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南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襄陽市中醫醫院,湖北 襄陽 441000)
手術配合中藥治療兒童陳舊孟氏骨折臨床觀察
胡 南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襄陽市中醫醫院,湖北 襄陽 441000)
目的 觀察13例尺骨截骨重建接骨板配合中藥治療兒童陳舊孟氏骨折臨床療效。方法 陳舊孟氏骨折13例,其中7例為尺骨截骨重建鋼板內固定,6例為尺骨截骨單臂外固定,2例失敗再次手術翻修改為尺骨截骨單臂雙球面外固定。結果 隨訪18個月,優良率84.62%(Mackay標準);影像學評價優良率100%(Nakamura)。結論 尺骨截骨配合中藥治療兒童陳舊孟氏骨折效果良好。
兒童 陳舊性 孟氏骨折 尺骨截骨
陳舊孟氏骨折為嚴重的前臂損傷,治療困難,多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現在多采用橈骨頭切開復位、尺骨截骨成角延長術、鋼板內固定術或單臂外固定支架術或雙球面單臂外固定支架術。橈骨頭脫位的時間和患兒年齡是影響兒童陳舊性孟氏骨折治療效果的兩個重要因素,尺骨盡早愈合使患兒能夠早期進行功能鍛煉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筆者現就配合中藥治療提高兒童陳舊孟氏骨折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08年7月至2013年5月陳舊孟氏骨折患兒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齡3~12歲,平均6.1歲;傷后至手術時間為0.3~2年,平均0.9年;左側8例,右側5例。 Bado[1]分型:Ⅰ型為前脫位、Ⅱ型為后脫位,Ⅲ型為側脫位,Ⅳ型為尺橈骨雙骨折,其中Ⅰ型為7例,Ⅱ型1例,Ⅲ型3例,還有2例分別為前外脫位和前內脫位。均因傷后早期誤診導致。
1.2 治療方法 患者仰臥位,經肘后Boyd入路徹底松解并清理肱橈關節內的疤痕占位組織,紗塊填塞,暫不縫合以便安裝固定后動態活動肘關節觀察橈骨小頭位置是否穩定。尺骨截骨后安裝接骨板或單臂外固定支架或單臂雙球面外固定支架,根據橈骨頭的位置調整固定物及尺骨成角角度以及是否需要延長。C臂下仔細調整使橈骨頭在各個位置上均達到理想復位 (前臂冠狀位,前臂矢狀位下中立位、旋后位、旋前位),并且在肘關節活動中橈骨小頭位置也沒有明顯改變。環狀韌帶不予修補,關閉切口。術后密切觀察,以免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同時中藥口服本院自制藥物伏貞膏(黃芪、山藥、茯苓、枸杞子、女貞子、靈芝、蟲草、焦山楂、蜂蜜),中藥外敷傷科黃藥(梔子、紫草、黃連、薄荷、明礬等),并定期對傷口進行換藥。一般于術后第3日開始指導患者進行掌指及指間關節主動及被動功能訓練。長臂石膏托固定14 d即可開始功能鍛煉,前4周每周復查X片,后期按月復查。術后6~12周尺骨截骨端骨痂連續,即可進行肘關節功能鍛煉。
1.3 評價標準 影像學評價參照Nakamura等標準[2]:“優”為橈骨頭完全復位,無骨性關節炎表現;“良”為橈骨頭半脫位,有骨性關節炎表現;“差”為橈骨頭全脫位。根據 Mackay[3]病情評定標準,分為 3 級,“優”為肘、腕不痛,肘伸、屈和前臂旋前、旋后障礙<20°,肘部肌力和握力正常;“良”為肘、腕輕痛,肘伸、屈和前臂旋前、旋后障礙<30°,肘部肌力和握力減弱;“差”為肘、腕痛重,肘伸、屈和前臂旋前、旋后障礙>30°,肘部肌力和握力明顯減弱。
13例患兒全部得到隨訪,隨訪18個月,按照Mackay標準:肘關節屈伸功能全部恢復,僅有2例旋前活動度喪失了30°,優良率84.62%;影像學評價參照Nakamura等標準:X線片顯示橈骨頭全部在位,優良率100%。采用鋼板內固定全部一期愈合,傷口無感染;采用單臂外固定支架有1例出現延遲愈合長達8個月,傷口無感染。所有病例術后沒有出現骨筋膜室綜合征和神經損傷。
兒童陳舊性孟氏骨折臨床較少見,為嚴重的前臂損傷,治療困難,多采用手術治療,而且術后功能并不能令人滿意。其病理變化為環裝韌帶嵌入肱橈關節內,形成囊內阻擋;尺骨畸形導致肱橈關節不能復位或復位不穩定[4]。尺骨截骨就是矯正尺骨畸形,緊張骨間膜,恢復骨性穩定,同時清理囊內占位。目前就是否重建環狀韌帶一直有爭論,由于重建的“環狀韌帶”多位于橈骨頸部位,與解剖概念的環狀韌帶位置存在較大差別,常常成為術后前臂旋轉尤其是旋前受限的主要因素[5]。但筆者認為環狀韌帶重建過緊,會對橈骨小頭生長造成影響,出現新的畸形;重建過松,達不到效果。同時重建的環狀韌帶和橈骨小頭的生長也并不同步,重建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筆者認為不需要重建環狀韌帶。本組病例中出現2例旋前功能障礙者分析可能與關節囊緊縮縫合過緊有關系,限制了患兒的前臂旋前功能,但是通過肩關節的代償對患兒的生活并沒有影響。
本組有1例外固定支架術后尺骨出現延遲愈合9個月。該患兒為第1次鋼板內固定術后再次脫位的,分析為2個平面脫位,鋼板內固定只能糾正單平面脫位,所以第2次采用雙球面外固定支架以糾正脫位,分析延遲愈合的原因應該是2次手術的時機。應該在第1次手術后尺骨完全愈合后再行2次手術截骨。
中藥對截骨端和術后功能恢復的作用。骨折術后,患者氣血兩虛,抵抗力下降,“腎主骨、生髓”、“腎藏精、血為精所化”,茯貞膏中黃芪補氣固表、利水退腫、生肌;山藥、茯苓健脾益氣,可增強免疫功能,預防術后感染;改善骨髓微循環;枸杞子、女貞子、靈芝具有補肝益腎之功效,促進造血功能;蟲草大補元氣,對骨折術后恢復具有積極意義。諸藥結合能起到補氣養血,補肝益腎之功。術后由于局部血循障礙,導致傷肢局部腫脹,傷口出血,配合傷科黃藥能有效消除腫脹止血。方中梔子有止血、消腫之功;黃連具有瀉火解毒之效;紫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薄荷為辛涼性發汗解熱藥,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用傷科黃藥濕敷于切口處,能活血化瘀,理氣止痛,預防傷口感染。中藥的內外同治,有效的緩解了術后出現的腫脹不小,傷口出血不止,傷口感染等情況,加快了患者恢復的時間,縮短了病程。同樣進行主動功能鍛煉配合傷科黃藥熏洗,有效的增加了患者前臂旋轉活動度,使患者前臂的旋轉功能接近正常。
[1]馮傳漢,張鐵良,王學謙,等.臨床骨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8.
[2]Nakamura K,Hirachi K,Uchiyama S,et al.Long-term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after open reduction for missed Monteggia fracture-dislocations in children[J].J Bone Joint Surg Am,2009,91(6):1394-1404.
[3]Macky I,Fiezgerald B,Miller JH.Sil-as-treplacement the bead of the radius intrallma[J].J Bone Joint Surg(Br),1979,61:494.
[4]姚杰,張亞鵬,袁毅.尺骨近端截骨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兒童陳舊性孟氏骨折 10 例[J].江西醫藥,2012,47(1):48-49.
[5]王玉琨,尤海峰,張建立.應用雙球關節外固定架治療兒童陳舊孟氏骨折的初步報告[J].中華骨科雜志,2008,10(11):1003-1008.
R274.1
B
1004-745X(2014)07-1358-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64
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