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明華
4月初,一個好消息傳來。錦西石化公司一季度綜合能耗為69.26千克標油/噸,比2013年一季度下降4.75千克標油/噸,與2012年相比,降幅高達8.42千克標油/噸。
能耗的持續走低,得益于公司優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攀升。錦西石化公司堅持向管理要效益,把精細化管理作為推進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以開展全廠能量系統優化工作為主線,把精細化管理貫穿,通過聘請節能專業團隊,制定能耗優化方案,科學實施節能項目,實現挖潛增效。
沒有落后的企業,只有落后的管理。為提升管理水平,優化裝置能耗,實現挖潛增效,錦西石化高層把目光投向知名學府內的科研專家,“掛”專家號,邀“醫”上門。
2012年9月21日,綜合協調會現場異常安靜。200多人的會場,唯有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在臺上宣講和臺下各級單位處級領導認真地往記錄本上沙沙寫字發出的聲音。
受邀專家通過《煉油過程能量優化系統方法和實踐》講解,重點介紹煉油過程能量優化系統五步法,即總能優化、裝置-單元間熱供料熱聯合、裝置-單元內能量優化、全廠低溫余熱大系統優化、全廠蒸汽動力系統運行優化。
這些講解與煉油裝置環環相扣的解析,讓臺下各單位的一把手們深受啟發。
對于公司高層來說,更多看到的是利用什么的方法、通過怎樣的途徑,可以揭開高能耗背后隱藏的真相。這既是提升管理的前提,也是制定方案的基礎。
恰恰這個講座中幾個分析數據,給了錦西石化“靈感”—按照專家的說法,在保持所煉原油種類不變、總體流程不變的情況下,僅“管理”好“家底兒”就有幾個億的效益。
“優化工作是系統性工程,整體優化工程投資回報率可觀,優化潛力很大,通過優化獲得效益是企業挖潛增效的手段之一,是不可或缺的效益增長點。”公司總經理呂文軍說。
一堂講座的啟發變成務實的合作。隨后的幾個月里,“企校”正式簽訂合同,由高校的專家和相關科研人員組成的優化團隊,走進30多個裝置采集基礎數據,并帶回實驗室進行模擬仿真。
學校教授進企業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企業員工走進校園帶著實踐進一步了解理論。錦西石化與科研院校合作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雙贏,大大加快了能源優化研究調查確定方案的步伐。
2013年3月,經過幾個月的數據分析和實驗室模擬仿真,能量優化團隊找出了隱藏在高能耗背后的五大原因——裝置熱進料、出料和熱聯合不夠,低溫余熱回收和利用不足,部分裝置用能欠佳,蒸汽系統不完善,物料效益低。
五大癥結,一個對策。一本厚厚的《錦西石化煉油過程能量系統集成優化研究》凝結著專業節能優化團隊和企業技術人員近半年的研究成果,為企業優化能耗開出了處方——對全公司30套裝置和系統,以及熱電廠、生活區的能量進行規模集成與優化研究和開發。
“在裝置層面,涵蓋錦西石化30套裝置的能量優化,在系統能量優化層面,涉及熱進出料、熱聯合、蒸汽和燃料優化低溫余熱回收利用等七個方面。”節能優化團隊專家李教授說。
錦西石化公司將全廠能量系統優化工作與裝置檢修改造結合起來。2013年9月裝置大檢修期間,先后實施了加熱爐節能技術改造、南蒸餾、焦化換熱網絡優化等部分能源優化項目。
檢修完成后,生產運行處組織好新工藝及設備的開車,優化運行參數,并組織焦化裝置、MTBE、北蒸餾、催化二套、全廠加熱爐等進行標定,查找問題與不足,使節能項目達到設計要求。
各裝置能源消耗按表量結算,能耗測算數據的準確是節能降耗的前提。為進一步完善計量設施、提高計量準確度,錦西石化公司利用裝置檢修契機,更新145塊流量表,物料、能源計量設施進一步完善。同時,公司對蒸汽表和瓦斯表普查、校準,加強原油計量管理,規范原油交接流程、采樣分析、差量處理等流程,將原油儲運損失降至最低。
能量優化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并非一次檢修就能完成全部優化項目。錦西石化公司組織相關部門及車間,對每個裝置優化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優選一些技術可靠、節能效果明顯的項目,首先在大檢修中組織實施。
檢修完成順利開車后,2013年12月,南蒸餾、焦化裝置通過實施換熱網絡優化,換熱終溫分別提高11℃和30℃。北蒸餾裝置通過完成換熱網絡優化,終溫提高8℃。
2014年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這個公司一季度重催、氣體分餾、汽油加氫等8套煉油裝置和連續重整、煅燒焦、芳烴抽提3套化工裝置與上年同期相比,能耗下降較大。
“比2012年降低8.42千克標油/噸能耗,說明優化方案不僅顯效,而且幅度很大。與未優化前相比,一年為企業帶來的效益上億元,非常可觀。”優化團隊專家李教授說。
此外,公司注重加強優化后的操作維護。生產運行處巡查人員利用便攜式煙氣分析儀,逐臺加熱爐進行監測,對查出問題的要求責任單位及時整改。利用MES實時掌握加熱爐運行狀況,編寫周報、月報通報加熱爐運行情況,組織各單位對加熱爐進行標定,使改造后的加熱爐達到設計要求。截至一季度,全廠27臺加熱爐22臺熱效率達到90%以上,16臺加熱爐排煙溫度達到140攝氏度,加熱爐整體運行水平提高,進而使天然氣入廠量較去年同期減少508萬標準立方米,節約資金1400萬元。
“如果按照這個效果來看,僅天然氣降耗每年就能帶來5000多萬元的效益。”生產運行處能源管理科技術負責人張家龍說,“能量系統優化各項目全部實施以后,一年可為企業創效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