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縣水土保持世行貸款項目辦公室
(貴州 金沙 551800)
金沙縣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東部,處烏蒙山脈與婁山山脈交匯處,地跨長江上游的烏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有漢、苗、彝等15個民族,總人口66萬人,土地總面積2 52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1 109.42 km2,是貴州省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
長江流域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以下簡稱世行項目)是貴州省尤其是金沙縣首次實施的水土保持外資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對于鞏固“長治”工程成果、建設縣級生態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項目的開展不僅拓寬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融資渠道,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而且提供了更多引進、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的機會,為今后開展更為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創造了條件。但在項目實施初期,由于缺乏可借鑒的經驗,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金沙縣水土保持世行貸款項目辦公室(以下簡稱縣項目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轉變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治理模式,充分利用項目養畜扶持、技術支持等獨有特色,全面推進世行項目的順利開展。
2006年10月世行項目在金沙縣正式啟動,經過6年共4期項目的實施,累計投入資金5 767.89萬元,其中利用外資2 260.16萬元,完成了6條小流域90.22 km2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1)竣工項目回訪調查,分析管理存在問題及成因。在第三期世行項目啟動前,縣項目辦組織人員對第一期項目實施的小流域進行回訪調查,發現2007年完成治理的協興小流域工程措施保存較好,坡改梯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使原來跑土跑水跑肥的坡耕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基本農田,同時積極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項目區經濟效益良好;植物措施方面,農村人口外流、農戶投資有限、技術經驗不足等原因導致果樹整形、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日常管理跟不上,造成苗木長勢較差,不能按預期產生經濟效益,影響了參與農戶的積極性。傳統的分散種植、分戶管理是影響世行項目植物措施效益發揮的根本原因。
(2)深入實地分類規劃,廣泛宣傳全面發動。第三期世行項目啟動后,為解決傳統模式中經果林措施農戶分散種植、重建輕管、基礎設施配套不全等問題,縣項目辦與項目社區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的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調查,針對不同地塊初步擬定治理措施,并組織相關農戶座談??h項目辦還在征求參與農戶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組織部分農戶到當地成型的經果林園和四川省蒲江縣茶葉基地參觀學習,調動了項目區農戶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
(3)探索全新治理模式,引導農戶積極參與。引進生態農業公司進入項目區創辦基地,采取項目+農戶+基地的模式,引導農戶利用土地種茶入股建成茶葉基地。公司依托基地出資建加工廠,對茶葉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并利用其成熟的營銷渠道建立穩定的供銷產業鏈,解決了農戶的后顧之憂,調動了他們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目前,項目規劃涉及的所有農戶都主動將土地入股,參與了茶葉基地建設。
(4)規模治理全面配套,項目特色集中體現。項目實施過程中,縣項目辦充分利用項目養畜扶持、技術培訓和全面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優勢,一方面做好茶葉基地規劃、技術指導培訓等服務工作;另一方面與地方政府一起積極引導項目區農戶進行集中連片的規模化種植,解決了傳統農戶分散種植中經果林地塊水利水保設施配套難的問題。比如,在石榴小流域大坡林茶場規劃中,選擇茶場內有泉水出露的自然溝槽,修建小型蓄水山塘4個(蓄水量超4 000 m3)用于茶葉澆灌,深埋式蓄水池2個用于基地生活和茶葉加工用水,修建機耕道、作業便道16.66 km,方便茶葉的管理、采摘和運輸等。
(5)示范治理成效顯著,項目建設全面推進。項目區實施了集中連片的規?;N植,解決傳統經果林措施產生效益慢、保存率低的問題。在世行項目的扶持和帶動下,石榴小流域大坡林茶場已建成綜合配套的高標準茶園近200 hm2,按每年45 000元/hm2的產值計算,全部投產后整個茶園年總產值近900萬元。參與茶葉種植的農戶在經過項目支持的技術培訓后,大部分放棄了外出打工,轉而參與茶場的日常管理。
金沙縣政府加大了對茶產業的扶持力度。在縣、鄉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茶園周邊山頭地塊大部分納入了新的茶園建設范圍,一個連片千頃的茶葉基地正在規劃中。省水保世行項目辦在對石榴小流域進行竣工驗收時,對縣項目辦積極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推進項目順利實施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養畜措施是世行為推進項目建設,給參與農戶因治理水土流失而受到短期損失的一項補助措施,受到了項目區農戶的歡迎。但前期養殖項目實施下來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農戶在積極爭取和參與項目建設的同時,也面臨牲畜無人照料、后期投資不足、缺少防病救治經驗等困擾,有的甚至將畜種轉賣,起不到措施設置應達到的目的??h項目辦和領導小組深入項目區調查分析認為,農村主要勞動力外出務工,家中留守的老人和兒童飼養牲畜存在困難。
在第四期項目后山鄉坎壩小流域工程啟動后,縣項目辦與領導小組針對養畜措施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多次組織農戶座談??h項目辦在茶葉示范基地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幫助項目區參與農戶成立協作組織,共同完成養殖項目。經項目區走訪和農戶推薦,縣項目辦和領導小組邀請當地有養殖經驗、有一定經濟實力、熱心家鄉建設的農戶共同組成了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后山鄉坎壩小流域集中養殖示范基地。該基地采取項目+農戶+協會的形式,日常運轉受縣項目辦、項目鄉村及參與農戶的監督,由受益農戶負責管理并參與利益分成。
從目前的實施情況來看,種植、養殖示范基地的建設取得了以下成績:一是有勞動力的農戶在土地(建養殖場、種植牧草和茶葉等)和牛入股后能參與基地管理獲得工資性報酬以補貼家用,增加了經濟收入,同時茶葉的病蟲害防治和牛的飼養等由基地統一管理,消除了無勞動力和缺錢農戶的后顧之憂;二是種植、養殖示范基地可以通過農戶入股,減少初期土地購買或租賃的大量資金投入,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基地建設上,擴大基地規模,形成集團效應;三是入股農戶可以依托項目優勢,利用項目資金進行茶葉、牧草種植和種畜采購,縣項目辦則利用歐盟贈款技援資金對養殖示范基地的管理人員和參與農戶進行系統培訓,從而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支撐和保證。
種植、養殖示范基地的建設解決了傳統種植、養殖項目分散難管理、經濟效益不高、保存和持續效果差的問題,得到了農戶和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支持。目前,養殖場周圍的廣闊緩坡地均已種上了優質牧草,入場的100戶200頭優質雜交牛長勢良好,其中有23戶農戶的牛已經生下了第一代小牛。直接經濟效益讓項目區農戶得到了實惠,明白了項目實施帶來的好處,從而更加支持和積極參與項目建設。
歐盟贈款技援項目是世行項目的一大特色和亮點。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業和生態建設的力度,大量新增投資項目對金沙縣世行項目的實施造成了沖擊,部分項目區農戶對項目的實施產生了消極情緒,給項目實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縣項目辦積極轉變觀念,挖掘自身優勢,充分利用項目提供歐盟贈款進行技術援助的特點,利用其他項目沒有的技術培訓內容,變被動為主動,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田間培訓與室內授課、集中講解與單獨指導、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等方式,對項目區農戶進行系統培訓,使他們在基本掌握種植和養殖一般技能的同時,對項目的建設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通過對非項目區農戶的邀請培訓,加大了對世行項目的宣傳力度,對項目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世行項目實施初期,按項目執行手冊的要求,縣項目辦從規劃到施工全程按農戶意愿進行。事實證明,農戶的全程參與確實對項目的實施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缺乏組織和引導也會對項目造成干擾。從第三期小流域規劃開始,縣項目辦采取了積極引導、有限參與的模式,通過“先摸清、再規劃,先引導、再參與”等方式,基本解決了農戶參與和項目實際操作之間的矛盾。
世行項目本著“通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系統,扶持當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的宗旨,一改長期以來以生態效益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模式,從項目準備階段就把項目實施與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一體,寓綜合治理于經濟開發之中。從項目執行情況來看,經過綜合治理后的項目區基本達到了項目實施“三增三減三改善”的預期目標,收到了“治理一條流域、改善一鄉環境、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使項目區走上了環境改善、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