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中
當前,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全國上下正在深入進行狠抓作風建設, 堅決懲治腐敗,提倡厲行節約,發對鋪張浪費。尤其是抓住元旦、春節等重要節日開展檢查,狠剎公款送賀卡、煙花爆竹及各種節禮,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風,不斷地鞏固和深化糾正“四風”成果,以黨風廉政建設帶動社會風氣和民風的好轉。企業工會工作如何在當前形勢下,突出自身職能,在打造廉潔國企的同時,構建和諧企業文化,發揮更大的作用,是國有企業工會組織面臨的嚴峻課題。本文從“要堅持以職工為本,尊重職工主體地位,落實職工各項權益,讓廣大職工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摘自劉云山同志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的角度,詮釋現階段企業工會工作的方向和舉措。
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員工隊伍的戰斗力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工會工作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加強員工思想政治教育為契機,動員和引導廣大員工,為企業的持續、穩定、健康、快速發展建功立業。
(一)加強思想教育。通過各種宣傳活動使廣大員工努力做到“三個始終”:始終把企業榮譽放在心上;始終把提高工作效益作為根本任務;始終把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要通過系列活動,使員工認識到個人夢是與中國夢聯系在一起的,更應該以領跑者的風貌解讀中國夢,以勞動者的佳績共創中國夢,以創新者的姿態擁抱中國夢。
(二)加強作風教育。牢固樹立責任觀念,不斷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牢固樹立民主觀念,堅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推進民主管理、陽光操作,保障員工權利;牢固樹立創新觀念,堅持與時俱進,要始終保持滿腔熱情、富有激情的精神狀態,努力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始終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氣、開拓創新的勇氣,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
(三)加強素質教育。加大員工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員工的文化素養和技能,增強職工的學習能力、履職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推進職工隊伍的知識化進程。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進一步優化職工成長成才的平臺,倡導和鼓勵員工撰寫學習心得、體會感言,發現和樹立學習型、知識型員工標桿,全面提升員工思想政治素質和履職能力,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能戰斗、有激情、創新求實的干部職工隊伍。
二、開展勞動競賽,提高企業發展的推動力
勞動競賽是促進企業發展的一項必要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競賽方案,確定活動范圍、競賽內容、發動職工廣泛參與,爭取創造優異業績,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映襯時代特點、勇于開拓創新、具有奉獻精神的先進模范人物。
(一)與經營管理相結合。促進企業各項工作的發展是勞動競賽的根本目標。開展勞動競賽必須做到與企業發展戰略同向、決策同步,與企業經營管理緊密結合。
(二)與弘揚勞模精神相結合。勞動競賽是調動全體職工人人參與管理和創造的有效方式,也是培養人才和發現人才的有效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說,勞動競賽造就勞動模范,勞動模范促進勞動競賽。所以必須注重發現勞模典型,廣泛宣傳勞模的先進事跡和崇高品德,發揮勞模的示范導向作用。
(三)與提高職工整體素質相結合。要著力提高廣大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養、專業技能,使之真正成為企業需要的行家里手,爭做知識型、技能型、復合型職工。
三、深化民主管理,提高企業穩定發展的保障力
開展辦事公開民主管理,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內在要求,是管理監督上水平的重要內涵,是強化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實現民主決策的重要途徑,是有效保障員工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重要舉措。
(一)健全制度。要不斷健全和完善辦事公開民主管理的各項制度,通過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對辦事公開民主管理有關事項進行評議。通過加強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提高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和監督權,最大限度地維護員工合法權益,使工會真正成為員工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切實保障職工的民主權利,充分調動和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開展“建言獻策”活動。工會要運用召開的民主生活會、各類干部職工座談會、設立意見箱、書面提案、網絡職工論壇、合理化建議競賽等多種方式,廣開言路,廣泛征求和聽取職工意見和建議,引導大家運用“找問題”工作法,認真思考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使員工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議和意見,有話可講、有話能講、有地方講。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辦、大家干、大家定、大家管,共同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建言獻力。對積極“建言獻策”的職工給予表彰,對經采納的合理化建議給予獎勵。工會要對征集的提案進行審查、登記、整理,并對提案處理和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反饋。
(三)完善群眾工作機制。建立穩定協調的勞動關系,不斷強化勞動關系的協調力度,切實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化解各種矛盾隱患,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要協助企業黨政妥善處理好員工在改制中的思想問題、認識問題。做好化解矛盾、釋疑解惑的工作,教育和引導廣大員工顧全大局,堅定信心,推進企業和諧發展。
四、狠抓載體建設,提升企業發展活力和凝聚力
企業積極組織職工喜聞樂見的各類文體活動,可以為職工搭建展示形象和溝通交流平臺,提升職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全體人員干事創業的熱情,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結合企業實際,開展文化載體工程建設,對內完善企業文化中心、黨團工會活動中心等載體,對外要通過扶貧濟困等載體,傳播行業文化,樹立行業形象,讓廣大職工充分享受文化發展成果。
(二)廣泛開展文體活動。文體活動須不拘形式,在人們的印象中,文體活動不外乎就是球類、棋牌、健身操、文藝表演之類。除了上述活動之外,還可根據職工群眾的愛好組建運動隊、興趣小組等;也可組織職工開展讀書競賽和科普宣傳等健康向上而且有益提升職工素質的活動,適時組織開展各種活動,營造文化專業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增強行業文化發展活力。
(三)改進文體活動的形式。傳統性的勞動競賽活動,乃至必要的大型的文體活動該搞的還是要搞,關鍵是要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改革方式方法,提倡多樣化。只要是能夠服務于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又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活動,都不失為一種好的形式。因此,文體活動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和職工群眾的喜好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創新,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為企業注入勃勃生機與活力,從而起到內聚力量,外樹形象的作用。
五、深化企業文化管理,提升企業發展的向心力
新形勢下企業文化建設給工會工作拓展了新的領域。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改進工會工作的又一有效載體,要在工會工作中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形式內容,發揮企業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激勵引導的軟約束作用。通過培育企業精神,塑造企業形象,組織開展符合實際、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建設活動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增強職工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使職工把自己的命運與企業的發展緊緊相連。
(一)深入開展企業文化建設。“不等、不靠、不要”是集團公司文化的靈魂,要通過活動宣貫文化,把員工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以及拼搏奉獻、爭先進位的爭創意識引導和歸入企業的共同價值觀之中,真正成為凝聚人心、激發熱情、鼓舞斗志的強大動力。從而為企業發展穩定,職工思想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
(二)切實解決職工困難。工會工作一定要貼近企業、貼近實際、貼近職工生活和工作。要帶著責任,帶著熱情;要真解決困難,也要解決真的困難;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要把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為職工群眾分憂解難,把職工關心的“熱點”和“難點”作為工會工作的重點,真正做一些職工群眾所期盼的、所關心的事情。
(三)不斷加強對職工服務工作。關注員工的物質需求、文化需求和價值需求,從薪酬福利、工作環境、人文關懷、安全保障、學習培訓、職務職稱等方面提供服務,保障員工的合法權利,提供員工發展平臺。通過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體現家人般的人文關懷,化解矛盾壓力,實現隊伍穩定。讓廣大員工分享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從而進一步深化了“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形成服務職工長效機制。
六、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夯實工會工作基礎
工會工作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實把工會真正建設成為職工群眾信賴的“職工之家”。
(一)加強業務學習。工會工作的從業者,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又要有良好的業務本領;要有工會工作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又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這一切,都要通過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和實踐鍛煉來實現,要大力倡導學習型工會組織建設。工會干部要深入基層,結合工作實際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
(二)加強組織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企業工會工作條例》,建立健全工會組織,積極組織開展工會活動。做好工會財務管理和經審工作,收好、用好、管好工會經費,使有限的經費更好地為廣大職工服務。
(三)加強作風建設。強化服務意識,堅持重心下移,切實轉變作風,使工會組織真正成為職工信賴的“家”,使工會干部真正成為職工貼心的人。目前,工會工作上還存在“等、靠”思想,習慣于沿用行政化的手段,部署工作靠開會,指導工作靠發文,推動工作靠活動,了解情況靠匯報。工會組織要改變這種狀況,要通過開展“走動調研”、“交心懇談”等形式,深入基層。多加強指導性工作,講求實效,不要增加基層的負擔,堅決反對搞花架子。
當前,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在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的工會組織能否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服從服務于企業發展的大局中體現新作為,展示新風采,樹立新形象,對于更好地服務職工,凝聚力量,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至關重要,意義重大。這就勢必需要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要科學判斷面臨的形勢,正確分析存在的困難,準確把握發展的機遇,努力轉變工作方法。從而將工會組織建設成為職工依賴的、名副其實的“職工之家”,為國有企業和諧的企業文化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