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洪峰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數據對于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作用,然后著重分析了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途徑:重建新型數據圖書館;將數據素養教育嵌入到服務與相關課程之中;提供移動讀者服務;利用大數據實現智能化管理。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
一、大數據對于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作用
大數據是IT業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大數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圖書館的各個流程方面的影響,其中包含信息的存儲、組織、生產、利用以及加工,大數據對于圖書館的各個方面的影響都比較明顯。大數據的建設以及途徑能夠對于全新的服務體系做出相應的貢獻。
大數據在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的建設之中主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分析和深刻挖掘讀者相關的數據。圖書館的服務主要是面向讀者進行服務,所以其中進行讀者行為相關的數據與統計的分析,能夠使得相關的服務進行個性化以及深度的確立和實施;
(二)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圖書館相關的資源重新建設以及構建確立。對于圖書館的數據進行挖掘整理以及建設;
(三)相關輔助以及決策的能力的確立和開發,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
(四)幫助建立智慧型圖書館。大數據主要是因為IT技術的發展使得相關的圖書館數據服務出現不同的改變,在其中大數據的改變主要有著RFID和各類傳感器的應用,這些應用能夠使得高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的建設成為智慧型的圖書館;
(五)轉變圖書館的數據庫的服務模式,使得圖書館的數據庫服務的商的自動化和數據庫的服務向傳統的模式以及云計算和云架構轉化;例如,在實際之中以色列ExLibris(艾利貝斯有限公司)開發的Aleph系統(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等大型館均使用該系統),在最新的相關的研究成果之中已經推陳出新,從而設計出了新的一代相關的圖書館管理模式。
(六)圖書館云存儲系統快速推動建設。在高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的過程之中,大數據的建設能夠使得相關的圖書館保存的數字資源得到有力以及確實的科學支持,圖書館相關的建設的最有利的存儲方式,能夠使得與圖書館相關的數據實現比較大的增長,并且能夠有效的加強圖書館內部的云存儲的相關的建設。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途徑
(一)重建新型數據圖書館。目前,各個高校的圖書館相關的數字資源的管理模式相對比較單一并且數字資源的文獻一般只是實現視頻化以及數字化,以及文獻資源化比較水平低。
高校圖書館館的數字化資源缺乏相關的個性以及價值相關的在發現的實現,圖書館內部的數據的類型,i一般情況下是屬于比較結構化的數據類型,整體數據并沒有價值與讀者相關的個性的發現以及確立。在高校圖書館的大數據背后隱藏著比較大的價值,相關的非結構化的數據圖書館長期忽視,使得圖書館相關的容易被忽略,長期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
1、在具體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過程之中,高校圖書館的相關的讀者行為數據,需要對可能閑置的數據進行科學以及合理的建構以及確立,最后達到滿足讀者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的目標。例如,北大大學在圖書館之中,確實對于不同的期刊以及不同類型的數據資源,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以及完善。將書、刊、文章等元數據匯聚在一起用于檢索,在校內的讀者以及用戶可以對于相關的資源和確立的數據做出反映。
2、高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的建設,將傳統的數據的收集以及分析的行為模式做出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在數據的采集、計算機高級處理、數據科學分析、數據應用方面,做出相應的完善以及提升,最終將大數據的整個框架進行相關的設計。實現的思路需要,基于網絡和數據場的自身的檢索的學術性的過程進行跟蹤以及記憶,實現不同的數據類型的交換以及完善,對于數據的獲取方式多元性,充分實現圖書館數據處理的交互性以及流動性。
(二)將數據素養教育嵌入到服務與相關課程之中。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的建設得到相應的完善,大數據的圖書館的服務提升必然需要學生能夠掌握圖書館的大數據的方法以及過程,在其中服務的提升服務無疑是圖書館實施數據素養教育的最佳實施載體。高校的圖書館的讀者相關的數據素養的提升,可以將提升的途徑嵌入到圖書館自身的知識咨詢的工作當中,管理分析服務的時候,可以利用高校對于課堂的開授相關的對于數據的使用的技能的培養。例如,圖書館在具體的課程進行開設的過程之中,在開設《信息檢索課》圖書館在開展《信息檢索課》等課程時,可潛移默化的灌輸數據意識,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大數據在數據查找的過程之中能夠發揮的價值以及相關的應用的進展。
(三)提供移動讀者服務。目前各種移動客戶端比較多,在高校的圖書館閱讀習慣更加傾向于新媒體的基礎之上,對于新媒體的使用以及提升占到了很大的一部分。高校的面對的讀者群體主要是20歲左右的青年,習慣通過手機屏幕,等互聯網移動閱讀的方式實現自身的閱讀。圖書館需要對于相關的新媒體技術做出反映以及提升和改善,從而能夠更好的維持圖書館相關的讀者的閱讀的行為以及興趣,使得讀者能夠有效并且簡潔地收到相關的閱讀的信息,能夠利用新媒體,體會到全新的閱讀方式帶來的數字閱讀的快樂。
(四)利用大數據實現智能化管理
1、閱覽室閱讀數據的統計預測。在大數據的閱覽室的利用方面,傳統的高校圖書館一般不能夠提供讀者閱讀書籍的相關的數據。大數據的閱覽室的管理,可以通過在一組的書架之內增加RFID識別設備,在讀者進行相關的數據內部的服務器的更新以及改善時候,然后經過專門人才的數據方面的挖掘以及科學合理的分析,最終對于讀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對于讀者的行為做出相應的總結。在書籍的增強方面,需要能夠及時地根據書籍的冷熱程度,對于書籍的相關的文獻資源做出相應的改善以及提升。
2、圖書館對大數據的應用研究還包括建立大數據分析的可視化模型,比如建立相關的借閱分析模型、預測模型、統計分析模型以及風險評估模型,逐漸將大數據的可視化分析模式應用在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之中。
參考文獻:
[1]郝欣.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與個性化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18):75-76,77.DOI:10.3969/j.issn.1005-6033.2014.18.033.
[2]劉磊,郭詩云,林小娟等.基于社會網絡理論的用戶參與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研究述評[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4,34(1):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