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一大批開發建設項目立項上馬,在支撐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個別生產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未能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落實防治措施,隨意傾倒棄土棄渣,造成了嚴重的人為水土流失,并由此帶來滑坡、泥石流等安全隱患。為此,山西省水利廳以高速公路為突破口,于2012年5—7月會同水利部流域機構、省人大對全省2006年以來批復的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落實情況開展了聯合監督執法行動。2013年,省水利廳進行再動員、再部署,于10—12月又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高速公路專項監督執法行動。首先由各市縣對轄區內所有高速公路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摸底和調查取證,在此基礎上,省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分7個組對全省22條高速公路70多處破壞嚴重、執法難度大的棄土棄渣點,又一次開展了水土保持聯合執法檢查,對2012年聯合執法行動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回頭看,對新造成的人為水土流失進行督查和限期整改。
2014年1月7日,全省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工作匯報會在太原召開,7個檢查組匯報了監督檢查情況,11個市匯報了整改情況及下一步行動方案。各檢查組及各市都表示,通過兩次聯合執法檢查,生產建設單位水土保持意識明顯提高,水土保持方案得到進一步落實,侵占河道的棄土棄渣得到清理,拖欠的水土保持補償費得到補繳,一些棄渣場重新做了攔擋措施,一些生產建設單位繳納了罰款,監督檢查取得明顯效果。
會議認為,聯合監督執法檢查對生產建設單位起到了很好的震懾和宣傳作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問題依然不少。會議要求,下一步,全省監督執法工作要常態化、規范化,要從緊、從嚴、從細,要制定詳細的檢查方案和檢查標準,明確和厘清監督、監理、監測、方案編制、建設等各方責任;要加強水保監督機構隊伍建設,按照省編辦《關于規范市縣水土保持監督機構的意見》要求,定性、定編、定級,履行好水土保持法賦予的各項職責;要加大監督管理工作的考核比重,治理、監督兩手都要抓、都要硬,監督工作要占到整個考核比例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