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越
摘 要: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對中職的財會人才的需要,因而各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也在不斷加大投入并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會計實務》作為會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也是眾多教師關注和改革的課程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會計實務》教學的現狀,然后歸納性總結了《會計實務》教學提升的有效性途徑:教學內容設計需要科學和合理;運用新的教學法,鞏固學生的信心;加大硬件設施的應用,提高教師技能水平。
關鍵詞:會計實務;教學;有效途徑;
會計專業一直是中職商貿類學校的重點專業,而《會計實務》這門專業課是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該門課程教學好壞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以及能否成長為一名適應社會發展的實用型會計人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會計實務》教學不再停留于單純的理論教學,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實用性技能,更加注重培養出高素質、高層次的實用性人才,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彰顯當代財會人才的專業素質,得到社會的認可從而實現其人生的價值。
一、《會計實務》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方法比較呆板。《會計實務》課程教學實操性強,但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依然普遍采用了“書本—板書”的傳統流程來進行相關教學,而僅僅靠課后練習又很難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落實到實際操作的現狀上,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失去興趣與熱情。事實上,在實際的《會計實務》教學中,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地創設情景與案例分析,盡可能模仿真實環境下的會計實務工作,輔助學生深入認識會計實務操作并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二)教學手段信息化不足。《會計實務》教學中,教學手段信息化的處理依然處于比較低的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的處理技術日新月異,財會信息的處理以及資料的整理和收集已經基本實現了電算化。目前來說,雖然許多學校開設了會計模擬實訓的課程,但是大多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階段,電算化的方面實訓不足,使得這種形式下培養的學生電算化能力不足,上崗后難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再者,課堂上教師教學較少運用教學網站、微課等新型信息化手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途徑單一,學習資源匱乏。
(三)師資實踐技能水平不高。教師的資質低下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遇到較大的阻礙。教師的專業技能及課堂經驗這兩方面決定著會計教學課堂的有效性。部分年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經驗,只會單純關注書本的知識,沒有太多實際工作的相關經驗,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只能單純從書本出發,脫離實踐;而另一部分老教師因年齡偏大不愿主動聯系企業加強實踐能力,脫離企業社會實踐,從而造成了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實踐技能水平不高。
二、《會計實務》教學有效性途徑的探索
(一)教學內容設計需要科學和合理。教學內容的設計是提升《會計實務》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每個學生在自身學習的階段對于課程的需求都有著較大的差異,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在學習發展期間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從而提升《會計實務》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在接觸相關課程學習的初期都需要大量正確、科學的理論知識來進行武裝學習,在學習的中后期則需要大量實踐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及理解,從而達到深層次的再認識。因此,作為一個因材施教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各個階段各種需求做出針對性的規劃以及調整,構建一個教學相長的藍圖。
由于《會計實務》課程與《基礎會計》、《出納實務》、《成本會計》、《審計》、《統計學》、《稅法》、《財務會計》學科有關,為提高教學效率,避免知識重復,教學中可以把相關課程進行有效整合,將《會計實務》分為七個項目,并設置相應的教學任務。項目一:出納崗位;項目二:財產物資和核算崗位;項目三:職工薪酬和核算崗位;項目四:成本核算崗位;項目五:收入費用和利潤核算崗位;項目六:資金核算崗位;項目七:總賬崗位,整個課程圍繞職業能力崗位展開教學。
(二)運用新的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信心。會計的起源是生活,會計的職能應該回歸生活進行服務。會計的重點在于滿足生活中的實際需求。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對于會計知識的掌握信心不足。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以更加貼近實際的方式來學習。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地以企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案例來引導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習的激情,最終提升課堂中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學中,筆者采用了崗位教學法,即模擬崗位,用“分崗—輪崗”的方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分崗—輪崗”指的是對會計知識進行綜合性的實務操作,在實施操作時要以班級小組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擔當一定的角色,小組合作共同來完成設計的任務,重點在強調任務驅動之下各個崗位之間的協同合作。當小組完成一定的任務后,各個小組之間的崗位要進行互換,以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和主體性。操作方法是針對訓練資料當中的所要模擬的單位的組織結構、經濟特點以及規模大小等等分別設立不同的工作崗位。如:公司銷售人員、公司會計、倉庫保管員、出納、車間統計人員以及主管會計等等,讓學生們分別擔任其中的不同角色,體會各個不同崗位的職責和任務,并在適當時候進行崗位輪換,確保學生全面掌握崗位技能。
(三)加大硬件設施的應用,提高教師技能水平。《會計實務》教學之中的硬件是學校統一為學生學習提供的設施,如獨特的教具模型等。教師可以精心運用相應的硬件設施,采取演示教學、情景教學、案例教學、崗位教學等教學方法實施教學,以此不斷提高教學技能水平,利用生動直觀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合記憶之中的相關知識,結合已有的認知結構,強化學習的新知識。
參考文獻:
[1]楊利平.《會計實務》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探討[J].時代教育,2014,(10):37-37.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0.033.
[2]王霄雅.高職《會計實務》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2,(8):199.
[3]李霞.《會計實務》教學中“課崗融合”的研究與實踐[J].商業會計,2011,(33):69-71.DOI:10.3969/j.issn.1002-5812.2011.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