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典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250358)
隨著改革開放,外國文化漸漸的交流和滲透,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陶藝形式,有些可能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品位和審美情趣,對我國傳統藝術形式也是一種補償,我們在借鑒的同時,又要尋求適合我們生活和環境的發展途徑。陶瓷藝術要想發展,陶藝教育就是關鍵。下面就陶藝教學對學生品德與修養的影響淺談一、二。
談到陶藝,總有一種令人向往而久遠的氣息震撼著我們。在它的周圍有著一層迷人而優雅的光環籠罩著,讓人欣賞而感到又深不可測的感覺。其實不然,這僅是一種誤解,從學生開始用陶泥做簡單的造型開始,就已獲得了陶藝的樂趣與心靈情操培養的非常自然的關系。陶藝作為一種文化藝術門類,對學生的培養、教育和提高有著積極的潛在功能。陶藝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部分,是審美教育的途徑之一,它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及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創作力及藝術修養的形成和發展。如果教學中失去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教育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也就失去了藝術教育的意義。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是見仁見智的大事。學生的創作力是需要培養的,良好的啟發和引導,可起著催化和激發的功效。同時,教學中要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健康的審美觀。在介紹某些著名陶瓷藝術作品供學生鑒賞與參考的同時,要正確引導學生不能僅僅以該作品可能的售價來判斷它的存在價值,而是應該以它的歷史背景,以及作品的審美價值,或者對當時和以后的陶瓷藝術的發展所產生影響價值來作為參考來衡量的,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美的感受、審美情趣以及價值觀。修身養性早已為古人珍重,陶冶情操正是陶藝精神的體現,而它獨有的魅力正是教育的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方式。創造美于自我,施潔凈于人心。陶藝教學使學生在津津樂道和制作陶藝的陶趣中享受到美與快樂,從而陶冶了美的心靈與情操。
人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一直是受到推崇的人類智慧要素。在陶藝教學中的這一點相當突出,發揮著決不可忽視的潛在作用。在具體的陶藝教學中。要盡可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正確引導學生的創作意識,促進思維觀念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也是陶藝教學的一大收獲。藝術創造的本身是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提煉,同時又高于生活。這就要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的生活環境以及思維方式,從生活中找到審美的情趣,并挖掘出美的素材,才能提高學生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有對美的創作的沖動,從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陶藝教學同時也是很好的愛祖國的教育課。在指導學生欣賞陶藝,介紹我國悠久的陶藝史時,使學生了解了我國是具有悠久的陶瓷藝術發展歷史的文明古國,一個個生動直觀的實例對學生來說就是那簡直就是一堂簡潔易懂的愛國主義的教育課,使之從中拓寬了視野,增加了課外知識及想象空間。
陶藝學習中,對一件陶瓷作品來說,一般都會要經歷多次的嘗試、失敗,在嘗試在失敗直至成功的艱難的過程,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陶藝教學中,就須培養學生要建立樂觀的自信心,勇于面對失敗的勇氣,追求完美的信念以及相互切磋的團結協作的精神。陶藝教學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能掌握理論方面的知識和設計方面的技能而是要從根本上去教育學生、塑造學生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能優化人性,樹立高尚的理想和道德上的追求,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要讓學生樂于運用陶藝技法來展現自己各種美的創意,使陶藝成為一種美好的表現形式。通過陶藝學習,學生能夠從任何角落感受到真、善、美,那些充滿趣味,純潔的作品都會有一股力量使人耳目一新,身心受到震撼。使學生開始即已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的真、善、美及和諧的心境,在寓教于樂中培養了一種健康的心理。
由于現代陶藝是現代文明社會的產物。所以就要要求現代陶藝設計和創作必須符合時代的要求,反映時代風貌,體現時代精神,從而更能適應現代人審美的需求。以往傳統的陶藝更強調瓷器的實用功能,而現代陶藝則更注重瓷器藝術的觀賞性。在工藝方面,常會有意的利用以往傳統陶藝所認定的缺陷并將這種缺陷更加淋漓致盡的加以發揮,比如:縮釉、龜裂、起泡、變形等,而且并不強調過多的裝飾,反而追求泥料本身特有的一種肌理效果,融泥、釉為一體,體現了自身的自然性、隨機性和偶然性。從實用趨向于藝術化、情趣化,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盡可能的在陶器制作中用新的藝術理念、新的審美意蘊能表現出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陶藝作品,獲得回歸自然的感悟,使人的心靈獲得平衡發展。
總之,在開展陶藝教學中,要使學生不僅從陶藝課堂上能學到陶藝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還要對提高學生的素養、靜氣、學習、識史、規范行為習慣、追求完美、培養良好的品行意志,完善藝術修養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陶藝教學既符合學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求,又能充分體現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是一種生動的美育教學。所以,我認為陶藝教學運用得當,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潛在創造能力的開發,而且更有助于學生創造能力、良好的品質、審美取向及藝術修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