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傳真
近日,陜西省白水縣民政局積極行動,為全縣10個鄉鎮293名城鎮貧困群眾發放了2014年第一次城市醫療救助門診卡。據悉,此次活動開展以來,已為全縣1400余名城市貧困群眾發放救助卡,救助卡金額由原來的1000元、500元兩檔提高為1200元、600元兩檔,此次共發放救助卡293張,發放金額279600萬元。救助對象可持卡、本人證件在定點單位直接取藥治療。
(白水縣民政局 許芳娥 董小芳)
江蘇省射陽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中心開展了“關愛老人,贈送健身器材”活動。據悉,該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中心拿出專項資金近5萬元,購置25輛動感單車、25輛踏步機等健身器材,贈送給全縣25家部門、鎮(區)退休人員管理服務站,并安排專門人員上門安裝,受到全縣退休老同志的歡迎。
(射陽縣民政局辦公室 胡兵 李建霞)
山東省鄒平縣在黛溪、黃山、高新、好生和韓店5個鎮街開展試點,積極打造鄒平“15分鐘養老服務圈”,即車行15分鐘即到老年公寓,步行15分鐘即到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電話15分鐘后即上門服務。按照管辦分離的要求,積極推行公建民營,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參資入股、委托管理等方式管理運營公辦養老機構。
(鄒平縣民政局 侯加昌 李珊珊)
浙江省縉云縣民政局通過“四個開展”積極推進社區建設。開展排查:全縣6個城市社區全面開展“三多”問題排查,建立社區事務準入制度。開展工作室建設:6個城市社區均建立了社區工作室,組織社會工作師和志愿者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服務。開展工作者培訓:積極提高社區工作者職業水平和服務意識,提升社區服務水平。開展懇談會:全面推廣代表懇談會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兩個平臺建設,從而充分發揮社區在創新社會管理、優化公共服務、激發基層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縉云縣民政局 李曉軍 陳呂佳)
近日,安徽省黟縣老齡辦對信息采集錄入工作進行了系統培訓,安排專人進行錄入,加強與公安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對死亡戶和遷出戶進行核減、對空掛戶采取多種渠道,通過電話、入戶、向老居民詢問等多種方式進行采集信息。對部分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安排專人上門收取身份證,鄉鎮、社區還依托各村(社區)對老年人信息進行重新核對,確保老年人信息錄入不漏、不重。順利完成了該縣年滿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的信息采集工作。
(黟縣民政局 唐建華)
近年來,江蘇省盱眙縣把高齡老人長壽津貼發放工作列為民生工作的重要內容,著力提高高齡老人基本生活及養老服務等方面的保障水平。今年,財政預算安排專項資金1370萬元為本縣戶籍80歲以上老人發放尊老金,全縣1.7萬名80歲以上城鄉老人受益。截至目前,已通過“一折通”累計發放尊老金892萬元,得到了社會普遍好評。
(盱眙縣民政局 陳學濤)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縣通過多種形式做好烈士褒揚工作,切實做到優撫工作物質保障與精神撫慰并重。一是加強烈士紀念宣傳:通過走訪烈士家屬、挖掘線索、征集烈士檔案資料來完善、豐富烈士檔案。二是定期走訪慰問烈士家屬,讓每一位烈士家屬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愛和重視。三是逐年提高烈屬的優待標準。該縣2014年烈屬優待金標準為6316元。四是加大烈屬醫療補助力度。烈屬參加醫療保險由政府“買單”,烈屬患慢性病和住院,在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報銷的基礎上,除自理自費部分,按25%比例給予二次報銷補助。
(蕪湖縣民政局 朱雪峰)
為規范公民收養行為,湖北省隨縣民政局按照計生綜治單位職責分工要求,堅持“兩嚴一管”做好收養登記工作:嚴把登記審查關,嚴把“送養關”,加強社會棄嬰的收養登記管理,防止計劃外生育騙取收養登記。從而有效地保障了收養人和被收養人的合法權益。截至目前,2014年受理收養登記11例,已辦理11例。
(隨縣民政局 張純)
湖北省鄖西縣民政局通過采取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審批時限;降低準入門檻,放寬登記條件;簡化登記環節,提升服務質量;發揮評估作用,簡化年檢程序;積極創造條件,開辟網上服務渠道,等一系列措施來助推社會組織發展,著力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創新。
(鄖西縣民政局 賈禮菊)
今年以來,安徽省鳳陽縣始終堅持“管理規范化、服務人性化”的原則,統一為新建敬老院配備電器用品、家具用品、廚房用品、生活用品等,并適時進行更新。各敬老院普遍建立了規范管理制度,出臺了鄉鎮敬老院的考核管理辦法,制定獎懲制度,以考核的方式全面促進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的提升。該縣民政局要求各院拿出少量的資金,鼓勵有能力的院民參與到院務管理中來,促進敬老院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把敬老院建成幸福的“老年樂園”。
(鳳陽縣民政局 李方)
浙江省桐鄉市民政局通過提質、拓展、保障三統籌,打通“96345”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助推服務效益最大化。中心工作人員積極參加全省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業務培訓,對新加盟者實行上崗培訓,促進服務水平的提高。“96345”服務項目在原先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服務類、咨詢類、事務類三大類服務基礎上增加一塊應急聯動類。同時,開展民主評議制和社會監督制,實行優勝劣汰制,保證加盟者隊伍整體素質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桐鄉市民政局 王夢鎣)
為做好來年因災出現的春荒,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江西省泰和縣民政采取多種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春荒救災摸底工作,一是認真開展對今年受災困難群眾調查摸底工作。二是提高認識,規范操作,制定切實可行的救助方案。三是嚴格救災款發放程序。四是加強監督檢查。到目前為止,今年已經發放救災款500萬元,救助災民9861戶,極大程度解決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
(泰和縣民政局 鄒佳)
10月13日是第25個國際減災日,為進一步增強災害風險防范意識,喚起全社會對防災減災的高度重視,提高自救、互救和逃生技能,特別是做好老年人防災減災工作。浙江省玉環縣組織開展了“提升抗災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與減災”的主題宣傳活動。活動當天,該縣民政局、縣老齡委等單位在玉環步行街進行防災減災圖片展示,并在現場開展面對面防災減災知識咨詢服務,期間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500多份、圖片50幅。
(玉環縣民政局肖勇)
甘肅省玉門市民政局今年以來,深入開展“三日工作法”即:街道每周一個社區工作日,領導和干部下沉社區蹲點指導、服務群眾、解決問題;每月一個自查自糾日,組織各社區、站所總結工作、查漏補缺、整改提高;每季度一個交流匯報日,街道班子和社區、站所負責人匯報交流、研究問題、部署工作。全面推行“走動工作法”即:社區黨組織定時間、定人員、定路線、定內容,組織社區干部深入居民家中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每周巡訪到戶、“走、看、聽、問”到人、知情解憂到位,主動詢問居民的冷暖和需求,解決居民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玉門市民政局 方丹)
為進一步提高全縣民政干部的政治業務素質,9月22日至24日,山東省臨朐縣民政局利用3天時間,在縣委黨校舉辦了全縣民政干部培訓班。縣鎮兩級民政工作人員共80多人參加了培訓。培訓班邀請了市民政局、市社工協會和縣紀委、檢察院、財政局、民政局的領導和專家圍繞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政工作、加強民政資金監管、堅持廉潔勤政,以及解決當前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集中輔導授課。
(臨朐縣民政局 張兆江)
今年,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首次打破退役安置的城鄉二元結構,實行城鄉一體、同役同酬的經濟補助政策,即退役士兵自主就業,無論農業或是非農業戶籍,均予發放等額的自主就業一次性安置補助金。具體標準為:義務兵服役滿二周年,均發放一次性安置補助金3萬元,超期服役的每多服一周年兵役增發8000元,每榮獲一次三等功增發2000元。為了更好保障退役士兵的權益,除了發放一次性安置補助金外,國家和地方還為其提供職業技能教育及創業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臺州椒江民政局 顏淼 楊智)
北京市順義區民政局采取五項措施為社會組織排憂解難。一是對行業協會商會、科技類、公益慈善、社區服務等四類社會組織進行直接登記。二是縮短審批時限,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縮短到10個工作日。三是招聘專職人員,為社會組織提供政策調研、評估、購買服務、培訓、人才招聘等服務。四是舉辦社會組織人才專場招聘會解決社會組織人才招聘面臨的難題。五是制定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規劃和具體管理辦法,對全區社會組織黨建給予具體指導。
(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科 王建慧)
湖南省中方縣為進一步發揮退役軍人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采取“1234”方式。建立1個帶動示范點。中方縣將爐亭坳鄉橋亭村的經驗做法作為典型示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覆蓋2個產業項目。中方縣把種植業和養殖業作為退役軍人發展產業項目的重點。形成3級工作機制。“退役軍人之家”建設工作由縣直相關部門給予指導,鄉鎮政府負責組織,村支兩委執行落實。設定4個工作小組。設立產業發展組、扶貧幫困組、治安巡邏組、日常活動組等四個小組,發揮自身優勢,幫助政府解決日常糾紛。
(中方縣民政局 廖凡)
內蒙古自治區奈曼旗民政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級民主監督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確了在推進村級民主監督民主管理中要抓的4項重點工作。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嘎查村黨組織、村委會的職責權限、并同時明確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職責職權,理順嘎查村“三委”關系。通過努力,全旗14個鄉鎮355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共選舉產生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含主任)1157名,初步建立了“村黨支部決策、村委會執行、監委會監督”的互相制約、三位一體的基層權力結構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基層政權建設和社會和諧穩定。
(奈曼旗民政局 寶如格吉瑪)
湖北省建始縣民政局高度重視城鄉低保對象確定操作不規范、核查不到位,少數鄉鎮申請災害救助救濟的村級評議把關不到位,基層民政服務窗口單位政策法規信息公開不到位的問題,加大力度,采取多項措施,從而使“人情保”、“關系保”、“錯保”、“漏保”、“優親厚友”的現象得到緩解;服務收費行為不規范的問題得到解決。
(建始縣民政局 龍長征 劉家國 魏宏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