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過后,我依然記得那次實驗室拆遷搬家。幾個年長的師傅從遺棄的管線上卸下了進樣器、小閥門,當做曾經的“青春伙伴”放在了書桌上。師傅有感觸地說:“發展是好事,可是我們真的與老實驗室、老儀器有感情啊!看到這些小部件,就想起我們年輕的時候、煉油廠曾經的時候。”
師傅的話讓我感慨。現代社會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但是任何歷史時期的文化沉淀也如同黃金般寶貴,即使是曾經司空見慣的物品。那隨意抹去的一座座城市建筑、一個個村莊,沒有留下任何印記,真叫人遺憾和惋惜!
就拿師傅所說的實驗室、化驗儀器,可以說見證了煉廠的發展。從第一列火車原油進廠,第一批成品油出廠,新建裝置次第開工,化驗儀器升級換代,油品質量升級,等等,莫不與時代同步,莫不與煉廠發展同步,這樣的工業遺產有著非同一般的歷史意義。
以對提前發現大慶油田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松遼盆地的松基3井為例,該井噴油,宣告了大慶油田的誕生,這是我國石油勘探工作中的一個成功范例。1977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松基3井的發現被列為國家特別獎;2001年,松基3井被國務院文物局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6月,松基3井被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政府評為第四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松基3井的旁邊,大慶人還筑起了一座象征意義的紀念碑,鐫刻著國家科委表彰的在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地質、地球物理科學工作者的名字。銘記歷史,才不會忘記我們的團結協作精神、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以及敢于承擔責任和風險的胸懷,還有那由來已久的工人階級的優良傳統。
上月中旬,從南京市規劃局傳出信息,該市排出了51處工業遺產名錄,其中金陵石化煉油廠、烷基苯廠和南化公司名列其中。南京市對進入工業遺產名錄的企業,已啟動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將得到規劃部門的特別關照,以后廠區需要進行改造時,審批部門將進行嚴格把關。對那些老廠區里有價值的遺產,不光是老廠房、辦公房、住宅區,還包括當年引進的先進設備設施等予以保護,以留存南京工業發展的足跡,為這座城市留下厚重的工業記憶。上海的創意文化平臺、成都的“東郊記憶”、北京的“798”、濟南的老啤酒廠等也屬于這種類型,我們也應該留下工業遺產的符號,我們的“曾經”也應該在地方工業史、地方志中占一席之地。
這樣的工業記憶同樣能夠傳遞正能量、發出好聲音,從而讓人感受到中國石化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以及履行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