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莉
強化三種意識積極引導、科學利用好民政輿情
黃莉莉
新時期新階段,加強輿情監測和引導不僅僅是促進民政輿情良性發展的需要,更是推動民政工作,激發民政改革活力的需要。為此,我們要圍繞中心抓輿情,用好輿情促工作,強化三種意識,積極引導、科學利用輿情,有效推動民政工作創新發展。
一、強化主動意識,積極引導輿情,提升民政工作的“影響力”。民政工作點多面廣任務重,工作落地生根,不僅要靠上面推,更要靠下面抓。輿情具有較強的草根性和傳播輻射力,在推動政策宣講,監督跟進部署落實,尤其在宣傳創新性工作上,其影響作用不容小覷;同時,輿情又具有較強的可導性和二元對立性,搶占輿情高地尤為關鍵。積極主動引導民政輿情,就是要多渠道多手段把自己的聲音變成民眾的聲音,實現樹形象、正視聽、強氛圍,多措并舉推進民政工作。要引導輿情,為落實工作“除障”。民政工作層級較多,無論是政策落地還是部署落實,都有可能面臨宣講不到位、配合不積極等問題。要引導輿情破除工作落實中的信息屏障,讓政策和部署宣講準確到達底層,使群眾理解工作、配合工作;要引導輿情強化民政工作在基層各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升民政工作末端落實質量。要引導輿情,為創新工作“解疑”。工作創新是把雙刃劍,既是民政輿情的“源頭活水”,也會由于誤解帶來“蝴蝶效應”。要引導輿情積極做好創新工作的解疑工作。例如,面對公眾對“以房養老”的誤讀,民政部領導親自出面,通過央視專訪和《人民日報》發表答記者問的方式,解讀政策,回應質疑,收到良好效果。南京在推行“養老院按月繳費制度”時,巧妙給出“促子女常回家看看”的解讀,贏得了社會贊譽。要引導輿情,為亮點工作“點贊”。政績根植于群眾滿意,正面輿情是推進工作的強大動力。要鼓勵各級民政部門和業務處室加強宣傳,讓常規工作有聲音,重點工作出成果,亮點工作出經驗;要加強與媒體的良性互動,讓好政策廣為人知、好措施廣為人用、好經驗廣為人傳、好政績廣為人贊。
二、強化自檢意識,科學利用輿情,增進民政工作的“推動力”。民政輿情數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地民政工作是否積極作為,輿情活躍程度也體現了當地民政部門在政策創新方面是否有所建樹。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輿情這把“標尺”,找好自我坐標,指導改進工作,不斷推動民政工作轉型升級。客觀正視輿情,檢驗反思工作。按照地域、業務分類做好民政輿情精選匯總,把民政輿情作為評價總結工作的有益參考。用輿情的數量和質量,科學評估各單位的實際工作效果,納入年度單位綜合績效評估。認真梳理正面輿情,從中挖掘典型,總結經驗,推進工作。落實輿情責任制,對負面輿情中涉及政策宣講不力、落實不力,工作失職瀆職的,將其納入年終考核體系衡量。對重大負面輿情應對不力,造成重大影響的,追究相關責任。科學吸納輿情,創新改進工作。要把民政輿情作為創新思想的孵化基地。用輿情啟發調研、牽引調研,在群眾關注熱點中找準工作重點,在群眾反映困境中找出創新著力點,在群眾對探索實踐的反饋中調整工作思路。要綜合分析輿情,科學部署工作。要把民政輿情作為統籌工作的科學依據,認真分析自身輿情走勢和分布特點,合理發布政策信息,科學部署工作。在輿情高發期、高發區,應該盡量避免發布敏感性信息、部署敏感性工作,防止發生“連鎖反應”;而有選擇地發布和推行需要社會廣泛關注和參與的創新性工作,以期促成“輿情共振”。對一些探索階段的政策措施,可以通過非官方渠道,通過“放風”的形式刺探輿情,根據輿情反應指導改進和實施。
三、強化溝通意識,積極回應輿情,提升民政工作的“公信力”。輿情反映著民心,承載著信任?;貞浨槭秦瀼攸h的群眾路線的要求,是服務型政府職能轉變的體現,是民政部門構建“公信力”的重要抓手。我們在主導正面輿情的同時,也要積極做好非政府主導性輿情尤其是負面輿情的引導和回應工作,盡量減少負面輿情的產生和發酵。要不斷推進政務信息公開。謠言止于透明。要在落實政務信息公開規定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大某些領域的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從結果公開逐漸走向程序公開、過程公開,在敏感領域,還要建立日常通報制度,使政務公開更加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要做好重點熱點問題解答。輿情的熱點重點,常常就是輿情正負走向的分水嶺。如果解釋到位、辟謠及時、應對得當,一條輿情可以由“負”轉“正”,為工作“加分”;反之,如果應對不力,熱點問題就會演變成輿情風暴。要貫徹落實好新聞發布機制,利用好政風熱線等媒體,定期做好與群眾的溝通互動。要加大轉發力度,深化對熱點重點問題回應聲音的廣泛覆蓋。要積極應對重大負面輿情,做好輿情“軟著陸”。重大負面輿情一般來講是突發的、亟待回應的、急速傳播的,要盡量避免失語下的缺位。各級部門都要建立負面輿情預警機制,盡量做到苗頭早發現、謠言早澄清、問題早整改、矛盾早化解。要針對民政工作業務特點和地區性特點,分類制定負面輿情應對機制,做到平時有預案,臨時有應對,后期有總結。要完善重大事件媒體發布機制,做到信息準確、發布及時、客觀公正。要控制好媒體對負面輿情的關注度,避免再傳播。要立足自身建設,利用好政務微博、微信等手段,打造權威信息發布渠道,及時高效應對輿情。
(作者單位:江蘇省民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