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日本、英國特約記者 陳新生 路鋒 孫微●陳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作為主嘉賓參加印度國慶閱兵式,見證了日印關系“櫻花盛開的時刻”。他與印度總統慕克吉、總理辛格一起,看著印度的坦克方陣、導彈方陣轟隆隆地從面前駛過,被認為傳遞出“和平主義的日本可以坦然面對軍力展示”的信號。印度和日本的媒體毫不諱言,更強烈的信號是針對中國——25日印日領導人決定,把印日海軍聯合軍演常態化,今年八九月日本就將參加美印“馬拉巴爾”聯合軍演,這種軍演以前曾遭中國強烈反對。《印度時報》稱,此舉為印日快速發展的戰略伙伴關系注入一劑“急需的強心劑”,中國當然在印日兩國雷達監視屏上占據著突出位置。為拉攏印度,安倍拿出2000億日元的“銀彈”,把印度當成其亞洲政策的核心更被認為是他“投下的最大賭注”,但香港“無線新聞”認為,印度未必輕易向日本靠攏。就在最近,美國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中日對立改變了美國的對日輿論,認為應當維持日美安保條約的美國人銳減,很多美國人希望避免卷入中日沖突。印將“特別席位”留給日本 “一個強大的印度和一個強大的日本能走到一起,共同創造奇跡”,安倍晉三26日參加印度共和國紀念日閱兵活動,“對印度展現出的強大軍事力量感到驚嘆”(新德里電視臺語)。日本《讀賣新聞》26日稱,這是日本首相首次出席這一重大紀念活動,按照慣例,印度在“共和國紀念日”至多只會邀請一位外國首腦出席。今年,印度將“特別席位”留給日本,表現出對日本的禮遇和重視。 日本共同社報道說,安倍與印度總統穆克吉、總理辛格等并排站在新德里中心沿街的貴賓席上,在兩小時內共同觀看了坦克方陣、導彈方陣的列隊行進。由軍隊檢閱儀式等構成的印度“共和國日”慶典活動,旨在紀念64年前印度《憲法》生效并建立印度共和國,活動通過電視和網絡直播,在約有12億人口的印度擁有較高的收視率。安倍試圖通過這次活動突出與印度的親密關系。 安倍此次對印度的訪問為期三天,《印度教徒報》26日報道說,這是印度和日本打造更密切的安全、政治和防務關系努力的繼續。25日,安倍與辛格舉行會談,雙方共簽署8個協議,其中一半與日本提供援助有關,這暗示出軟貸款和直接貸款將繼續是東京拉攏新德里戰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安倍明確表示將以援助新德里建設地鐵為核心,提供總額2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5億元)的貸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此次訪問象征著印日關系在對抗中國經濟和戰略實力上的重要意義。香港《東方日報》對此的評論是,“日本用銀彈拉攏印度對抗中國”。 “日本和印度在把中國當目標的問題上一拍即合”,《印度時報》26日說,辛格與安倍25日同意深化兩國戰略和全球伙伴關系,辛格稱日本在印度的東進政策中處于核心位置。雙方還強調了民航安全和過境飛行的重要性,這對中國發出明確信號,因為此前印度在這一問題上一直保持沉默。 邀請日本參加美印聯合軍演被認為是印日發出的對中國更清晰的信號。美聯社說,印日25日同意兩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就安全議題舉行定期磋商,印度還邀請日本海上自衛隊參加今年在印度西海岸舉行的美印聯合海軍演習。《印度時報》稱,這個邀請為印日快速發展的戰略伙伴關系注入一劑急需的強心劑,意義重大,標志著日本和印度都對過去的政策做出重大調整。馬拉巴爾海軍系列演習過去曾經激怒中國。2007年,印度曾將馬拉巴爾海軍演習擴大,邀請澳大利亞、日本和新加坡的海軍參加,但是遭到中國的抗議。從那以后,印度在很大程度上將馬拉巴爾演習限制在雙邊聯合演習,主要是同美國。這一次,印度對中國的顧慮置之不理。 也有分析認為,這種解讀夸大其辭,印日聯合軍演一直就沒少過,現在增加一次也沒什么。2009年,印度海軍組成特遣艦隊,參加美日在沖繩以東海域舉行的代號為“馬拉巴爾09”的聯合演習。日本《產經新聞》26日說,去年12月底,日本海上自衛隊和印度海軍在印度洋舉行了兩國自2012年以來的第二次海上聯合軍演。日印海上軍演,以及日印共同參加的多邊海上軍演被認為是兩國防衛合作的支柱。同時,日本正致力于向印度出口US-2水上飛機,這將在武器出口慣例(即武器出口三原則)方面創下新的先例,反映出安倍希望借此改變日本防衛政策的固有機制,重新整合日本國防工業。安倍的“最大賭注” “經濟和安全是日印關系的兩個輪子,但從日本的角度,顯然希望后者轉得更快”,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學者盧昊26日對《環球時報》說,因為這有利于日本在防衛政策領域的“自主化”,并借此推進“正常國家化”的大戰略,而且也能夠更好地向美國證明,日本在美國的亞太戰略,特別是制衡中國的設計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安倍的這種需求讓日印接觸變得異常頻繁。富士電視臺26日說,盡管這是安倍再任首相以來首次訪印,但包括此次,他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已經見過印度總理辛格4次。日印高層政治人物頻繁往來,有利于日印關系形成高度的默契和相互理解。 “安倍此行非常不日本”,《印度教徒報》26日評論說,日本過去對于任何重大訪問活動都準備得一絲不茍,日本天皇去年12月訪印就體現了這一點。按照常理,安倍剛結束達沃斯論壇之行,應當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與他的助手討論下一議會會期的戰略。實際上直到2天前,日本官方都沒有正式確認安倍是否會來,直到他動身前不到24小時,日本才最終宣布安倍將訪印。他的行程也因此壓縮,在抵達新德里幾乎不到45分鐘之內就會見了印度總統慕克吉,緊接著又會見了印度總理辛格。該評論稱,如果日本領導人不是急于發展對印關系,安倍不會趕過來參加共和國日閱兵儀式。 日本想從印度得到什么?“讓印度成為一個武士”,對抗“中國浪人”,這是《印度斯坦時報》26日給出的答案。該報評論說,現在是印日關系“櫻花盛開的時刻”,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大國的領導人像安倍那樣重視與印度的關系。日本在中國的利害關系太大,安倍試圖改變。在美國對亞太安全承諾還不穩定的情況下,安倍需要尋找遏制中國的伙伴。安倍被日本外交官稱為“子彈頭火車”,因為他到很多國家訪問,每次都有防衛大臣隨行。在這種背景下,印度成為“最大的賭注”,安倍希望能給超過1.4萬家的在華日本企業尋找可以替代的投資地,而印度可能是一個選擇。 日本朝日電視臺26日評論說,對于日本而言,日印關系加強意味著外交戰略空間得到擴大,以及日本的亞洲外交在經歷去年年末靖國神社問題而動蕩后,重新回到正軌。日本未必如愿 日本的拉攏目標不光是印度。據共同社26日報道,日本政府相關人士26日透露,日俄政府已就兩國首腦會談一事進行最后協調,預計會談將于2月8日在俄羅斯索契進行。安倍希望通過出席冬奧會彰顯重視俄羅斯的姿態,并希望為普京年內訪日創造條件。 與此相對應,是中日關系繼續冷凍。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2013年訪華日本人的總數相比前一年減少18%,為287萬人,10年來首次跌到300萬人以下。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包括日中關系惡化導致旅游人數銳減,商業活動受影響導致出差減少等。 另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6日播出對安倍的采訪。就主持人提出的“是否認為中國成為亞洲霸權力量”的問題,安倍稱中國已經連續20年提高國防開支,持續進行軍事擴張,中國應與鄰國建立信任,日本無意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但會保衛日本的領土和領海。 惡化與中國的關系,真的有利于幫日本拉到伙伴嗎?美國國務卿克里將于2月訪問中國和韓國,但是沒有訪問日本的計劃。《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說,日本外務省委托美國民調公司對美國民眾進行的調查發現,認為“應當維持日美安保條約”的普通民眾占67%,比上年大幅減少22個百分點,出現自1996年開始進行這項提問以來從未有過的顯著下降。專家認為,“估計直接原因是中日兩國釣魚島問題上的對立激化”,“這里面流淌著一股更大的暗流,就是美國人的戰爭疲勞。接連在阿富汗、伊拉克進行戰爭,使美國輿論陷入‘戰爭已經太多的心理。” 實際上,印度同樣不會輕易被綁在日本對抗中國的戰車上。印度官方對安倍的接待規格雖然很高,但并沒有明確表示有牽制中國的意圖。盧昊認為,對印度而言,傳統的外交政策方針依然是重視自主性和平衡性,這意味著印度需要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國維持良性互動,也意味著盡管印度希望借助日本的力量,增強在亞太事務中的影響力,但不會因此犧牲印度的獨立性。▲
環球時報20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