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訓發(安徽省司法廳副廳長、監獄管理局局長)
加快安徽監獄改革發展步伐的思考
夏訓發(安徽省司法廳副廳長、監獄管理局局長)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深化監獄事業改革注入新的動力。習總書記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對加強監獄內部管理、嚴格規范刑罰執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徽監獄系統以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為動力,緊緊把握新一輪改革發展大勢,不斷增強改革自覺,創新改革路徑,深化改革舉措,著力在繼續深化改革中強化監獄內部管理,努力開創監獄工作科學發展新局面。
新的形勢催生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調“治理思維”在國家、政府和社會層面的全方位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政法工作三大任務。監獄是國家刑罰執行機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不可缺位,也必然在這一進程中達到新的改革高度。安徽監獄工作準確把握形勢要求,進一步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不斷總結和發展改革創新的實踐經驗,更加主動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更加自覺地深化監獄工作改革創新,不斷完善監獄內部管理運行體系。
深化改革需要理念的突破。安徽省監獄系統通過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力求準確把握社會治理創新大局下監獄工作的定位,突破大墻思維,推動從“管理”到“治理”的思維跨越,著力在服務社會治理創新大局中強化監獄內部管理,構建科學完善的監獄管理體系。我們確立了“安全為先、改造為本、依法治理、科學發展”的新型治監理念,在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社會治理創新中充分利用社會優勢資源服務監獄工作,努力實現監獄工作目標與社會發展要求同步,社會治理創新與監獄事業改革同向,著力形成監獄與社會相互融入、有效對接的改革發展新格局。
深化改革需要方式的優化。新形勢下監獄工作改革發展,必須堅持以法治思維為引領,在社會治理創新中深化。我們牢牢抓住依法治理這一主線,堅持以法治方式作為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方式,把公平正義作為監獄工作的基本價值取向,不斷優化監獄行刑模式,提高監獄行刑效果,嚴格規范罪犯減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工作,著力推進執法程序標準化、執行行為規范化、執法監督公開化建設。將法治思維培育、法治方式構建和依法協同治理統一起來,使深化監獄依法治理與服務社會治理創新協調并進同步深化,努力形成嚴格公正文明的依法治監新路徑。
深化改革需要體系的構建。改革進入深水區,面臨著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監獄事業改革同樣進入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攻堅階段,必須更加注重“頂層設計”,特別需要“整體構建”,加快推進制度創新,注重發揮改革合力。對外要抓好對接,監獄內部管理改革要與社會治理創新實現體系對接,促進監獄各項制度更加科學完善。對內要抓好創新協同,立足現代化監獄建設構建改革整體方案,以頂層設計促進創新協同,系統推進改革發展,著力構建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監獄內部管理的新體系。
近年來,安徽監獄系統堅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安全首位意識,著力提升公正執法水平,切實提高教育改造質量,連續9年多無罪犯脫逃得逞,未發生影響全國、全省的重特大監管安全、生產安全事故和公共安全事件。發展的同時,也要深入研究現實問題和瓶頸難題,進一步把握監獄工作的規律特點,尋求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和有效途徑。
從問題出發,找準改革創新起點。現實問題倒逼改革,必須正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抓準改革實踐的起步點。當前,安徽監獄事業發展中還存在基礎不牢、機制不優、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首先,發展基礎薄弱。部分監獄基礎設施陳舊,安防警戒設施老化,監獄整體布局還不夠科學;在基層監區建設、基本制度規范、基礎管理體系等方面還不夠完善,監獄基礎工作正處于爬坡提升的新階段。其次,發展機制滯后。如現有的安全防范模式與目前獄情犯情多變的新態勢已不適應。監獄押犯結構更趨復雜,脫逃、行兇、自殺的風險不斷增大,傳統安全管理體制在應對新挑戰上的不足和問題充分暴露,而我省監獄的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初步運行,現代管理與傳統體制相互磨合,監獄運行機制正處于轉型發展的新階段。第三,發展能力不足。突出表現在一些民警思想觀念落后,面對新的問題,改革創新的意識不強、突破瓶頸的方法不多。民警崗位基本素質、履職基本能力不強,傳統的基本功得不到傳承,現代的新技術不懂得運用。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還存在重點難突破、創新不協同的問題,反映出領導班子和基層民警隊伍深化改革強化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民警隊伍管理正處于能力建設的新階段。
抓路徑優化,提升改革發展成效。把準改革脈搏,還需對癥下藥,必須充分利用現代理念和技術手段,優化創新路徑,提升改革成效,全面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一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助推發展。將警務運行模式創新實踐,持續向轉變監獄執勤模式、優化安防體系等領域深化,推進數字生衛建設、減刑假釋案件網上辦理等領域的信息化應用,以信息化手段加快管理模式變革。二是推進標準化建設夯實基礎。以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以職責清晰化、管理規范化、過程程序化為方向,創新精細化管理制度體系、運行機制,使基礎管理各個環節實現程序化、制度化和標準化,夯實監獄內部管理基層基礎工作,鞏固監獄工作基石。三是建設專業化監獄提升管理。進一步把握新形勢下監管改造工作規律,探索高、中、低度戒備監獄分級建設的科學模式,以分類關押分級改造為方向,研究短刑犯監區等職能性監區和矯治中心等專業性監區的管理模式,嘗試實行嚴管、寬管監區等罪犯分級管理,完善刑罰執行模式,規范刑罰執行程序,建立功能完善、科學文明的監獄建設和管理體系。四是深化隊伍正規化建設增強能力。強化民警崗位基本素質、履職基本能力建設,通過健全完善領導班子和民警隊伍考核評價機制,推動考核機制由定性評價向定量考核轉變,充分發揮考核機制在班子隊伍建設上的牽引作用,進一步提升民警隊伍的工作積極性,為改革發展注入活力。
重協同推進,匯聚改革發展合力。改革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過程中必須注重正確處理好多方面關系,確保形成合力。一是正確處理改革與穩定的關系。改革既要強調“膽子大”,又要強調“步子穩”。如全省監獄實施的限減犯管理、超短刑犯管理、監獄分類管理等,無一不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嚴格科學的充分論證。改革也要注重科學性、連續性,制定的目標措施要充分考慮基層的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二是正確處理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選好工作的突破口,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努力做到以大氣魄策劃大項目、以大力度推動大建設、以大建設拉動大發展,實現安徽監獄工作的整體推進。三是正確處理創新與發展的關系。新型治監理念的確立、新型警務模式的運行、二級管理模式的推行、信息化與監獄工作的深度融合等,都是安徽監獄管理創新的生動實踐,有效提升了監獄內部管理水平。在新一輪改革中,不僅需要繼續以創新引領發展、驅動發展,更應當抓好創新工作協同,促進各項工作的聯動,推動整體工作的發展。四是正確處理監獄與社會的關系。監獄工作社會化是現代監獄發展的趨勢,要樹立與監獄工作社會化相適應的理念,廣泛有效利用社會各種資源,為改造罪犯服務,為罪犯回歸社會服務。同時,要以服務社會治理創新大局為方向,不斷提升監獄內部管理水平,努力實現監獄內部管理與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相同步。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改革創新的長期目標,要使這一長期目標與安徽監獄具體工作對接,轉化為即期目標和具體措施,促進監獄內部管理更加科學更加完善。著力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才能由關鍵環節改革的“一子落”,激發改革棋局的“全盤活”。
著力強化內部管理。樹立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以職責清晰化、管理規范化、過程程序化為方向,創新精細化管理制度體系、運行機制,實現基礎管理各環節程序化、制度化和標準化。推進科學管理。探索罪犯分級分類管理科學模式,規范勤雜事務犯管理,細化限減類罪犯管理教育方法,創新短刑犯管理機制,加強特殊犯群摸排管控。加強與社會醫院共建,拓展罪犯醫療社會化有效途徑。開展罪犯診療分級管理試點,加強三級醫療網絡建設,拓展一卡通系統應用,建設罪犯電子健康檔案,優化生活衛生管理模塊,著力打造“數字生衛”。鞏固基層基礎。深化標準化創建,構建監區精細化管理體系。制定民警工作標準和流程,實現民警職責明晰化、履職流程化。制定罪犯一日改造流程,規范罪犯行為養成。以監管安全精細化管理、堅持民警正規化建設和督察整改常態化機制為抓手,著力構建深化基層基礎建設的長效機制。嚴格規范執法。深化法治示范單位創建,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民警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嚴格規范刑罰執行程序,推進計分考核、減假保案卷網上審理,統一全省監獄減刑假釋辦理標準和幅度,規范辦理標準和程序,深化獄務公開,強化過程監督,構筑程序防火墻,設置執法安全閥。
著力打造改造特色。堅持改造為本,鞏固教育改造質量年成果,不斷深化教育改造安徽特色。突出科學化。整合全省教育改造優勢資源,創新方法手段,突出“頑危犯、限減犯、90后罪犯”等重點人群,深入開展頑危犯示范攻堅活動。繼續推進矯治中心建設,規范矯治項目管理,推進個別化矯治規范化和標準化。探索推進循證矯治,做實心理危機預警、干預,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打造專業化。完善教學質量監測機制,舉辦公開示范教學活動,打造精品課程、品牌講堂,提高教學正規化水平。強化“首席專家團隊、心理咨詢師協會、講師團”建設,試點個別教育雙向約談制度,建立個別教育和講評教育情景考核機制。彰顯社會化。拓展優化“雙向聯系”、監獄開放日等社會化幫教平臺,推進安置幫教無縫對接和接茬幫教,探索建立社會志愿者工作制度,完善罪犯職業技能培訓聯合辦學,探索罪犯教育培訓、心理矯治、就業推介等工作的社會化途徑,依托社會治理創新提升監獄工作社會化水平。
著力提升建設品質。把握新形勢下監管改造工作規律,探索高、中、低度戒備監獄分級建設的科學模式,試點嚴管、寬管監區等罪犯分級管理。科學統籌建設。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高度戒備監獄建設模式,研究規劃全省高、中、低度戒備監獄的基本架構,圍繞監獄分級分類建設,逐步完善監獄總體功能布局。突出完善重點。科學確定資金投入重點單位和重點項目,以重點問題的解決,帶動監獄整體功能優化。重點抓好關鍵安防設施建設,提高安防保障水平。推進信息化應用。統一監獄信息化建設內容、業務需求、技術規范,圍繞全員全案全流程應用目標,推進監獄綜合業務工作平臺、指揮調度平臺的深入應用。加強基礎信息資源庫和遠程幫教探視系統的建設與應用,試點監獄物聯網建設與應用。
著力建設過硬隊伍。按照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民警隊伍。提高履職能力。進一步加強民警隊伍能力素質建設,以民警隊伍正規化建設為載體,推進指揮中心、應急防暴隊和民警方隊建設,突出加強民警履職基本能力、崗位基本功的實戰訓練,打造一支能戰、善戰、敢戰的高素質民警隊伍。錘煉優良作風。堅持政治建警,深入學習貫徹“三嚴三實”等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強化民警隊伍理想信念教育,嚴格政治紀律,增強政治自覺,保持監獄民警隊伍忠誠于黨的政治本色。深化反腐倡廉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觸碰、法律底線不逾越觀念。加強風險防控措施監督檢查,建立不愿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長效機制。構建作風建設常態機制,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成果,加大“四風”問題整治懲戒力度,以鐵的紀律帶出鐵的隊伍,確保公正廉潔文明執法。創新考核機制。探索民警考核機制由定性評價向定量考核轉變,完善領導班子和民警隊伍考核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機制在過硬隊伍建設上的牽引作用。結合實際制定民警量化考核管理辦法,科學確立考核標準及方式,將考核結果與評先評優、選拔任用直接掛鉤。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深化黨建“雙示范”創建,完善基層黨建工作考評體系,推進民主生活會、領導聯系點等常態機制建設,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優化領導班子配置,打造善決策、勇擔當、盡職守、講廉潔的領導集體。
(責任編輯 趙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