部分是小型崩塌,規模不大、危害也小。

(3)滑動型滑坡(圖1c)。此類滑坡的剪出口一般都很高,在不飽和的黃土層內,是農田的灌溉等地表水滲入形成非飽和黃土基質抗剪強度降低所致。

3.2.2 東段邊坡的侵蝕溝谷 涇河南塬東段自高莊鎮大堡子村—西黃高速9.30km范圍內,因河床橫向北移,距離臺塬邊坡陡崖較遠,黃土滑坡和崩塌極少發育,卻發育出若干條較長的侵蝕溝谷。如涇陽縣高莊鎮小堡子村—阜下村切溝長1 100m,芋子溝村—費家崖村切溝長2 700m,上狼家溝—聯家溝村切溝長1 800m。

4 五陵塬邊坡地貌發育的空間差異

整體來看,五陵塬是介于涇河河谷南岸與渭河河谷北岸的大三角地帶。該區黃土臺塬面較為平坦,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的緩傾斜狀。五陵塬北側的涇河河谷南岸在西起太平鎮臨涇村,東至高莊鎮聶馮村約27.1km范圍內形成滑坡、崩塌帶,侵蝕溝谷的發育較為少見;而在該河段的下游段,出現較大規模的侵蝕溝谷。例如涇陽縣高莊鎮上狼家溝—聯家溝切溝等。五陵塬南側的渭河河谷北岸發育的Ⅲ級河流階地基本為連續分布,加之河床與高階地前緣陡坎距離較遠。從而其邊坡主要發育侵蝕溝谷和黃土塌陷地貌,滑坡則極少發生。

4.1 五陵塬南緣邊坡地貌的空間差異

五陵塬南緣“頭道塬”(渭河高階地)前緣陡坎(高差達30m),是居住人口密集分布的黃土窯洞帶。根據河流階地與該黃土窯洞帶的空間關系,大致以渭城區窯店街道辦事處黃家溝村(Ⅱ級階地前坎凸顯處)為界,分為西段(咸陽市秦都區馬泉街道辦事處茂陵工業園區西界—渭城區窯店街道辦事處黃家溝村,約24.8km)和東段(渭城區窯店街道辦黃家溝村—高陵縣馬家灣鎮“涇渭之交”,約25.2km)。

西段以渭河Ⅲ級階地前坎(高差8~30m)形成黃土窯洞帶。該段渭河階地面寬度介于1.0~3.1km(城區段最寬)、邊坡發育長度100m以上的切溝38條,200m以上的切溝22條,其中渭城街道辦喬家溝西溝最長(558m),渭陽街道辦西耳村切溝最短(109m)。切溝發育規模自西向東遞增,如長度300m以上的切溝城區東部發育6條,城區西部僅有1條(表1)。此外,黃土塌陷主要發生在城區以東的黃土窯洞帶。

表1 五陵塬南緣西段階地前坎侵蝕溝谷測算統計

東段(渭城區窯店街道辦黃家溝村—高陵縣馬家灣鎮“涇渭之交”,約25.2km)以渭河Ⅱ級階地前坎(高差15~20m)形成黃土窯洞帶,其后緣與黃土臺塬連接,但塬邊陡坡不如西段顯著。該段渭河Ⅱ級階地面寬度較大,介于1.2~2.3km(柏家嘴村以東,因臺塬面收縮而變窄)。加之階地后緣斜坡較為陡峭,徑流沖刷和侵蝕作用較強,故該段階地前坎窯洞帶侵蝕溝谷發育較為密集,且規模較大。據實地考察和衛星地圖量算,在窯店街道辦黃家溝—高陵縣張家灣村16.9km范圍內(渭河Ⅱ級階地前坎愈接近涇渭之交漸低,故西黃高速切坡向東幾乎無較大的切溝發育)發育切溝20條,100~200m的切溝3條,長度200~400m的切溝5條,400m以上的切溝12條。其中最長的任家溝村切溝1 100m,最短的柏劉村切溝174m(表2)。

顯然,該塬邊黃土窯洞帶侵蝕溝谷的發育呈現東段密度較小,規模較大;西段反之。據調查,該段窯洞帶近數10a來發生坍塌的現象較多。

表2 五陵塬南緣東段階地前坎侵蝕溝谷測算統計

4.2 五陵塬北緣邊坡地貌的空間差異

五陵塬北緣邊坡大致以涇陽縣高莊鎮大堡子村為界分為東段和西段,西段自高莊鎮大堡子村—太平鎮臨涇村18.10km范圍內,河流高階地前坎直接同涇河高河漫灘或Ⅰ級階地、甚至河床相連接,形成高差30~90m的黃土崖,加之地表徑流的侵蝕作用,發育了寨頭村、蔣劉村等處“群發性”滑坡、崩塌帶,侵蝕溝谷的發育較為少見;東段自高莊鎮大堡子村—西黃高速9.30km范圍內,因涇河河床橫向移動、距離臺塬邊坡陡崖1.3~3.2km,黃土滑坡和崩塌極少發育,卻發育出若干條較長的侵蝕溝谷,如涇陽縣高莊鎮小堡子村—阜下村切溝長1 100m,芋子溝村—費家崖村切溝長2 700m,上狼家溝—聯家溝村切溝長1 800m等。

5 五陵塬邊坡侵蝕地貌發育的影響因素

5.1 地形地質條件

(1)地質構造因素。全新世以來,受五陵塬北緣涇河隱伏斷裂活動的影響,其南部隆起并沉積了第四系黃土,形成了黃土臺塬(五陵塬)地貌,其塬邊陡崖高差可達30~90m,加之涇河不斷向南侵蝕擺動,部分地段塬邊陡坎(黃土崖)直接與涇河漫灘相接,使斜坡帶臨空面積較大,坡體易失穩、變形,為黃土層滑塌提供了有利條件[5]。總體來看,東段高莊鎮大堡子村以東——西黃高速一線,塬面高差相對較小,河床遠離臺塬邊坡,侵蝕溝谷較發育,其長度可達1 000m以上;西段(高莊鎮大堡子村—太平鎮臨涇村)塬面高差大,坡度大,為大中型滑坡、崩塌發育帶。

五陵塬南緣渭河隱伏斷層的掀升作用,使其邊坡陡坎高差可達30m以上,形成渭河高階地前坎密集的窯洞帶。由于渭河河床相對遠離臺塬邊坡,其邊坡地貌發育以侵蝕溝谷為主,伴有黃土塌陷的發生。

(2)河流階地。在五陵塬南北兩側,渭河河谷北岸與涇河河谷南岸皆發育有Ⅲ級河流階地,而且河流高階地與臺塬前坎都形成高差達30m以上的陡崖(其中涇河南岸的陡崖高差在30~90m),這是形成五陵塬邊坡侵蝕溝谷與黃土塌陷發育的地形條件。此外,河流階地面的寬度及其后緣階坡坡度,決定其前坎窯洞帶侵蝕溝谷的規模和密集程度;如果河流的河漫灘或者河床直接同塬邊陡坎(崖)相連接,則會形成滑坡與崩塌,如涇河南岸西段發育的滑坡、崩塌帶。

5.2 黃土巖性

五陵塬是由巨厚層狀新生代中上更新世風積黃土組成,以粉砂質黏土為主,具濕陷性,垂直節理發育,夾5~7層古土壤,所夾古土壤層為紅色,團粒結構明顯,干燥狀態下硬度較高,抗剪強度大,遇水后迅速軟化泥化,其抗剪強度大大降低,多形成天然的軟弱滑動面。黃土狀粉砂質黏土和古土壤相間排列,黃土層本身較松散,垂直節理發育,滲透性強而古土壤層相對隔水或弱透水,上部降水垂直滲入沿古土壤層潤滑,使其飽和度增加,迅速軟化泥化,大大降低了接觸面的抗剪性和黏聚力,加之土層和斜坡傾向一致,從而加速了斜坡的破壞而產生崩塌、滑坡,以及黃土塌陷[3]。此外,五陵塬南緣邊坡侵蝕溝谷的發育,也與黃土層結構疏松、抗沖刷侵蝕能力較弱密切相關。

5.3 大氣降水與農田灌溉

黃土高原地區引起土壤侵蝕的降雨主要是短歷時(1~4h),中雨量(20~50mm)和高強度(平均強度5~20mm/h和5min最大雨量超過7.0mm)的暴雨[14]。研究表明,涇陽南塬地區降雨量較大、頻次高的年份,黃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發生頻率明顯高于正常年份。如1983和1984年涇陽南塬地區的降雨量分別為801.6和666.6mm,較1956—1979年24a的年均降雨量545.6mm分別增加了256.0和121.0mm。這2a該地段發生了高莊鎮蔣劉村大滑坡,滑坡體體積達1.20×106m3,且滑動速度極其迅猛,造成20人死亡、20人重傷的慘劇[5]。此外,農田灌溉也是引起黃土滑坡、崩塌和黃土塌陷不可忽視的因素[11]。如20世紀70年代以來,五陵塬南緣邊坡窯洞帶發生坍塌、甚至高階地面上的建筑物出現地基下陷和裂縫,涇河南岸涇陽縣高莊鎮聶馮村—太平鎮臨涇村一帶先后發生28次滑坡、崩塌,與五陵塬地區大面積的農田灌溉不無關系。

5.4 新構造運動

五陵塬新構造運動較為強烈,以繼承性活動影響地貌形態。據陜西省地震局黃家地震臺觀測,五陵塬北部山區近多年呈緩慢上升趨勢,年升幅約1.2mm/a[5]。這種新構造運動引起地殼的相對升降運動,控制著河流侵蝕及橫向移動,近而影響塬邊重力地貌發育。

5.5 人類活動

五陵塬塬邊及其周圍人口密度較大,農業開墾歷史悠久,人類活動頻繁。當地群眾開挖坡體或坡腳,掘窯而居,許多村落居民選擇溝道出口緩坡場地建房,形成居住分散,災害遍布的局面。又如在坡腳處選址建住宅、開辟農田和開挖坡腳修建公路等工程建筑活動,也是導致崩塌、滑坡災害頻頻發生的影響因素。考察和研究發現,涇河南岸塬邊坡腳處的農民常常平整老滑坡舌和鼓丘,進行農田耕作或栽種經濟林,或在涇河南塬斜坡帶修筑公路,大量開挖坡體,破壞坡腳穩定性,形成人工邊坡病危土體,甚至使用爆破手段開挖土體,破壞了坡體的穩定性,常常導致崩塌、滑坡災害的連續發生[8]。

6 五陵塬邊坡侵蝕地貌的影響

五陵塬塬面上文物古跡薈萃,有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石刻等文物保護單位47處(含國家級12處,省級5處、縣級30處)和文物保護點331處[15]。五陵塬南緣東西延亙50km的河流高階地前坎的黃土崖,千百年來形成居民密集聚居的黃土窯洞帶。五陵塬北緣(涇河南塬)臺塬邊坡帶與河流高階地面村落分布密集,可見古墓葬、古建筑(望夷宮)等文物古跡。此外,五陵塬囊括了西咸新區的涇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漢新城和渭河生態景觀帶(西安大都市渭河核心區帶),以及渭北帝陵風光帶和周秦漢都城文化帶。因此,五陵塬邊坡侵蝕地貌發育的影響效應必將是多方面的。

6.1 對人類居住安全的威脅

五陵塬北緣的涇河南塬塬邊,滑坡等重力侵蝕是其地貌演變與土壤侵蝕的主要方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先后發生大小滑坡28次,其中大型滑坡7次,崩塌數次,累計土石方量達1.60×107m3以上,造成29人死亡,27人重傷,毀壞農田140hm2,房屋100余間,窯洞近200孔,大小牲畜100頭,直接經濟損失約3.00×106多元[2]。由于該地帶人類工程活動密集,造成滑坡、崩塌頻繁發生,既阻礙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如涇陽縣太平鎮寨頭村(1983年8月24日)和高莊鎮大堡子村(1984年12月2日)兩次大型黃土滑坡,后者滑坡體積達1.06×106m3,造成20人喪生,20人受傷,毀房(窯)864間(孔),毀地17.07hm2,直接經濟損失近百萬元[5]。此外,五陵塬南緣黃土窯洞帶陡崖時常發生的塌陷,直接威脅當地居民的居住安全,并造成財產損失。

6.2 地貌發育對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

歷史時期五陵塬南緣邊坡地貌的發育演化,主要是侵蝕溝谷與黃土崩塌等形式。例如咸陽市渭城區窯店街道辦附近的聶家溝村—劉家溝村一帶,自秦末以來溝谷溯源侵蝕速度在0.12~3.52m/a,其中20世紀以前,溝谷發展速度為0.12~0.24m/a;20世紀以來,溝谷發展速度增至0.37~3.52m/a,溝谷發展明顯加快。溝谷發展導致土壤侵蝕。20世紀以前溝谷年均土壤侵蝕量在102.68~529.12t/a,20世紀以來增至980.29~2 125.89t/a,該時段土壤侵蝕增加明顯[7]。另外,河流高階地前緣黃土窯洞帶陡崖在人為和自然作用下崩塌、導致塬邊后退所致的土壤侵蝕也不容忽視。如2012年在渭城區正陽街道辦后溝村的考察和調查了解到,該村侵蝕溝谷縱向長度283 m,當地居民指認的清代回族堡寨遺存,距離現在溝源170m。據《咸陽縣志》(道光十六年增刻本)記載,渭城司家溝到新馮村之間(回村)堡寨有29個。照此推算后溝發展速度為0.909m/a。顯然,關中地區7—10月的暴雨、連陰雨天氣,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農田灌溉和村民拓建住宅等因素,致使塬邊陡崖崩塌后退的速度相當驚人,調查時仍能觀察到溝頭徑流侵蝕和崩塌的跡象。

6.3 對文物古跡保護的影響

五陵塬邊坡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蝕與侵蝕溝谷發育,對塬邊地帶的文物古跡形成嚴重的,甚至毀滅性破壞。如位于涇陽縣高莊鎮五福村和二楊莊之間塬邊的秦望夷宮遺址,其北部基址因涇河河床南移侵蝕形成的崩塌(塌岸)而毀掉,現僅存東西長98m,南北寬34m,殘存夯基厚3.20m[15]。據實地考察和研究,秦咸陽城遺址區(渭城區塔爾坡村—柏家嘴村)范圍內100m以上的切(沖)溝有34條,其中1km以上的切(沖)溝有9條,這些侵蝕溝谷發育對臺塬造成沖蝕。其中秦咸陽1號宮殿遺址被牛羊村切溝沖斷,在溝壁上裸露著排水管道和夯土層,咸陽宮東墻已位于西溝溝內[2]。劉家溝村溝壁上多處秦代灰坑裸露;黃家溝、蘇家溝溝壁有漢墓沖出。秦咸陽1號與4號宮殿遺址之間的群眾生活用土使古建筑遺址嚴重破壞,1號宮建筑遺址東部面臨向牛羊村溝坍塌的危險;聶家溝秦咸陽作坊區遺址大部分被吞食;黃家溝高干渠南的臺塬壁上戰國墓葬裸露;石何楊村取土場的秦咸陽蘭池引水渠遺址被吞食。此外,考察中發現狼家溝村溝谷源頭距離漢高祖長陵封土丘只有600~700m。

6.4 對西咸新區建設的影響

據《西咸新區總體規劃》,西咸新區由涇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漢新城、灃西新城、灃東新城和渭河生態景觀帶(西安大都市渭河核心區帶),以及五陵塬帝陵大遺址帶和周秦漢都城遺址帶構成“一河兩帶五組團”的空間結構。五陵塬囊括了涇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漢新城3個組團,以及渭北帝陵風光帶和秦漢歷史文化帶等功能區。其中秦漢新城占地302km2,是西咸新區占地面積最大的板塊,居于西咸新區五成之心,蘊含著厚重的秦漢歷史文化資源,如秦帝國都城、秦咸陽宮以及漢代帝陵群等。

五陵塬北緣東段的侵蝕溝谷,會對涇河新城西南的物流倉儲區形成影響,其西段滑坡、崩塌及侵蝕溝谷勢必影響空港新城的發展建設及塬面交通狀況(如臺塬邊坡切溝溯源侵蝕對208省道的蠶食)。五陵塬南緣邊坡陡坎既是黃土窯洞密集帶,也是侵蝕溝谷發育帶。該陡坎東西向橫貫秦漢新城,其邊坡侵蝕溝谷和黃土塌陷等地貌發育的破壞和影響作用不容忽視。就西咸新區、尤其是秦漢新城建設具有世界影響的秦漢歷史文化聚集展示區和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生態田園示范新城的目標,以及發展秦漢歷史文化旅游特色產業而言,對五陵塬邊坡地質災害的治理和預防應該引起學術界和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

致謝:承蒙咸陽師范學院梁安和、李虎、雷依群、車自力、郭力宇、封建民、張波等學者參加野外考察和繪制圖件,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1] 張宗祜.我國黃土高原區域地質地貌特征及現代侵蝕作用[J].地質學報,1981,55(4):308-320.

[2] 桑廣書.秦末以來秦都咸陽地貌演變[J].地理科學,2005,25(6):710-716.

[3] 黃玉華,雷祥義.模糊信息優化處理方法在陜西涇陽南塬塬邊斜坡穩定性區劃中的應用[J].災害學,2005,20(4):47-50.

[4] 許領,戴福初,閡弘,等.徑陽南塬黃土滑坡類型與發育特征[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0,35(1):155-160.

[5] 范立民,岳明,冉廣慶.涇河南岸崩岸型滑坡發育規律[J].中國煤田地質,2004,16(5):33-35.

[6] 桑廣書,馮利華,商麗.涇河下游南岸臺塬邊坡穩定性與滑坡誘因分析[J].水土保持學報,2007,21(5):187-191.

[7] 桑廣書.黃土高原歷史時期地貌與土壤侵蝕演變研究[D].陜西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3.

[8] 王德耀,杜忠潮,張滿社.陜西省涇陽南塬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及成因分析[J].水土保持通報,2004,24(4):34-37.

[9] 勒澤先,韓慶憲.黃土高原滑坡分布的“群體性”[C]∥1987年全國滑坡學術討論會滑坡論文選集.1989:123-128.

[10] 秦建明,梁小青.黃土滑坡地貌與文物保護[C]∥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2002:258-261.

[11] 雷祥義.陜西涇陽南源黃土滑坡災害與引水灌溉的關系[J].工程地質學報,1995,3(1):56-64.

[12] 何小林,雷鳴,何剛雁.邊坡防護技術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科技資訊,2012(13):57-58.

[13] 王文勝.涇陽南塬邊坡穩定性理正模擬分析[J].地下水,2012,34(2):208-209.

[14] 王萬忠,焦菊英,郝小品.黃土高原暴雨空間分布的不均勻性及點面關系[J].水科學進展,1999,10(2):165-169.

[15] 咸陽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咸陽市文物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资源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拍在线| 高清码无在线看| av无码久久精品|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 午夜色综合|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夜色91|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久久6免费视频|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另类欧美日韩| 国产网站黄| 亚洲无码37.|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a国产精品|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热|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人妻21p大胆|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欧美色伊人|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成人午夜天|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在线国产你懂的|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天天操天天噜|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国产在线八区| 激情综合激情|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视频网|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