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楠老師:
最近想去找你們傾述傾述、咨詢咨詢,可又怕被別人說是精神病,幾次徘徊在門外都沒敢邁進心理援助站心理咨詢室的大門。我真的需要你們的幫助啊!
想來尋求心理幫助的女工Z
想來尋求心理幫助的女工Z:
非常理解你現在兩難的心理處境:渴望心理幫助,又沒有勇氣走進心理咨詢室。在沒有討論你所提的問題前,讓我先給你講一個現象。在美國有一對初戀的人相約后,男方遲到了。他說:“對不起,我被一件突發事件搞昏了頭,我去請教了我的心理醫生,所以來晚了幾分鐘請你原諒,我剛從我的心理醫生那里趕來。”女友不僅原諒了他,而且感到他的男友很有經濟實力和上進心。因為男友不僅有自己的家庭心理醫生,而且能積極地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陷在問題中不可自拔。如果這在中國,女孩子會做出什么反應呢?怕是認為男方有精神病給嚇跑了。這種現象正反映了你目前的心態。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有心理問題能夠想到去尋求心理幫助進行咨詢,這已說明你的認知水平還是比較前衛的。同時又不敢來,這是由于當前國內對“心理咨詢”認識上的一些誤區所致。
心理咨詢以就業指導發端在發達國家已發展了近百年。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才陸續成立了一些心理咨詢機構。多數都設立在精神病院和精神科,由于在一般人心中對精神病還有些忌諱,認為得了精神病不光彩,那些只有心情煩惱而沒有精神病的人都不愿意到精神病院去就診,這在國內和國外都是如此,更何況我國2003年才開始心理咨詢師職業認證,陸續誕生了一些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公眾對心理咨詢服務還不十分熟悉,有心理上的問題還不習慣于找心理咨詢家求助,這種情況近幾年已有所改變。你有顧慮可以理解。
心理咨詢的主要對象是正常人,如果真是得了精神病就不是心理咨詢的范圍了。通常所說的“精神病”是指精神疾病重癥,即精神分裂癥。真正患有精神病的人只占人群的極少數,絕對無任何心理問題和障礙的人也只是極少數。心理咨詢面對的是精神病以外的正常人群,而在正常人群中又分健康與亞健康兩部分。心理咨詢主要是解決亞健康人群的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疑似神經癥。主要是現實社會矛盾引起的心理沖突和煩惱,更多數人的心理困難和自己的適應能力有關,有許多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所以,我們對求助者不稱“病人、患者”而是稱“咨客或來訪者”。現代心理咨詢實際上包括兩個部分,即心理幫助和心理治療。而這兩者都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心理交流來進行的,既保密又安全。
實施幫助的心理咨詢家在中國香港稱“心理輔導員”,在中國臺灣稱“心理咨詢員”,在美國稱“臨床心理學家”或“心理醫生”,在中國大陸稱“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工作者”不一。心理咨詢是掌握了一定心理咨詢和心理技術的專門人才對除精神病以外的求助者進行指導、交流、幫助的過程。
當今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心理咨詢服務已經很普遍。學習效率不高,要請心理咨詢家幫助找原因;小孩子不聽話,家長要向心理咨詢家請教;從事何種職業最合適,要找心理咨詢家商量;入伍、入學考試,也有心理咨詢家參與;夫妻經常吵架,婚姻出現危機,別人也要勸他們找心理咨詢家談談;人際關系出現問題也要尋求心理咨詢家的指導;更不要說有心理困惑和煩惱了,那是首先要找心理咨詢家求助的。
心理咨詢已成為人們日常中的常事,就連比爾蓋茨也曾尋求過心理咨詢家的幫助,心理咨詢服務業已成為受人尊敬的職業。隨著人們心理幫助需求的日益強烈,心理咨詢業定會日臻完善,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需要心理幫助的人們,也會積極利用這一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