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山東省沾化縣第二中學 256800)
自新的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全國各地的中學都掀起了學習和實踐新課程的熱潮,我們也欣慰的看到,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整個高中美術教學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呈現出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新面貌。在筆者看來,新課程標準最大變化就在于對教學目標的重新認識。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學目標都是圍繞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設置的,過分側重于對學生雙基能力的培養,而美術在帶給學生審美素養和能力提高方面的重要性則被忽視,人為的疏遠了美術學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而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則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了第一位,并將其與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有機聯系起來,統稱為三維目標。直接體現出了對美術教育本質的認知,即真正將美術教育視為了一個學生主動去探索美并獲得美感體驗的過程,體現出了以“審美為核心”這一價值觀。下文中,筆者先是對三個目標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對三者有機的統一進行了思考。
新課程標準在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進行解釋時強調:“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能對審美現象作出獨立的判斷,養成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豐富生活情趣,選擇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理解與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在過去的教學中,更多強調的都是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對于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都是暫時的,也可以在人生的任何一個時期學習,但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不然。高中生正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養成時期,具備良好的審美素養,將對他們一生的發展有著極大的益處,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學會們能夠接受到藝術美的熏陶和潤澤,情感得到豐富和精華,態度得到樹立和端正,價值觀得到明確和強化,并表現出一種積極美好的人生追求,并最終達到以情育人和以美育人的效果,這才是之所以開展美術教育的初衷。
美術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技術。其技術性的一面體現為,當創作者有了創作欲望之后,能夠用美的方式將其表現出來,其本身也是一種美的展現。所以在美術欣賞和創作過程中,是需要以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的。新課程標準中雖然將其放在了第二位,并不是否定其重要性,而是對之前教學中片面做法的一種強調,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那么整個美術教學也就無法展開。比如對現代主義風格繪畫的欣賞,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作為基礎,就很難看明白作品的含義,而如果知道了作者和作品的相關信息,那么則可以更好對作品進行鑒賞。所以知識和技能并不是不重要,只是相關的側重點不再同以往,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區別對待。
對于美術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體驗、探索、合作的過程,新課程標準中將其總結為“過程和方法”,充分體現出了要變革傳統教學模式的決心。傳統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和普通文化課無異,都是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講完了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沒有體現出美術的審美性和情感性特征。所以鑒于美術的這種特征,必須要采用一種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模式,那就是體驗、探究與合作。體驗就是體驗美術中的美,探究則是探索這種美的來源,合作則是在美術欣賞和創造活動中,學會如何在集體中獲得更大的收獲,其不僅關系到美術教學質量的高低,更關系到學生今后一生的發展。
之所以說是三位一體,則可以將其放置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認知。首先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只有具備了學習興趣,為美術作品所吸引,學生們才會以飽滿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來。所以在該階段,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發揮主要作用,教師要利用多種方式和渠道,激發起學生的這種審美欲望。而隨后則進入了具體的學習階段,在該階段,學生既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學習,而且還能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新老知識和技能的交織,共同完成了當下的學習任務。所以在該階段,主要是知識和技能在起作用。而在學習過程中或學習完畢后,探索、合作等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而在學習完之后,則可以對學習內容進行討論。所以在該階段,是過程和方法在起主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三維目標的實現,是貫穿于整個教學始終的,少了任何一個環節,整個教學都難以順利的開展。要求教師要有一種整體觀,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來對待。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受到沖擊最大的就是“知識和技能”,其實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本身并沒有錯,而是錯在一種厚此薄彼和顧此失彼。而在當下的教學實際中,也出現了一個矯枉過正的現象,即將知識和技能目標的實現徹底丟到了一旁,使教學出現了有形式而無內容的現象。要知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知識和技能所起到的都是基礎作用,沒有了知識和技能,另外兩個目標的實現也就無從談起,而這兩個目標實現不了,高中美術教學則又回到了原來的老路上。所以說,應該對知識和技能這個目標都正確的認識,必須反對那種離開“雙基”而孤立地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做法,因為這兩維內涵是依附于知識與技能的發生、發展過程之中的,是學生在探索知識和培養技能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對于教學目標的表述,真正體現出了美術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科學的、符合藝術教育本質規律的目標觀。作為廣大教師來說,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嚴格按照這個三維目標來規范和完善自身的教學行為,使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著教學目標的實現來展開。需要指出的是,高中美術的教學目標雖然在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但是并不代表著每一個教學目標重要性的削弱,恰恰相反,三個目標被前所未有的有機統一在了一起,它們彼此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撐的關系,不能夠顧此時被或厚此薄彼。也希望本文的粗淺研究,能夠給廣大美術教師以啟示和借鑒,使高中美術教學的目標得到更充分、更全面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馮紅梅.美術教學目標表述與問題修正[J].教育與職業,2011(17).
[2]武斌.對中學美術教學培養目標的思考與實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02)
[3]李波.淺談美術欣賞的教學目標[J].群文天地,2012(06).
[4]夏妍.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美術教學的目標[J].美術大觀,2009(09).
[5]顧伶俐.淺談美術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設計[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