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桃 (石家莊市京劇團 050000)
中國傳統戲曲服裝俗稱“行頭”,屬于“寫意藝術體系”,是一種由生活化服裝加工提煉而成的藝術化服裝。追溯戲曲服裝的起源,自然離不開原始祭祀活動,在那時就有了模擬,有了扮演,也有了扮演者所裝扮用的服飾。就這樣,戲曲服裝作為戲曲中審美客體最直觀的外在形式出現了,它顏色鮮麗奪目,外形夸張精美,似于歷史生活服裝又并非歷史生活服裝,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意象化。
到了京劇鼎盛時期,每當戲曲大家登場演出前,總是以“曬曬”自家的“行頭”而風動一時,觀者則從這些私家的“行頭”置辦中便可猜測出此“角兒”的份量。就像京劇的“四大名旦”,各有各家的壓箱底兒“行頭”,甚至一看這件“行頭”就知道是哪家的戲目了。
例如: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早年因扮演《貴妃醉酒》的楊貴妃時創作的,具有“梅派”特色的鑲邊女蟒(花衫蟒),它著實不同于一般戲班里“關中”女蟒。通常戲曲中的蟒衣是模仿明代蟒衣制成,在明代蟒衣可是皇帝的特賜品。戲曲女蟒有旦角蟒、老旦蟒之分。旦角蟒一般為公主,后妃所穿,底色以紅為主,皇后蟒以明黃為主。脖子上還要圍戴大云肩,墜珍珠吊穗。腰里懸掛玉帶,內里系團花腰包或纏枝牡丹腰包(裙子)。而梅派女蟒卻有湖水藍緞面的鑲邊,鑲邊里錦繡白鶴祥云,金絲纏繞雍容華貴。通體的紅色為基調,除了大幅的丹鳳朝陽外,通通有無數個團花牡丹紋樣綴滿其上,精美別致與眾不同。梅派女蟒下方和袖子下方具是金線粗勾銀絲細嵌的山水紋樣,典雅莊重款款大方。單從這款女蟒就足以看出梅先生的獨具匠心,梅先生在蟒衣基礎上加工美化既保留了蟒衣的基本形狀和穿用范圍,有繼承了中國戲曲服裝追求意境美的傳統,并賦于了更加鮮明的美學特征。所以說成功在于重視細節,一位戲曲大師不光舞臺上表演精湛,對待場上的“行頭”都仔細設計,精心研究,怎么能不成為中國戲曲體系的領軍人物?在梅先生引領戲曲服裝形式革新后,一些戲曲名家也受其影響有了更具有自我特色的戲曲服裝。例如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先生在京劇《狀元媒》中“柴郡主”的女蟒,通體繡滿了“萬字”紋樣,底部的山水也是金線紅底,鳳凰圖樣飛旋其間,更是呈現出一派華貴吉祥。還有杰出的京劇大家周信芳先生,把男蟒進行了革新,并在20年代中期與人開創了戲衣莊,力主戲曲服裝形式的革新。
中國傳統戲曲服裝不光在樣式上具有很強的形式感和形式美,在色彩上還有嚴格的制約性,并充分展示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色彩也是以“為人物的傳神抒情”服務為最高的美學追求目標。例如:從顏色上看蟒袍,分為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指紅、綠、黃、白、黑;下五色指紫、粉、藍、湖、香。在《鍘美案》中“包公”,剛正不阿怒鍘皇家駙馬陳世美為民除害,他在劇中穿黑色蟒,顯示包公的威嚴正義。《單刀會》中的“關羽”,“赤兔馬千山踏遍,青龍刀遮日光寒;鎮荊州成王霸業,保大哥立地西川”。他紅臉臥蠶眉丹鳳眼,象征著關羽的忠正耿直,但他身穿綠色蟒,完全形成鮮明的對比,暗示了他的文武兼備智勇雙全。 《滿江紅》中的“岳飛”,“十年待雪靖康恨,烈烈激懷臣子心。喋血中原傳圣命,不渡黃河痛回軍。”他就穿白蟒扎白靠。英武偉岸,一派大丈夫大英雄氣概。《打金枝》中唐王,因公主刁蠻無理,唐王為平和“家務事”,假意要斬駙馬實則金殿之上官上封官。“這一件蟒龍袍真真可體,這本是你丈母娘親手兒做來的”,唐王身穿黃色繡龍圖樣的蟒袍,這黃蟒在戲曲舞臺上也是唯有皇帝才能穿,實乃皇家御用品。《龍鳳呈祥》中的“劉備”,穿紅鍛金絲的團龍蟒袍,是僅次于黃蟒的王爺將相所用,年歲也偏年輕。
中國戲曲服裝的變形夸張手段異常高明,戲曲藝術中的人物、故事情節都可以隨編劇的豐富想象進行虛構,而唯有服裝不能太離譜。例如:《金玉奴》中“莫稽”,落魄書生淪為乞丐,大風雪天倒臥金玉奴家門前,幸得金玉奴一碗豆汁救下活命,誰知中了狀元后,忘恩負義把金玉奴推落江心淹死。生活中的叫花子,肯定是衣衫襤褸,但戲中的“莫稽”卻穿得挺體面,俗稱富貴衣。這種富貴衣,既能指示乞丐身份,又能給人以獨特的美感,它是“像不像做比成樣”的藝術形式。再如荀派的《紅娘》,雖說是身份是丫環,卻是穿著特制的“古裝衣”。一般丫環穿大坎肩(褲子襖外面為了干活方便罩著的一件長坎肩),經過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荀慧生先生的設計而光鮮動人,繡花長裙配上沙質短襖,綴滿流蘇的披肩,繡花細細腰帶,還有兩根垂至腳踝的長飄帶隨風飄曳,美侖美奐煞是驚艷可人。再如《算糧》中的“王寶釧”,十八年住在寒窯苦苦等待丈夫薛平貴,平日靠挖野菜充饑度日。從堂堂相府三小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錦衣美食卻甘為缺吃少穿的鄉間貧困村婦,她只能穿素色(以青色為主,必須不露脖子)的帶領子的“褶子”,湖水藍鑲邊,下系素腰包(白色無繡花裙子)。有的戲中貧困“寡婦”也必穿此類,以表示生活窘迫,度日艱難。還有一種白色“褶子”,往往是守孝女子所穿,像《李雪梅吊孝》中的“李雪梅”。再如《竇娥冤》中“竇娥”被張驢兒陷害入獄,身穿大紅“罪衣”綁縛法場被斬。還有《玉堂春》中的“蘇三”等等,戲曲中罪犯都是大紅顏色,通體素紅,女犯可有藍白鑲邊,上襖下裙;男凡上襖下褲。這些都源于中國的傳統民俗的折射,殺人是大兇事,為辟邪犯人穿紅,監斬官披紅斗篷,劊子手也穿紅上衣。再如戲曲中的“店小二”都是素色“茶衣”,腰系“腰襟子”,“茶衣”就是平民便服,長過腰短到膝蓋,大襟布衫,一看就是一個干活的伙計。
杰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所說:“真是生活,假是藝術。”假到什么程度才具有強大吸引力和感染力,那就看你怎樣運用智慧,怎樣使觀眾認可形式的存在,并在形式存在中加入“神來一筆”,去增添中國戲曲藝術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