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閆麗華
山地戶外運動:安全不容漠視
● 本刊記者 閆麗華

初春時節,相約三五好友背起行囊,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躁,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中,穿越于高山叢林溪流之間,登山、攀巖、漂流……數星星,品清泉,篝火邊,山水間,盡情享受大自然帶來的快樂,好不愜意。山地戶外運動如今已成為人們休閑和健身的時尚新方式。由于戶外運動可以讓人們從高速運轉的工作、生活節奏中解脫出來,“依木而休”,心胸開闊、心曠神怡,精神得以充分休整和頤養,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賦予生命以真、善、美。同時,長時間在自然環境中運動,能充分提高人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協調、柔韌、反應等身體素質,不僅強健體魄,還可以讓人們體會體育運動基于生命的意義,因此近年來備受追捧。然而,人類在盡情享受大自然所賦予“恩賜”的同時,可曾想過山地戶外運動的安全性幾何?提供登山、攀巖等戶外運動的場所其安全設施和緊急救援措施又是否完善、達標呢?最新發布實施的山地戶外場所國家標準——GB19079.30-2013《體育場所開放條件與技術要求 第30部分:山地戶外場所》,首次對山地戶外場所的相關安全性作出強制性約束。標準的實施將為山地戶外場所的運動安全全面把關,還消費者一個安全怡人的戶外運動環境。
近日,一則驢友擺拍墜崖身亡的新聞惹人唏噓。一戶外運動愛好者在某山地戶外景點拍照時,不慎墜崖遇難。據悉,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該景區沒有設置安全防護欄,安全防護設施不健全所致。類似的不幸不只一起,據了解,全國每年參加山地戶外運動的人數規模龐大,呈不斷上升趨勢,而隨之“驢友”遇難、失蹤等事故也層出不窮,且由此造成的傷亡數字和參與人數一樣,也呈明顯上揚趨勢,每年都有眾多山地戶外運動愛好者不幸殞命,這樣的數字令人觸目驚心。戶外運動的高風險性顯而易見。
太原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談到,山地戶外運動是指在海拔3500m以下的山區、丘陵開展的與登山有關的戶外運動。2011年,《全民健身條例》中明確了4項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山地戶外運動位列其中。由于山地戶外運動本身具有較強的探險性,危險系數高,加之山區小氣候讓人難以把握,參與人員如果組織程度不高,技術、裝備不足,再加上有的山地戶外場所安全設施不健全,緊急救援措施不完善,就很容易導致災難性的后果。分析近年來山地戶外運動事故頻發的原因,大多與活動無序、不規范組織,活動場地安全措施不完備有關,而這也折射出山地戶外場所配套安全設施、救援措施以及專業技術指導人員的重要性與現狀的不足。對于戶外運動,尤其是運動場所,亟須進行標準化、規范化引導和管理。這也是我國發展戶外運動所要面臨的關鍵課題。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多年醞釀,規范山地戶外運動場所經營,保障消費者參與山地戶外運動安全性的新標準《體育場所開放條件與技術要求 第30部分:山地戶外場所》(GB19079.30-2013) 終于出臺了,并將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準的出臺預示著山地戶外運動行業將走向標準化、規范化的軌道。今后,山地戶外運動愛好者可以在一個更安全開放的場所內自由地運動。
標準主要圍繞與參與者安全息息相關的關鍵性項目——山地戶外運動場所提供的安全設施設備等做出了強制性規定。要求安全帶、頭盔、鐵鎖、靜力繩、快掛、上升器、下降器、制動保護器等裝備,應具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已有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規范的戶外設備,必須使用達標產品。如動力繩應符合GB/T23268.1的要求,水上救生技術裝備和器材應符合JT/T107規定的要求。
有了設施設備質量達標的前提保障,山地戶外場地的安全保障制度更是必不可少。對此新標準也作了最為詳細的條款規定。標準要求戶外運動場所應制定《安全須知》,并在每次活動前對山地戶外運動參與者進行宣示。目前不少戶外運動造成不良后果的一大原因就是參與者不清楚相關運動的安全要點,缺乏安全防護意識。而對其進行宣示,讓其腦中緊繃一根安全弦,變相增加了戶外運動的安全系數。
專業技術從業人員方面,新標準也做出了較為嚴苛的規定,山地戶外運動技術指導人員、救生人員等應持有相關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方能上崗。除此之外,標準中還明確了技術指導員的具體數量等。標準的這些硬性規定,全面規范山地戶外運動場所經營行為,為確保參與者的安全提供了支撐。
山西是山地戶外運動的重要基地,巍巍太行山,綿綿呂梁山,鑄就了山西物華天寶豐富的戶外旅行資源。記者從山西省體育局獲悉,2014年山西將加強培育和發展登山戶外運動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需求。與此同時,加大對全省山地戶外運動場所的監管力度,督促相關單位認真執行新標準,嚴格按照國標規范配備安全設施,并嚴格從業人員準入資質,確保山地戶外運動的安全。
山西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秘書長袁乃平談到,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已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體育消費重要載體,但應充分認識到“戶外探險”本身是帶有一定危險性的體育活動。新標準的出臺對降低當前戶外場所的安全隱患具有重要作用,將新標準切實落到實處對扭轉當前多發的戶外安全事故現狀具有關鍵意義。但要完全消滅安全隱患,保證山地戶外運動的“零風險”僅靠標準可能并不能達到威懾和保障的效果。確保山地戶外運動的安全性需要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配套保障體系和過程以及戶外運動參與者自身安全意識的提高、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升等等。
拉緊戶外運動的“安全繩”,首先應有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保證,以法律的層面保證戶外運動的安全;其次,應加強對山地戶外運動行業的引導、規范,對戶外活動的組織者實行資質認定和準入制,推廣具有公信力的各種戶外運動資質認證;第三,進一步完善基礎安全設施及救援體系,建立健全戶外運動安全保障機制,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此外,戶外運動牽涉的部門較多,包括交通旅游、林業、體育等,不是體育部門一家能夠獨立制約的,需要多個部門聯合起來共同規范山地戶外運動的經營。同時應倡導驢友選擇有資質的戶外俱樂部,出行要自律,不要擅自走陌生線路,不要脫離人群等,提升自我安全防護意識。
只有各方齊心協力,共同維護山地戶外運動的安全,山地戶外運動事業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發展,逐步走向規范。我們期待著更多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安全地走向戶外,盡情地擁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來的陽光、健康、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