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華 戴明
教師是學生自我發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著眼于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有特色的、個性的、可持續地發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發展,探究新知,不斷進取,充滿自信心和成就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做學習的主人,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
在教學中,如何做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呢?
一、“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你的孩子喜歡學習嗎?你的孩子喜歡數學嗎?你的孩子喜歡學習數學嗎?興趣可以讓你的孩子由被動變得主動。我常常對學生說:“要我學”和“我要學”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效果,你愿意怎樣去學習呢?要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學習,首先就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與學的過程,其實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師生情感相投、彼此親切,才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真正愛學生、了解學生,抓住他們的興奮點,“誘發興趣”,才能使數學教學活動在愉悅的氛圍中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動”起來
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保證,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經驗,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1.聯系生活,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將數學生活化,就是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中的情境、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而且有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從而激發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老師以學生喜歡的“旋轉”游戲吸引孩子的注意,發現通過旋轉能形成的一個圓,從而引入課題“圓的認識”,接著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學生的思維動了起來,促進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圓,加深對圓的感知,為研究圓的特征做好鋪墊。
2.因勢利導,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科學思維的焦點。”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把握問題出示的時機與方式,只有如此,才能激發學生參與交流的欲望。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依托情境,對學生在情境發生發展過程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尤其重要。
3.拓展課堂,創設練習情境
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只有通過創設有價值的數學練習,才能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才能在練習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飛學生的思維,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如,在自主探究了圓的特征及各部分關系后,可設計這樣一個拓展練習題: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車輪的車軸應裝在什么位置上?學生通過積極思維,將所學圓的知識來解答問題,運用了新知識,拓展了思維,將數學生活化,體現了新課程、新理念。
三、關注細節,成就精彩課堂
“教學細節”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很細小的環節或情節,是充滿思辨與靈性的課堂場景。它是一種關注、一種體察、一種創意,它充盈著靈動的智慧,洋溢著人性的光輝。它是教師教育觀念的一種流露,教學風格的一種表達,教育功力的一種表現。所以,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的細節。創設細節,捕捉細節,挖掘細節,才能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熠熠生輝。
總之,只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堅持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才會更濃、更持久,才能讓學生用自己的學習方式主動學習;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數學課堂教學才有生命力,教師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 四川省江油市小溪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