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個體化健康指導對動態心電圖檢查的意義及實踐*
鄭敏①
目的:探討分析個體化健康指導對動態心電圖檢查的意義及實踐,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方法: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動態心電圖檢查的98例臨床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在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前給予常規指導,觀察組則是給予個體化健康指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檢查效果。結果:觀察組動態心電圖檢查中干擾率、偽差率、監測時間不足22 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生活日志填寫合格率、誘發不適癥狀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個體化健康指導在動態心電圖檢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降低了動態心電圖檢查干擾與偽差的發生率,值得關注并推廣。
個體化健康指導; 動態心電圖; 干擾; 偽差; 臨床價值
目前在臨床上動態心電圖可以在24 h或者是更長時間內對患者的心電信號進行連續地記錄,有助于對患者心臟活動、靜置狀態下的起搏功能進行觀察,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檢出率[1]。近期有文獻[2]報道,在行動態心電圖檢查時對患者展開必要的健康指導,對于改善檢查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出于對個體化健康指導對動態心電圖檢查的意義及實踐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本院收治的行動態心電圖檢查的臨床患者展開了分組指導,并對各組檢查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動態心電圖檢查的98例臨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無明顯溝通障礙,自愿接受臨床研究對象,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49例患者中,男28例,女21例,年齡34~78歲,平均(54.7±12.4)歲;觀察組49例患者中,男27例,女22例,年齡35~78歲,平均(55.1±12.8)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指導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十二通道動態心電圖檢測儀展開24 h檢測。
1.2.1 對照組 在監測前對照組給予一般常規指導,主要內容為記錄生活日志以及交代注意事項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前給予個體化健康指導,具體內容包括如下。
1.2.2.1 日常生活事項指導 對患者檢查前1 d洗澡、穿著棉質舒適的衣物進行指導,避免震動或對記錄儀造成碰撞,避免上肢牽拉大小,遠離電磁爐、理療機、微波爐等強磁場干擾的電器,盡量避免使用手機和電腦,避免跳舞、跳繩、打球等劇烈運動。記錄盒切忌沾水,監測過程中切忌擅自將盒子打開。睡覺姿勢應以平臥或者是右側臥位最為合理,避免對心電監測造成干擾。
1.2.2.2 心理指導 因患者對動態心電圖檢查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很容易出現精神緊張、恐懼憂慮等諸多不良情緒,因此需要對該類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將動態心電圖檢查的相關知識向患者進行講解,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讓患者對各項操作能夠做到充分了解,并積極配合[3]。
1.2.2.3 生活日志填寫指導 將填寫生活日志的重要性向患者進行講解,并指導患者與家屬及時準確地對休息與活動的時間以及情緒的變化進行記錄,并記錄服藥的藥名、時間、劑量以及飲酒與大便情況等。若是出現癥狀,應對癥狀出現的起始時間與結束時間、具體感受與變化等進行詳細記錄,同時注意記錄與活動的關系以及誘發情況等,其能夠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1.2.2.4 不適癥狀誘發的指導 積極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解,對患者臨床資料和相應的輔助檢查結果進行仔細閱讀,依照患者的病情和檢查項目對患者展開運動、癥狀誘發指導。
1.2.2.5 定期隨訪 在患者接受檢查期間定期到病房或者是通過電話進行隨訪,對患者導線、電極連接情況進行了解,若是出現異常及時展開處理,避免造成記錄中斷[4]。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動態心電圖檢查效果,觀察指標包括干擾、偽差、不適癥狀發生率以及生活日志填寫合格率、監測時間等。
1.4 評價標準 動態心電圖全程的干擾與偽差發生率不低于5%者視為陽性,電極/導聯線脫落時間不低于15 min者視為有意義,總監測時間不低于23 h者視為監測完整,存在不適癥狀的誘發以及生活日志記錄及時、詳細、準確者視為合格。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動態心電圖檢查中干擾率、偽差率、監測時間不足22 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生活日志填寫合格率、誘發不適癥狀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的電極/導聯線脫落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動態心電圖檢查效果的比較 例(%)
臨床上動態心電圖檢查價值主要為對常規心電圖檢查不容易發現的異常改變進行記錄觀察,特別是針對一過性心律失常和短暫性心肌缺血的發作等。動態心電圖連續大量的心電信息可以對患者日常活動、臨床癥狀、藥物療效等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充分地反映,對于臨床疑難疾病的鑒別和確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以知道臨床用藥方案的選擇和臨床療效的評估。因此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應引起重視[5]。詳盡的生活日志為對動態心電圖進行分析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曾有文獻[6]報道,監測前經合理有效的健康指導可以提高生活日志填寫的合格率,從而為患者癥狀與活動、情緒以及用藥等方面的關系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在實施動態心電圖監測的過程中,心電圖的偽差與干擾會對監測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研究顯示,在減少心電圖的干擾與偽差后,心電信號會更加地清晰、準確,使分析速度以及結果準確性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在檢查前對患者實施必要的健康指導,檢查過程中定期隨訪,能夠使患者及其家屬對心電圖監測工作引起重視,對監測工作予以積極配合,做到正確填寫生活日志,注意觀察導聯線與電極情況,實現了自主有效完成動態心電監測的效果,并且能夠提高監測結果準確性。
近幾年有文獻[7]報道,在對患者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前展開有效合理的健康指導對于改善檢查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對個體化健康指導對動態心電圖檢查的意義及實踐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98例接受動態心電圖檢查的患者展開了分組指導,通過對比發現,觀察組動態心電圖檢查時干擾率、偽差發生率和監測時間不足22 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生活日志填寫合格率、誘發不適癥狀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8-9]報道結果一致,證實了個體化健康指導在動態心電圖檢查中意義顯著。
在對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指導時,日常生活事項指導可以使人為因素引起的干擾和偽差得以減少,降低了干擾和偽差的發生率,從而保證動態心電圖波形更加容易識別,分析速度也會因此而提高。在對患者實施心理指導時,通過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和問題,可以使患者緊張、焦慮、恐懼心理得以緩解,以實現積極配合檢查,可以耐心地對生活日志進行填寫,為動態心電圖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10-11]。在健康指導中,通過對患者病情以及檢查項目等進行了解,可以實現對患者展開有針對性的不適癥狀的誘發,從而增加不適癥狀誘發率,使異常心電圖檢出率得以提高,對不適癥狀的誘因進行了解,從而指導臨床做出準確診斷,選擇合理治療方案[12]。
綜上所述,在對患者行動態心電圖檢查時,合理的個體化健康指導對于改善動態心電圖檢查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有效減少了干擾、偽差的發生率,延長了檢查時間,提高了生活日志填寫合格率和不適癥狀誘發率,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參考依據,值得臨床對其給予關注并推廣。
[1]金鄂,楊春.個體化健康指導在動態心電圖檢查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9):3748-3749.
[2]蔡曉玉,曹海濤.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無癥狀心肌缺血75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4):5965.
[3]覃學美.12導聯動態心電圖的臨床應用進展[J].內科,2009,4(4):602-604.
[4]侯琳.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6):176-177.
[5]董競琳.冠心病患者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心律失常診斷結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9(36):319-320.
[6]張丹彤,楊永巖,王曉君.動態心電圖偽差的成因及預防[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2,28(1):110-111.
[7]王權明,彭云波,覃永旗.冠心病猝死與心絞痛的癥狀及心電圖規律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0):1702.
[8]代曉莉.60例心電圖U波倒置臨床觀察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8):82-83.
[9]范詠梅,曾晨卉,容志毅,等.平板運動試驗心電圖可疑陽性與冠脈造影結果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9):1-4.
[10]趙緒幸,侯愛華,梁鵬,等.陳舊心電圖圖文消褪問題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8):124-125.
[11]孫輝平.動態心電圖檢查在急診危重病中的診斷價值[J].河北醫學,2011,17(3):358-360.
[12]李繼紅,吳金義,孫平輝.老年心悸患者的動態心電圖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11(6):375-377.
Th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of Individual Health Guidance to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ZHENG Min.
Objective: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of individual health guidance to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in older to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work in the future.Method:98 patients who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normal guidance before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 health guidance.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interference rate,pseudo rate and the proportion of monitoring time less than 22 h in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group,and the life log filling qualified rate and induced discomfort symptoms occur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dividual health guid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can decrease occur rate of interference and pseudo difference.It i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promotio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zhou City,Lianzhou 513400,China
Individual health guidance;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terference; Pseudo difference;Clinical value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5):049-051
清遠市科學技術局(2012B011204102)
①廣東省連州市人民醫院 廣東 連州 513400
鄭敏
10.3969/j.issn.1674-4985.2014.15.018
2014-03-17) (本文編輯: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