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濤 趙紅利
(河南省郟縣人民醫院,河南 郟縣 467100)
針刺、針刀加正骨治療腰椎術后綜合征28例
朱自濤 趙紅利
(河南省郟縣人民醫院,河南 郟縣 467100)
目的 觀察針刺、針刀加正骨治療腰椎術后綜合征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腰椎術后綜合征患者28例,采取針刺、針刀加正骨治療并觀察臨床療效。結果 治愈9例,顯效12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43%。結論 針刺、針刀加正骨治療腰椎術后綜合征療效滿意。
腰椎術后綜合征 針刺 針刀
近年來患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了手術治療,但有研究表明[1-2],10%~40%的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原有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或復發,成為腰椎術后綜合征。筆者采用針刺、針刀加正骨治療,療效滿意。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為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郟縣人民醫院骨科收治確診患者共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22~67歲,平均44.5歲;術后時間14 d至4年;所有患者均經腰椎后路椎間盤切除術,其中椎間盤切除17例,髓核摘除、內固定11例。所有患者均經MRI或CT復查,均顯示有椎間盤突出,其中硬膜囊受壓者11例,椎間隙變窄者9例,椎管狹窄者13例,腰椎有滑脫者2例;全部病例均排除腫瘤、結核、骨折。患者癥狀主要為腰背部僵硬、疼痛,腰和(或)腿部疼痛、麻木,肌肉萎縮,肌力減退,足背伸或跖屈力量減弱等。
1.2 治療方法 (1)針灸治療。取穴:腰部華佗夾脊穴、委中,腿部有癥狀者加取患側環跳、陽陵泉、絕骨、昆侖。治療:患者取俯臥位或環跳位,常規消毒后,根據不同穴位選用直徑0.30 mm、長0.5~3寸適宜毫針針刺,得氣后行捻轉補瀉,先瀉后補,留針30 min,15 min行針1次。針刺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中間休息2 d,繼續下一個療程。(2)針刀治療。患者俯臥位,醫生站在患者右側,用右手拇指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依次在患者背、腰部及臀、下肢部按壓觸診,找出結節、條索及壓痛點,并做出標記,下肢有癥狀者需加取患側環跳穴。常規消毒后鋪洞巾,背、腰及下肢部選用1型4號、臀及環跳穴選用1型2號漢章牌針刀,在標記處按操作規程進針刀,待患者有酸脹感時進行松解、疏通、分離,環跳穴行神經觸及術。針刀術后,用創可貼貼敷刀口,并按壓數分鐘以止血。針刀治療5 d 1次,3次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3)正骨治療。患者俯臥在治療床上,醫者站在患者右側,觸診患者頸、腰背部及雙下肢內外側肌群,查找出偏歪的棘突及張力較高的肌肉。醫者疊掌,按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順序,掌根壓在肌肉張力較高的一側及棘突偏向一側的椎體旁,沿約45°方向適度用力沖壓,往往可聽到“咔嗒”聲,表示錯位的骨縫得到糾正;矯正骨盆,先查骨盆左右、前后是否偏歪,然后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手法調整骨盆、調整骨盆周圍及下肢緊張的肌群。手法治療5 d 1次。患者治療1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定。
1.3 療效標準 治愈:腰和(或)腿部癥狀消失,患者生活、工作恢復正常。顯效:患者腰和(或)腿部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過勞及久彎腰時仍有不適。有效:腰和(或)腿部癥狀減輕,但仍有疼痛、麻木等不適癥狀存在。無效:治療前后患者癥狀體征無改善。
本組28例中,治愈9例 (32.14%),顯效12例(42.86%),有效 6例(21.43%),無效 1 例(3.57%),總有效率96.43%。
腰椎術后綜合征在中醫學中屬 “痹證”、“腰腿痛”范疇,術后患者腰部椎間盤“機械性壓迫”往往已經解除,但由于是有創治療,局部骨質破壞,出現無菌性炎癥、瘢痕、攣縮、微循環障礙、粘連、腰椎不穩及經絡損傷等,而這些因素又是患者產生腰腿痛的重要原因,這就要求我們在后續治療中應當針對病因施治。針刺所取腰部華佗夾脊穴屬病變局部取穴,環跳、委中、陽陵泉、絕谷、昆侖分屬膀胱經和膽經,屬遠端取穴,“經脈所過,主治所及”,遠近相配,共奏疏經通絡、溫經止痛之功。現代研究表明,通過針刺的良性刺激,可以調節人體神經遞質的釋放,通過神經遞質的調節,緩解或消除患者的疼痛,發揮其鎮痛的作用[3]。針刀可以有效地松解局部的粘連,解除攣縮,消除無菌性炎癥,調整紊亂的解剖結構,恢復椎間關節及局部組織的生理功能,平衡椎管內外的生物力學,還可改善微循環障礙,局部微循環改善,可帶走過多的致痛物質,從而使腰腿部的癥狀減輕或消除。正骨治療以整體觀念為理念,辨證治療的目的在于調整人體上下、左右、前后、內外生物力學平衡,正骨以正胸椎、肋骨、調骨盆為主,兼顧頸椎、腰椎,調“長短腿”、“陰陽腳”,筋骨并重,調經筋,“籍骨調筋,籍筋調骨”[4]。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因患者手術后局部骨質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且部分患者還有內固定,故腰椎依據具體情況只做輕微的調整。正骨講究的是“手摸心會”,因患者個體差異比較大,故具體方法難以闡明,其基本治療手法及所用力的大小、方向全憑有經驗的醫者根據患者具體病情“手隨心轉,法從手出”。諸法合用,既調整了脊柱及骨盆的失衡,又疏經通絡,調整了人體的氣血運行,改善了局部軟組織受損程度,促進了生理功能的恢復,達到鎮痛及改善患者癥狀的目的。
[1]Onesti S T.Failed back[J].Neurologist,2004,10(5):259-264.
[2]Fritsch EW,Heisel J,Rupp S.The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reasons, intraoperative findings, and longterm results: a report of 182 operative treatments[J].Spine,1996,21(5):626-633.
[3]閆麗萍,馬騁,劉躍光,等.針刺信息傳遞與脊髓興奮性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3):4820-4821.
[4]駱文.師瑞華主任醫師臀部3線理筋法治療腰腿痛的經驗[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6):938-940.
R246
B
1004-745X(2014)07-1329-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49
20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