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杜增利
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神經內科氣管切開患者中的應用
李紅艷①杜增利①
目的: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神經內科氣管切開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回顧性總結分析本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90例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針對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率及HAMA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神經內科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術后各項臨床癥狀,有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鞏固,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針對性護理干預; 神經內科; 器官切開

神經內科患者通常發病突然,病情危重,患者會伴有呼吸道梗阻以及呼吸困難,因此臨床救治經常要采用氣管切開手術[1]。氣管切開手術能為患者快速建立人工氣道,但也是患者呼吸道直接暴露于外界,對機體氣道正常的加濕、過濾等功能產生影響。有效的術后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緩解患者術后心理負擔,對于患者的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對神經內科氣管切開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90例患者?;颊呷脒x標準為:意識清楚,能夠配合臨床醫生和護士完成本次研究。在研究前均獲取所有患者同意。將上述9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3~65歲,平均(45.16±5.73)歲;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5~63歲,平均(45.21±6.7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主要護理內容是密切監視患者病情發展,對癥進行治療和護理,確?;颊邭夤芮虚_有效,手術后對患者積極進行抗感染預防[3]。觀察組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對意識尚未完全喪失以及意識清醒的患者進行主動的溝通交流,在手術前向患者詳細講解進行器官起開手術的方法以及術中配合的重要性,讓患者對手術治療過程有全面的了解,可以用以往成功的病例對患者進行鼓勵。在進行心理的護理的過程中要從患者的心理因素、身體狀態等方面開展,針對不同患者的特殊精神狀態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4-5]。對于出現不良情緒且意識清醒的患者,可以視情況采用心理疏導、催眠暗示等心理干預方法,幫助患者緩解恐懼和焦慮的不良情緒,避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幫助患者建立積極樂觀的情緒。部分患者在恢復意識的患者由于對疾病的過程了解不充分,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抑郁和焦慮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耐心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療和預后過程,耐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有效的調整狀態。
1.2.2 并發癥護理 器官切開患者在手術后常會出現出血、皮下氣腫、胸悶、呼吸困難等并發癥,在進行護理干預時要針對不同的并發癥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注意嚴密觀察出血先兆。在器官切開術后的1~3周部分患者會出現無名動脈破裂出血,出血發生前一般會有以下先兆:一是氣管套管與脈搏出現一致搏動,二是在患者氣管內發現血性分泌物。護理過程中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上述癥狀,要及時檢查患者患者氣管套管周圍皮膚情況,查找出現異常的原因。對于肝功能異常以及多次輸血的患者,要定期進行肝功能、凝血時間的檢查,及時向患者補充維生素以及凝血因子,必要時可以使用護肝藥物。在對患者進行吸痰時要注意預防損傷,避免損傷患者氣道。還要注意監視患者呼吸情況,注意患者是否出現呼吸困難、氣短及胸悶狀況。皮下氣腫一般會在術后數日自行恢復,不需進行特殊處理,對于嚴重氣胸患者,可以采用胸腔閉式引流進行應對[6]。
1.2.3 術后感染護理 氣管切開導致患者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相同,容易誘發器官及肺部感染,如果患者術前長期使用抗生素,會進一步加大感染的控制難度。如果手術中消毒不嚴格,加之患者術后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導致切口感染的發生。針對上述導致感染的危險因素,臨床護理要注重術后感染的預防。在手術后進行的各項護理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制度,預防交叉感染的發生。要做好病房的空氣凈化和消毒工作,減少患者與外源性感染源的接觸,同時注意保持空氣的濕度,保證患者呼吸道的舒適度。要每日定時對患者手術切口的敷料進行更換,注意無菌操作,可以視情況使用抗生素。在對患者進行吸痰操作時,注意對內管的消毒[7]。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氣管切開后的焦慮程度進行調查,同時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感染率,GCS評分以及HAMA評分情況[8]。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指標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GCS評分、術后感染率以及術后帶管時間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心理狀況及HAMA評分 術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以及HAMA評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心理狀況以及HAMA評分結果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氣管切開手術是治療和搶救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一種重要措施,該手術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傷,術后容易誘發并發癥和感染,同時手術創傷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隨著醫療技術和護理知識的不斷發證,患者情緒和心理因素對氣管切開患者的影響也逐漸受到重視。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患者術后心理負擔和術后并發癥兩個難題,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術后的生理和心理狀況,有效緩解手術創傷給患者帶來的焦慮和緊張等不良情緒,改善患者預后情況[5]。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GCS評分情況、術后感染情況以及術后帶管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及HAMA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及HAMA評分比較() 分
出院前 清醒后 出院前 清醒后 出院前 清醒后觀察組(n=45) 9.8±2.9 6.4±1.2 13.1±2.7 7.8±2.1 22.5±5.9 12.4±3.3對照組(n=45) 9.9±2.8 9.8±2.6 12.8±2.5 11.7±2.2 22.8±6.3 20.8±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軀體性焦慮 精神性焦慮HAMA評分
進行氣管切開手術的患者,在手術操作的刺激下,機體會產生相應的應激源,由此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動態變化,針對手術產生的應激源,臨床護士要注意與患者溝通方式的調整,向患者講解手術配合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術后知曉程度,緩解患者由于過分擔心導致的焦慮和緊張情緒[9-10]。術后感染是氣管切開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通常表現為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針對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在進行護理時要嚴格執行套管消毒制度,注意保持手術切口敷料的清潔,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GCS評分、術后感染率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心理狀況及HAMA評分結果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能夠顯著降低氣管切開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有效改善患者術后心理狀態,提高了氣管切開的治愈率,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臨床護理方法,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 B?sel J, Schiller P, Hacke W, et al.Benefits of early tracheostomy in ventilated stroke patie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 2012, 7(2): 173-182.
[2]鄭肇敏, 楊妹二, 鐘桂芳, 等.吸痰用具對氣管切開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1, 17(7):151-161.
[3] Rabkin J, Ogino M, Goetz R, et al.Tracheostomy with 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ALS patients: Neurologists' roles in the US and Japan[J].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nd Frontotemporal Degeneration,2013, 14(2): 116-123.
[4] Shamim M S, Qadeer M, Murtaza G, et al.Emergency department predictors of tracheostomy in patients with iso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quiring emergency cranial decompression: clinical article[J].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11, 115(5): 1007-1012.
[5]武玉玲, 李艷君.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后醫院感染的影響[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18(2): 53.
[6]趙淑霞.66例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體會[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1, 14(6): 67-68.
[7] Bours G, Speyer R, Lemmens J, et al.Bedside screening tests vs videofluoroscopy or fibre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 to detect 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orders: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9, 65(3): 477-493.
[8]姜繼娜, 韓龍.神經科ICU醫院獲得性感染病原菌及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15(3): 15.
[9]閔柳.氣管切開后氣道出血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131-133.
[10]丁煥發,張利惠,李慧.兩種氣道濕化方法在氣管切開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3):40-41,43.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acheotomy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patients.Method:The data of 90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 after tracheotomy were reviewed. Thos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Using routine nursing and specific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Result: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and HAMA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Neurology department; Tracheotomy
He’nan Coal Coking Coal Central Hospital,Jiaozuo 454000,China
10.3969/j.issn.1674-4985.2014.10.045①河南煤化焦煤中央醫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李紅艷
2014-01-25) (本文編輯:黃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