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森 關健雄
持續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在顱腦損傷術后的應用
李炳森①關健雄①
目的:觀察顱腦損傷開顱術后患者顱內壓(ICP)的變化,探究持續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在顱腦損傷術后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顱腦損傷并進行大骨瓣開顱手術的患者80例,應用硬腦膜下壓力測定法,進行持續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根據觀察結果,判斷顱內傷情、腦水腫情況和指導臨床治療,并觀察其療效。結果:80例患者在顱內壓監測下,7例再次手術;ICP越高,GCS越低;ICP越高,預后越差,6個月后有6例患者死亡。結論:對顱腦損傷患者進行術后持續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有助于監測繼發性腦水腫、及早發現顱內再出血,指導及時調整治療措施,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顱內壓; 監測; 顱腦損傷; 術后

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1]。研究表明,顱腦損傷術后顱內壓(ICP)的增高是病情惡化的重要原因,及時了解顱內壓的變化情況對顱腦損傷治療有指導意義,因此持續有創動態ICP監測已經被廣泛應用[2]。本文通過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進行大骨瓣開顱術后ICP監測的80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探討持續有創動態ICP監測在顱腦損傷術后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來本院進行顱腦損傷治療的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15~75歲,平均(35.23±6.21)歲;所有患者均進行大骨瓣開顱術治療,術中將顱內壓監測傳感器安置于額部硬腦膜下;損傷情況:腦挫裂傷伴出血32例,廣泛腦挫裂傷12例,硬膜下出血15例,外傷性硬膜外出血13例,伴有原發性腦干損傷8例;入院時GCS評分:3~8分53例,9~12分18例,13~15分9例;住院時間為5~131 d,平均(32.15±19.14)d。
1.2 顱內壓監測方法 對所有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的心率、中心靜脈壓、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進行持續監測。手術后應用硬腦膜下壓力測定法對患者ICP進行監測,觀察患者ICP的變化情況,控制在7~13 mm Hg[3]。如果患者發生ICP升高現象,應及時采取有關措施進行降壓或結合具體病情復查頭顱CT。
1.3 ICP評定標準 正常:<15 mm Hg;輕度增高:15~20 mm Hg;中度增高:20~40 mm Hg;重度增高:>40 mm Hg[4]。
1.4 療效判定標準 傷后6個月按GOS治療結果分級,將患者生存狀態分為:良好、中殘、重殘、植物生存以及死亡[5]。
2.1 一般結果 本研究術后第1天ICP正常13例,未使用降顱壓藥物;其余67例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高,應用白蛋白、甘油果糖、甘露醇、速尿等降顱壓藥物,應用時間為3~15 d。所有患者中有7例在監測過程中發現顱內壓突然升高,經復查頭顱CT發現為再發出血,對患者采取了再次手術治療。
2.2 ICP與GCS關系 觀察術后第 l、3、5、7天ICP與GCS的關系,ICP越高,GCS越低,見表1。

表1 顱內壓與GCS關系
2.3 ICP與預后 觀察術后第1天脫水前ICP與6個月后預后的關系,ICP越高,預后越差,見表2。

表2 ICP與預后的關系 例
隨著神經外科監控技術的進步,ICP監測已成為臨床治療創傷性腦損傷疾病的一個重要指標[6]。連續ICP監測可以有效地觀察每個瞬間顱內壓的變化的動態。此前采用創傷性腦損傷后的基礎上觀察和治療,通過神經系統疾病、GCS,等確定病情變化,以確定是否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的實際水平很難準確發現。
3.1 持續ICP 監測有助于病情監測 ICP術后持續的動態觀察,可以幫助檢測遲發性顱內出血以及再出血的早期診斷,并創造條件,再次手術[7]。本研究中,有7例發生在監測中ICP突然增加,通過審查頭顱CT,及時發現再出血和手術,挽救患者的生命,以便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3.2 為降壓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持續監測ICP可以為術后治療提供科學依據,通常控制ICP增高的主要藥物是應用脫水劑,當沒有ICP監測時,通常遵循常規脫水或藥物劑量的臨床使用經驗和周期,可能會有并發癥。如經典的脫水劑:甘露醇,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提高血漿滲透壓。滲透性利尿,從而降低大腦的體積,進而降低ICP水平。因此,甘露醇等脫水藥物使用不當,會使腦水腫病情加重。ICP連續監測通常被認為是脫水藥物的用法、用量的重要科學依據。
當ICP在正常范圍時,不需使用降壓藥物;當ICP出現輕度增高,給予患者20%甘露醇125 mL,每12小時1次[8-9];當顱內壓中度增高,給予患者20%甘露醇125 mL,每8小時1次,使用低溫治療,如有必要,應用白蛋白和速尿[10];嚴重的顱內壓升高時,增加20%甘露醇125 mL,用量為每6小時1次,使用亞低溫治療并給白蛋白和速尿。ICP連續監測,可以有效地減少使用甘露醇,過度使用甘露醇使心臟,腎臟產生不良反應,以及產生水,電解質紊亂及其他損害。
3.3 ICP監測有利于判斷預后 研究發現,ICP的高低與GCS水平成負相關,ICP增高對腦功能有較大影響,ICP越高,患者昏迷越嚴重。如果ICP正常,預后良好;輕度至中度ICP增高,多數患者經有效治療后恢復健康;嚴重的ICP增高,血壓偏低,顱內灌注壓低于60 mm Hg,預后較差。如果ICP>43 mm Hg,說明組織內有顯著腫脹,預后差,多數患者死亡[11];當ICP>60 mm Hg時,患者的死亡率為100%。另外要特別注意術后ICP監測應積極排除其他干擾因素,如避免體溫過高,保持正確的姿勢,保持平靜和穩定,保持呼吸道順暢等。可見,持續動態ICP的監測對于顱腦損傷治療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1]賈軍,鐘天安,黃仕春,等.重型顱腦損傷持續顱內壓的監護及其臨床意義[J].廣東醫學,2004,25(11):1277-1279.
[2]雷鳴.國內關于重型顱腦損傷救治方法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5(3):45-46.
[3]曾春生,荊國杰,姚曉騰,等.有創顱內壓監測在特重型顱腦損傷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9):106-107.
[4]李增惠,只達石,張賽.顱內壓監護在急性中型顱腦損傷患者治療中的意義[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1,2(1):105-106.
[5]楊智勇,溫中華.重型顱腦損傷并高鈉血癥死亡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9(13):58-59.
[6]盛英武,韓德清,陳玉光,等.顱腦損傷損傷的診治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0,3(32):39-40.
[7] Chambers I R,Banister K,Mendelow A D.Intracranial pressure within a develop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Br J Neurosurg,2001,15(2):140-145.
[8]凌英,黃純真.治療重型顱腦損傷50例臨床觀察[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8(3):45-46.
[9]萬劍.76例老年重型顱腦損傷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46-47.
[10]周紅杰,王景周,張僑申,等.腦出血患者腦水腫的無創動態監測[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9,3(17):14-15.
[11]梅海峰,王大鵬.老年顱腦損傷并發低鈉血癥88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0,8(17):22-23.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of patients after craniocerebral injury surger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ynamic continuous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fter craniocerebral injury surgery.Method:80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who
large bone flap craniotomy were selected to make dynamic continuous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intracranial injury and brain edema were judged to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Its treatment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 7 cases of 80 patients received the surgery again unde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f the ICP was higher, the GCS was lower. If ICP was higher, the prognosis was worse. There were 6 patients died after 6 months. Conclusion: Dynamic continuous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for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helps monitor secondary brain edema and early find intracranial rebleeding. And it has the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for guiding and timely adjusting the treatment measure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 After operation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Kaiping City,Kaiping 529300,China
10.3969/j.issn.1674-4985.2014.10.057
①廣東省開平市中心醫院 廣東 開平 529300
李炳森
2013-12-28) (本文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