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琦 馬寶香 (.寶雞市職業技術學院 7000;. 寶雞市渭濱區文化館 7000)
寶雞市現有人口370多萬,預計到2015年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60萬,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5.7%。老年人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群體,隨著身體的衰老,應該說,絕大部分已退出社會主流,進入家庭,頤養天年。但頤養天年絕不可理解為有吃有穿有住有醫而已。人作為高等動物,更有精神要求,只有具備了健康樂觀的心理,覺得活得有意義、很美好、才可能有信心克服困難,戰勝不快,還可以老有所為。老年人無論在家庭、在社會都發揮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動,正可以通過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活動把老年人群組織起來,凝聚起來,為全面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增磚添瓦,廣泛積極的開展各種形式的老年文化活動,對構建和諧社會有以下重要作用。
各類健康向上的老年文化活動,首選學術研究著述、詩詞創作、調查研究、參與者多為學有所長的知識型老人。寶雞市一直堅持創作的老作家、老畫家、老詩人等300多人,其中市作家協會、市朗誦藝術學會,就有200余人,72歲的郭應文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詩集2009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詩集沿用了我國著名詩人艾青生前為他題寫的書名《大樹的熱戀》,該詩集榮獲中華《新國風》詩刊文學創作金獎。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張同吾評價該書:“作者用質樸純情的文字,表現出了自己對人生的見解和情感的積淀,其詩意象明確,意旨明確,感情凝重,在國內頗有影響”。2010年他創作的長詩《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獲世界華語詩人創作獎。散文《北坡紀事》獲《中國作家》金秋筆會一等獎。游離鬧市,獨享寧靜,蝸居書齋,入定忘我,一心筆耕,每有所獲,怡然自得。這是郭應文老師當下創作和生活真實的寫照。他的作品教育和感染著讀者,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態度也深深地影響著周圍人。說到寶雞的歷史研究和文學創作,不得不提的還有今年67歲的霍彥儒老師,他現任寶雞炎帝研究會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近20多年來,先后著、編著、主編出版了《孺子文集》(上下)、《寶雞旅游文化大觀》等20余部著作。共約1000萬字。在《光明日報》《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炎黃文化研究》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文章)130余篇。他主持籌備、召開了“炎帝與漢民族”“炎帝與中國傳統文化”等國際、國內大型學術研討會7次,應邀參加國際、國內有關學術研討會近50次。近年來,先后向寶雞文理學院、市電臺、電視臺等單位職工、干部、學生講座寶雞歷史文化、非物質遺產和寶雞精神等10余場,聽眾達3000余人。霍彥儒的好學、用心、傳道,讓他收獲了今天的成就和尊敬,在廣泛追求利益和效率的今天,這是他對祖先文化和智慧的最好繼承。另外,對所有老年人來說,他們經歷過兩種社會兩種體制的變遷,有豐富人生經驗,通過家庭對子女引導教育,他們教育和傳授給我們的除了生活理念,還有生存的信念以及流淌在血液里的勤勞和堅守。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擁有手藝才能安身立命,相比都市中國鄉村更能感受到手工技藝的溫度。截止2014年寶雞市共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70余人,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并利用傳習所、培訓、親自帶徒等方法授藝。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鳳翔泥塑的代表性傳承人胡深已83歲高齡,為了傳承技藝,還堅持舉辦泥塑培訓班,培訓授藝了50多名學員。2008年,西安美院將他的家作為校外培訓基地,每年有近300多名學生前來學習實踐。此外,他的子女也繼承了他的精湛技藝,都已成為泥塑高手。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樣子,同一雙手在不同時間創作的作品也不相同,鳳翔泥塑無比神秘難以復制,技藝的傳授遵循著口手相傳,心領神會的傳統方式。再如朱雪慧就是寶雞剪紙的優秀代表。她在長期藝術生活中,深入民間,發掘素材,創作了一大批反映關中民俗和重大歷史事件的優秀作品。并利用傳幫帶,傳承剪紙藝術,2008年-2013年期間,利用節假日,在寶雞市各個學校舉辦剪紙藝術初級班,集中培訓8-12歲學員500多名,經過集中講課培訓和個別耐心輔導,使這些學生基本掌握了剪紙藝術基本功,學生們剪出的形態各異的動物、植物、花卉等作品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如果離開了這些傳承者傳承就是一句空話。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是唐詩、宋詞、京劇,它包含著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每一個細節,從這個角度來說非遺傳承人是文化的傳承者,也是社會文明的偉大書寫者。
這類的老年文化活動包括書畫雕塑、音樂舞蹈、戲曲曲藝等多種形式,這些活動參與的人群最多,最具有普遍性、群眾性。寶雞市老年大學是寶雞市設立的公益性老年教學、科普機構。學校開設有:書法、攝影、舞蹈、模特等23個專業。注冊學員2300多名。現已成為寶雞市老年人求知、養生、交友的幸福樂園。學校2012年被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授予“全國老年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學校下設的老年模特班,每期學員有60多人,他們當中最大的已有八十多歲。完全是一支爺爺奶奶級的隊伍。學員們來自各行各業,基本上沒有絲毫的動作基礎,王桂清老師就教他們從背靠墻練站姿開始,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教,經過艱苦的訓練,原來佝僂的身軀變挺拔了,舉手投足也變得優雅了。他們一起學習,一起訓練,時間長了都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模特隊參加過很多表演和比賽,先后榮獲國家、省、市各大老年才藝比賽的一、二、三等獎。2011年他們走進人民大會堂演出,一舉奪得三個金獎,是大賽獲獎最多的業余模特隊。2014年4月他們被中國老年協會文化委員會邀請參加《七彩夕陽》走進臺灣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成了寶雞文化的形象大使。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年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增進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他們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活躍并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而且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