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亞非
(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省大同市,037003)
煤炭是同煤集團的第一主業,是企業的立業之基和生存之本,做強做大煤炭主業是同煤集團的第一要務。同煤集團2012年比2011年同期煤炭產量有所增加。但是,同煤集團的煤炭資源正逐步萎縮枯竭,大同本部有些礦井衰老已采至最后盤區,開采效益低,這些礦井將在以后幾年相繼衰減報廢。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同煤集團自身的發展,集團公司積極進行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在大力發展煤炭產業的同時,加大了對非煤產業的投入,延長產業鏈,走綜合發展的道路。同煤集團把電力作為第二主業,通過收購兼并漳澤電力、運城電廠和推進自身電力項目建設兩條路子,大力推進大同、運城、長治三大煤電基地和9個電力項目的建設,以最快的速度壯大產能,提高煤炭的就地轉化效率,努力把同煤集團建設成為山西省最大的煤電一體化新型能源集團。
同煤集團除了第一主業煤炭與第二主業電力外,還涉足機械制造、化工、建筑、貿易、建材等行業。但是,這些經營廠點還沒有形成規模經濟,雖然有少部分行業盈利,但絕大部分行業都是為煤炭生產經營而服務的,對煤炭依賴性較強。
煤炭生產存在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五大自然災害并存的危險性。雖然近年來,同煤集團積極引進應用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努力提高煤炭生產科技含量;同時,在安全方面投入的資金逐年增多,礦井安全裝備水平顯著提高。但煤炭生產畢竟是一個高危行業,由于生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知性以及條件多變性,發生事故的機率較高,因此,同煤集團的安全保障問題仍然非常嚴峻。
同煤集團在煤炭開采過程中,設備的老化及使用周期過長,不能及時更換新裝備造成開采過程中大量的煤炭資源浪費;同時,由于設備不能合理高效地發揮最大功效,而回收成本過高,造成了二次浪費。另外,有些員工的職業素質不高,當員工的操作技能不精、專業知識缺乏時,在煤炭開采整個生產過程中,資源浪費是不可避免的。
同煤集團在煤炭開發過程中排放出瓦斯粉塵、礦井廢水、洗煤水;在煤炭消費過程中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對周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同時,隨著開采強度和開采范圍的加大,地質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主要表現為地面塌陷、地裂縫、水資源破壞、有害氣體溢出等,造成大同礦區生態環境的惡劣,其中地裂縫、水系破壞、空氣嚴重污染等問題非常突出。
截至2012 年11 月份,同煤集團員工總數為171392人,一線生產工人數量約占集團總人數的60.59%,如此龐大數字的一線員工主要是從事煤炭的生產與加工,其技術技能結構單一,跨行業就業能力有限,是制約同煤集團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另外,同煤集團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數量分別僅占集團總人數的3.44%和14.36%,也是制約同煤集團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
安全生產是煤炭行業發展的頭等大事,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一方面,要強化培訓,提高員工及管理人員的素質。同煤集團應對煤礦從業人員嚴把入井考勤關,對其進行安全培訓,促進職工安全素質提升,重點抓好煤礦礦長、安全技術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通過學習及培訓,增強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通過抓實安全思想教育,從思想上全方位打牢安全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煤礦生產裝備。同煤集團在煤炭生產方面應推廣安全高效采掘技術,加大安全設施的開發和投入使用,尤其應在發展采掘機械化和提高支護強度上下功夫。積極引進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引進應用低濃度瓦斯發電機,加強沖擊地壓和煤與瓦斯突出的預測及防治攻關,努力解決制約安全高效生產的技術難題,加快建設煤矸石熱電廠項目,引進粉煤灰制紙漿、制纖維等轉化技術,引進煤焦油深加工技術,提高煤層氣、礦井水和煤矸石的綜合利用效果及綜合利用水平,促進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和諧的生態環境是促進同煤集團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一方面,采用綠色開采方法,其主導思想是實施保護地表的開采技術;另一方面,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對能源及其廢棄物之間形成物料循環,實現產業的共生發展及綜合開發利用,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改善能源終端消費結構,降低煤炭在終端消費中的比重,在煤炭消費中加強推廣使用民用型煤和工業型煤,配備先進的爐具,減少環境污染。
人才是推動同煤集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力量。針對同煤集團的發展實際,需要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和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建立一支能適應煤炭現代化建設、支撐同煤集團兩大主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一方面,多途徑培養人才,發揮同煤集團現有培訓教育資源 (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黨校、技工學校)的優勢,尤其是在一線工人培養中的作用,多開設一些職業技能培訓的課程,通過學習參觀、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的開展,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和熟練程度,從而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同煤集團人力資源的價值。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解決同煤集團生產和科研的難題。另一方面,多渠道引進人才,充分利用煤炭院校的教育資源,制訂煤炭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方案,加強煤炭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鼓勵煤炭院校進行訂單式培養,以委托培養的方式為企業輸送專業技術人才,并積極開展社會招聘工作,從更大的范圍內引進人才,從社會上廣泛招聘人才,并建立吸引人才的機制。
文化是一個企業活的靈魂,組織文化是指組織成員共有的價值共享的體系,它使組織獨具特色,區別于其他組織。用文化的力量打造一流的現代化企業,從而保障同煤集團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實施。一方面,注重煤炭企業戰略文化建設,明確企業的目標。目標是動力,是企業的發展方向,成功的企業都有健全的目標體系、經營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同煤集團現在的發展戰略目標是:走現代化、集團化、潔凈化、多元化、國際化道路,建設商品煤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場投資主體,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大型煤電化能源基地。同煤集團應在現有成果基礎上,把企業的戰略目標、經營理念、核心價值觀和同煤集團的生產經營和組織管理結合起來,建立 “安全文化”、“煤質文化”,把文化真正融入到同煤集團管理過程之中,用文化的力量引導員工的行為,提升員工的凝聚力以及提高企業的執行力。另一方面,注重煤炭企業形象文化建設,樹立同煤集團品牌。煤炭企業要強化品牌意識,重視創新,切實做好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創”,實現煤炭企業名稱、產品、標識三位一體,建立同煤集團視覺識別要素等企業文化體系。深化執行6S行為規范,精心打造煤炭服務文化,通過煤炭服務文化的不斷發展,在社會贏得良好的聲譽,塑造同煤集團自己的強勢品牌,占領煤炭市場。
[1] 金智新,沈玉志等.同煤集團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J].中國煤炭,2007 (5)
[2] 喬天德,菅峰.從神火集團的實踐看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 [J].中國煤炭,2004 (1)
[3] 曾旗.煤炭企業管理 [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