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華
陳天橋,曾經的中國首富。1999年創辦盛大網絡,2000年得到中華網300萬美元投資。2001年,盛大先后代理運營了《傳奇》《新英雄門》《瘋狂坦克》等多款網絡游戲。2003年得到軟銀4000萬美元投資,在納斯達克上市。31歲時,創業僅4年時間的陳天橋一舉成為身價88億元的超級巨富,打造了中國個人創業史的神話。
10年后,盛大消失在中國一線互聯網公司之列,偶爾出現在媒體上,也是因為負面消息纏身。要么是因高管離職,要么是因與前高管司法糾紛。10年,盛大問題多多。
盛大游戲于2009年9月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首日開盤價達12.5美元,最近兩年股票價格長期徘徊在6美元左右。上市4年半,盛大游戲股價已滑落近50%。
從2012年第二季度以來,盛大游戲的營收已經開始呈現出負增長趨勢。2012年,盛大游戲4個季度的同比增長率則分別為11%、-14%、-20%和-20%。2013年凈營業收入為43.4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9%。凈利潤為15.8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凈利潤率從去年的37.4%下降至36.5%。
在經歷了連續幾個季度的業績低迷后,盛大游戲單季營收首度跌出國內游戲行業前三。根據目前的數據,國內游戲行業前三名分別是騰訊、網易、暢游。曾經靠著網絡游戲起家的盛大接二連三被超過,蛻變為追趕者。
盛大的成功始于“傳奇”也敗于“傳奇”,傳奇系列是盛大游戲10年的收入主要貢獻者,一個企業在10年間啃老本在一款游戲,創新嚴重不足。
同時存在管理僵化,研發項目團隊動蕩,自主開發游戲的增長逐漸停滯等問題。盛大在桌游市場占據的先機,在移動設備的新時代優勢地位不再,不僅缺少眾多有力的新產品,而且在移動側分發渠道相比360等也不具備優勢。手機游戲早已因進入者眾多而成為紅海,目前國內從事手游開發的團隊和公司至少有數萬家,每個月預計都有五、六百款新游戲推向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之大令盛大不再具備10年前在桌游市場的產品和市場優勢。
騰訊游戲是圍繞幾個億的QQ用戶形成有力的運營平臺,而盛大并沒有這樣的一個核心運營平臺,每款游戲都是單獨在搏市場。這些都是導致盛大游戲地位下降的重要原因。
過去10年,盛大圍繞以娛樂內容為主的方向,做了大量互聯網和泛娛樂領域的投資,但卻并未形成一個以游戲核心業務直營,多元業務投資驅動的有效增長模式。過去10年,陳天橋致力于構建盛大集團的娛樂帝國,在影視、文學、地產等均做過大量投資,雖然搶占了先機,但卻沒有一個發展成可以貢獻穩定營收的核心業務。
其中原因多種,屬于陳天橋浮躁投機心態而自毀長城的為數不少。
2003年陳天橋提出了家庭娛樂構想。2004年,盛大開始推行“盛大盒子”計劃?;ㄙM了4.5億美元,2006年被廣電總局發文點名違規而失敗。超前行業10年的盛大盒子,現在想想,違規只是令其體面終止,主要失敗原因是自身的產品存在嚴重問題:成本高、價格昂貴,內容并不具備吸引力等。
2009年盛大全資收購酷6,在當時酷6網尚處于視頻行業三甲。2010年通過成功的資本運作,酷6成為國內第一家海外上市視頻網站。但是2011年之后在燒掉3億多美元,創始人李善友離職出走,內部清洗之后,酷6已從曾經的行業前三下滑至行業前十。這屬于人禍!
網游傳媒板塊2007年啟航,定位為盛大的廣告傳媒業務,包括網吧媒體吉勝、藝聲網絡電臺、盛越廣告等,2009年新浪全國銷售原總經理張雨擔任網游傳媒CEO。但是2010年底張雨從盛大離職后,盛大網游傳媒板塊消失。
盛大天地,盛大曾準備打造的游戲主題公園概念,2009年6月盛大收購旅游公司浙江綠客,并在浙江黃巖石窟開始了第一個《傳奇世界》主題公園的建設。但在投入1000多萬元之后,陳天橋停止了這個項目的運營,僅時隔一年的時間。這些屬于淺嘗輒止。
在互聯網領域,盛大著名的投資還有:2011年投資的安智網。安智網創辦于2008年,是國內最大的Andriod手機軟件下載服務平臺之一,產品主要包括安智網和安智市場。截至2011年3月份,安智網軟件下載量就超過一億次,日均下載破百萬。但是雖然起個大早,卻被360手機助手、91助手等遠超。
往往這樣,盛大的投資布局,并沒有對被布的點帶來較大的業務幫助和持續的投入,而從曾經的戰略投資最后淪為純財務投資。10年140多個投資項目,缺少業務層面的整合和配合,最終沒有形成盛大創新平臺體系,而被淪為個個孤立發展的棋子。而多數因持續投入不足,其后被競爭對手一一趕超,從盛大投資時國內第一反被拋到五名開外。
過去四年,盛大最多的新聞就是高管離職的新聞。有媒體統計:自2010年至2012年10月的34個月內22名高管離職。其中不乏并購企業的創始人、跟隨陳天橋打天下的“老人”。
那些明星創業者及經理人都曾齊聚在陳天橋麾下,包括酷6創始人李善友、點點網創始人許朝軍、盛大游戲總裁凌海、盛大在線副總裁邊江、金酷CEO葛斌斌、盛大集團的聯合創始人譚軍釗、影視制作公司華影盛視CEO趙雨潤、一手打造盛大文學的CEO侯小強,最終都選擇了離開。其中創業初期加入的元老有陳大年、譚群釗、凌海、朱威廉、岳弢、林海嘯,因收購、擴張、整合加入的“空降兵”,如唐駿、李瑜、李善友、許朝軍、龍丹妮等。
每次離職之后,往往帶來業務的迅速萎縮,被投企業估值下降。
何止是高管!業務團隊的成員也反復受折騰。2009年,盛大集團董事長陳天橋曾經以“保證盛大未來10年優勢”作為成立宗旨,任命其弟陳大年親自負責盛大創新研究院。2012年盛大創新研究院大規模裁員75%以上。盛大創新院部分項目關停,部分員工被變相裁員,同時,創新院編制整體劃入盛大無線。
曾經為謀求上市的盛大在線,在停止上市申請后,大幅裁員業務被分拆。我曾經在2011年底到盛大在線內部做過一次產品經理的培訓,當時聽課的有來自雅虎、騰訊、新浪等多家著名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精英。令人驚訝的是,僅一個月后這些盛大在線曾經的業務骨干居然都離職殆盡。
包括盛大的核心游戲團隊,莫名砍項目縮減開支導致團隊動蕩也是常見的事。
一位在盛大頗為資深的老員工曾這樣評論陳天橋?!白蛱爝€在信誓旦旦未來10年的布局,不到半年卻因為沒有看到上市希望,或態度180度轉彎,從投入變成大幅削減?!彪S著對戰略的變化,陳天橋對人對團隊的看法也混亂不堪。昨天還是高價挖角引入的人才,明天就可能因為戰略的調整,裁員走人。
做優秀的產品需要時間耐心打磨,在這種臨時用用,感覺不行就立即放棄心態下,團隊不穩,內部急功近利,所謂的創新根本無從談起。缺乏人才,缺乏認真做產品的心態這些都導致盛大創新匱乏。
在創業元老、高管、創新院、盛大在線等核心部門人員頻頻大幅變動之下,盛大的業務缺少戰略思考和布局,盛大的平臺一直無法做起來,各產品只能孤立成小團隊發展而無法形成有效配合,這又減弱了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能做到市場前三名又無法在資本市場很快變現,陳天橋就會砍掉此業務,這樣已形成惡性循環。
10年時間成就巨人網絡、360、小米、京東等新崛起的互聯網巨頭,但是卻是投資了140多個項目曾經中國最著名的互聯網公司盛大徹底失去江湖地位的10年。
已不再成為首富的陳天橋最近幾年也很少發聲,但是從他頻頻出手變動的戰略調整和組織人員調整,人們可以看到他在背后的浮躁和諸多投機心態,以及缺少做互聯網和娛樂行業老大的持續投入。他投下去的140多個項目更多的是賭一把的投機心態,而非對未來真正的投資。
缺乏長期戰略和圍繞長期戰略進行持續投資,這種投機而不是投資的短期心態也包括陳天橋對人才和組織的態度,而不擁有吸引最優秀人才優勢的盛大再也無法返回曾經的領先地位,離互聯網一線企業的市場地位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