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淑珍
借重用好資本市場推動軍工產業深度融合
■ 趙淑珍
資本市場是軍民兩大領域中產品、技術、市場、品牌、文化五個層次深度融合的基本推手,是軍工產業市場化發展的必由之路。資本市場不僅可以通過證券化方式盤活存量軍工資產、拓寬軍工企業融資渠道,提供高效率的企業并購重組市場,還可以為軍工企業創新機制體制、探索現代企業制度和推動混合所有制提供基礎性平臺,實現軍民兩大領域的合作共贏、協調發展。
習主席曾深刻指出:“進一步做好軍民融合式發展這篇大文章,堅持需求牽引、國家主導,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遵循國際慣例,結合我國軍工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加強資源整合的市場驅動力,解決好當前軍工產業借重用好資本市場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當前推動軍工產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迎接軍工行業產業化發展新高潮的重大舉措。
軍工產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國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反映著國家的強大程度。發展軍工產業不僅能夠強軍安民,也是提升社會經濟總體質量的現實需要。當代世界,資本市場成為西方軍工企業產融結合的基本平臺,也是實現政府調控的主要通道。西方各軍工企業非常重視資本市場,通過產融結合、企業上市、重組整合等措施,聚集高端人才、高端知識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高集成化,實現軍工產品裝備的系統集成創新,并適時適度地向民品轉化,實現軍民領域的合作共贏。有數據顯示,在全球前100大軍工企業中,80%以上是上市公司。政府主要運用軍備采購指揮棒進行需求管理,通過調整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引導軍工產業發展,并在軍工企業困難時扶持,跑偏時剎車。即便是國有化程度較高的法國,軍工企業也從來沒有排斥過資本市場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軍工企業根據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戰略需求,積極拓展軍民融合模式,堅定走市場化道路,實現了一大批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在軍工技術向民用產業轉化上取得了突出成績。但是,我國軍工企業軍民融合的層次、深度依然有限,融資便利、合理估值、激勵到位等資本市場的重大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是軍民兩大領域中產品、技術、市場、品牌、文化五個層次深度融合的基本推手,是軍工產業市場化發展的必由之路。資本市場不僅可以通過證券化方式盤活存量軍工資產、拓寬軍工企業融資渠道,提供高效率的企業并購重組市場,還可以為軍工企業創新機制體制、探索現代企業制度和推動混合所有制提供基礎性平臺,實現軍民兩大領域的合作共贏、協調發展。
政策法規是推動我國軍工行業產業化發展的重大推動力。進入新世紀新時期,2005年國防科工委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實施辦法》,2007年國務院三部門的《關于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關于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的若干意見》頒布實施以來,為軍工行業改制上市進行資本運營、引進民營企業參與軍工生產、提高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效率和國防科技工業運行效率、充分發揮國防科技工業的軍民雙重功能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提供了基本的法規依據。
這些《意見》、《辦法》實施以來,我國軍工行業改制步伐明顯加快,逐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形成了10大軍工集團、70多家上市公司,吸引民營經濟參與國防建設,借助資產重組、并購等資本運營手段調整產權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通過整體上市或引入戰略投資者,使軍工企業在常規的政府補助投入之外,獲得了另一個長期穩定、多元的融資渠道,研發生產能力顯著增強。但是所有制藩籬并沒有徹底破除,迄今為止,上市融資的軍工企業幾乎都是軍工企業的民品公司,真正生產武器裝備的軍工企業寥寥可數。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為推動軍工企業深度介入資本市場,軍工行業著手進行第四次軍工能力調整和企業股份制改造,進一步放寬上市限制。除了極少數核心業務確需保持國有獨資外,其他軍工業務均可上市,激起了資本市場的熱烈響應。2014年6月,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局等單位聯合出臺了簡化軍品市場準入程序的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參與軍隊武器裝備建設。國家政策、產業發展趨勢、軍工資產證券化三項重大利好疊加,實質性軍工資產注入或整體上市步伐明顯加快,一批軍工企業正在醞釀大力度的市場化改革,推動了軍工股擺脫以往“主題投資”的概念炒作,邁向具備中長期的價值化投資階段,資本市場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作用逐步顯現。
受行業特殊性限制,軍工企業改制是國有企業改革中的難點之一,目前已經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全面推動軍工行業改革發展,切實解決好改制上市的四大問題,已成為借重用好資本市場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抓手。
(一)信息披露問題
信息披露問題是影響我國軍工企業改制上市的一個最突出問題。軍工行業的特殊性,民營公司涉軍范圍程度的快速推進,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對涉軍企業信息披露缺乏清晰的界定,造成監管部門信息監管的操作性不強,企業信息披露的監管失位與越位并存,致使上市公司應該公開、及時、充分、真實披露的信息沒有披露;或者監管不到位,不應公開的信息卻被披露。軍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規范、不及時、不對稱現象,與資本市場的“三公”原則相沖突,不僅嚴重影響了軍工上市公司的形象,也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利于投資者了解企業真實情況,難以形成合理的市場定價和股價激勵。
(二)可持續發展問題
軍工行業是我國最晚進入資本市場的國有經濟行業之一。受傳統模式影響,軍工企業發展戰略、管理體制、組織機制、信息披露以及開放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嚴重影響了產業化發展步伐,市場化發育不足,資產證券化率偏低,可持續發展空間受到限制。表現在資本市場上,一是軍工上市公司規模偏小,盈利能力不強;二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屬于完全競爭性行業,只有船舶工業、航空制造業、航天通訊等少數國防重點產業具有優勢;三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軍工企業存在經營效率不高、市場反應不快、創新活力不足等問題;四是大部分軍工上市公司的業務和經營依賴母公司,經營體制未脫離母公司;五是軍工企業大部分優質資產仍集中在集團內部,未注入上市公司,影響到其行業競爭力。
(三)產品定價問題
我國軍工企業現行定價模式,主要遵循1996年制定的《軍品價格管理辦法》,仍采用“成本定價+5%利潤”的定價模式。這一模式顯然無法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不僅不利于軍工企業控制成本,引致企業有做大生產成本的內在沖動,固定利潤率抑制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造成“鞭打快牛”現象,而且軍工產品長期以來的低利潤率,嚴重削弱了軍工企業的綜合發展實力。
(四)改制上市審批問題
一是2007年的《指導意見》對軍工企業改制上市的鼓勵支持力度較大,但配套性政策給出的條件非常嚴格,如對社會投資只給出了范圍過小的放開類項目目錄,限制類和禁止類項目并未公布;混線(軍民混線、戰略和非戰略軍品混線)經營的企業進行分線的難度較大等問題,不利于企業實際操作。二是軍工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存在的事業單位問題、占用土地問題、國家固定資產劃撥問題等,往往成為改制上市的大難題。三是軍工企業改制上市公司時,行業主管部門的前置審批流程耗時過長,極有可能導致企業重組失敗,不僅嚴重影響了軍工企業股改進度,還會給上市公司以及公眾股東帶來重大損失。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規范信息披露行為
信息是資本市場的生命線。為規范我國軍工企業上市信息披露問題,需要軍工管理部門、上市審批部門、資本市場監管部門等多部門通力合作,結合國務院剛剛頒布的《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在《保密法》的框架下盡快完善軍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實施細則,使之制度化、程序化,提高可操作性。一是制訂詳細的軍工企業監管條例、軍工企業上市審批程序規范、軍工企業并購業務的監管及審批程序、軍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準則等法規條例,為軍工資本運作和市場監管提供基本的法規依據。二是充實完善軍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豁免細則及其解釋條款,防止部分軍工類上市公司或者涉及軍品業務的非軍工類上市公司過度利用、濫用信息披露豁免原則,損害投資者權益。三是明確市場監管部門的信息披露監管責任,解決好過度監管或者監管不到位并存的問題。
(二)推行“兩棲”發展戰略,實現軍民深度融合
投資主體多元化、軍事工業民有民營化,是推動軍工行業兩棲制戰略的重要環節。從歐美等發達國家軍工企業產業化運作的經驗看,軍事工業體系可以分解為由三部分構成的金字塔:塔尖是武器裝備主系統承包商,其職能是負責武器系統的總體設計、綜合協調和總裝調試;塔腰是分系統承包商,主要負責分系統和部件的研發,掌握部分關鍵技術;塔底是零配件供應商,主要負責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生產配套。
我國軍工產業也可據此進行分類安排。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應該從過去的軍民產品轉換層次上升到戰略層次,即推進軍工業務投資主體多元化、軍事工業民有民營化的過程。為此,有關部門應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創造條件,突破目前僅限于“塔底”的與軍工業務聯系不多的部分向社會資本開放的局面,貫徹“兩棲”制發展戰略,盡早拿出負面清單,加大核心軍工企業(資產)進入資本市場的開放力度,將目前位于“塔尖”和“塔腰”的十大軍工集團適當向社會資本開放,提高民營資本參與國防工業投資的積極性,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快軍工企業發展的步伐。
(三)區分不同階段,推動多元化資本運作
現代資本市場有許多創新金融工具,可滿足不同軍工企業的資本運作要求。軍工企業應當根據軍工集團整體業務戰略定位,參照波士頓矩陣的戰略分析框架,為各項業務發展選擇相應的資本運作方式。對資金凈流出的“問號業務”可吸引VC、PE的Pre-IPO等進行融資,并通過后續IPO做大做強;現金流充沛的“明星業務”和“現金牛業務”則可以通過再融資、債券等方式,積極進行兼并整合,壯大競爭實力。那些不具備競爭力,集團決定退出的“瘦狗業務”則可以引入私人股權資本進行重組出售,徹底退出該業務領域。鑒于資本市場和資本運作的專業性和復雜性,軍工企業應充分借重中介機構,策劃設計各種資本運作方案。這也是軍工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題中應有之義。
(四)創新定價模式,推行市場化定價
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解決軍工產品定價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盡可能引入競爭,由成本加成定價模式轉變為市場定價模式。市場定價模式概括地說,即相當于行業平均成本加企業生產經營的市場溢價。市場定價既可避免復雜的審價過程和高昂的審價成本,又可確保軍隊買到價低質優的武器裝備,還可促使軍工企業進行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收到“一石三鳥”之效。而對于不具備競爭條件的武器裝備生產領域,則盡可能地在配套環節上引入競爭,放松規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以激勵軍工企業的生產效率。
(五)提升可操作性,加快改制上市步伐
一是進一步擴大放開類社會投資項目目錄,提升《指導意見》的可操作性。弱化對混線軍工企業的分線要求,鼓勵軍工企業資產整體上市,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二是加大軍工事業單位的剝離重整,確保這塊優質資產物盡其才、人盡其用。明確改制上市的軍工企業可以繼續享有國家劃撥固定資產投資、軍品免稅等,而且可以直接投給上市公司。三是進一步放寬軍工上市公司國有股權比例限制等監管尺度,建議主管部門進一步梳理內部審核流程,縮短軍工資產改制上市的審核時間,為軍工企業加快改制上市步伐鋪平道路。
趙淑珍,天津武警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