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蓉
論檢察職業素養的基本要素
文◎楊蓉*
提升檢察官的職業素養是檢察隊伍建設中的靈魂工程。新時期,檢察工作面臨著現實挑戰,強化隊伍建設成為一個關鍵性問題,支撐著這一中心任務基本層面的是,檢察官的思想境界、執法能力和執法作風,它決定著法律適用乃至檢察權運作的質量和效率,更關乎國家法治命運和走向。
政治品格是檢察官在自我人格中所應具備的基本政治素質,是檢察官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修養及政治鑒別能力和判斷能力的綜合體現。它是業務工作的統帥,是同形形色色犯罪作斗爭的精神支柱,是鑄就高尚人格的靈魂。
(一)檢察官必須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是由檢察機關的職能和檢察官的職責決定的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上層建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行使的是國家的檢察權,執行的是黨的政治任務。強調這個問題的意義在于,檢察官一定要增強國家觀念,明確我們執行的是不是某一個地方、某一個部門或者個人的特殊權力。如果一個檢察官同黨離心離德,不能忠誠于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檢察權就一定會在他的手中走樣變形,成為為少數甚至為個人謀取私利的特權,把國家賦予的權力變成損害國家利益的工具。
依照法律治理國家,是我們黨執掌國家政權的重要形式,就檢察機關和檢察官來說,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集中體現在忠于法律上。堅定的政治信念,則體現在始終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領導。黨的方針、政策集中反映了黨對政法工作的基本政治主張,蘊含著先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內涵,是制定法律的根據,是執行法律的靈魂。黨的領導是對檢察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是對檢察機關是否依法履行法定職責進行的監督和制約,檢察工作中要把黨的領導與嚴格依法辦事,把執行法律與執行黨的政策有機結合起來。
(二)政治上堅定清醒,是檢察工作客觀現實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社會各階層的利益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經濟充滿生機活力的同時,市場經濟利益法則也影響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這種情況下,檢察官難免會受到影響。檢察官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動搖,都可能使執法目標和方向發生錯誤,使手中的執法權力被錯用,影響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多年來,同國外法律制度和思想的接觸,一方面使我們有效地借鑒吸收了其有益的成分,促進了我國立法和執法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各種法治思想的消極影響也不可忽視。有的不從我國國情出發,片面崇尚外國的法律思想和制度,主張全盤照搬照用。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企圖打著依法治國的幌子否定黨對檢察工作的領導,打著司法改革的旗號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利用個案炒作詆毀檢察機關和檢察隊伍形象,企圖在檢察意識形態領域制造混亂和影響,以實現其政治圖謀。
對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用正確的法治理念統一檢察官的執法思想,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堅定不移地堅持我國檢察工作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新任務、新要求,但由于我國幾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觀念的承傳和建國后長期“左傾思潮”的影響,目前我國社會法治理念中仍存在許多問題與偏差,制約和阻滯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當前,我國法治建設中備受關注的問題,一個是“司法腐敗”,另一個則是“執法水平低”,二者都與缺失理性的現代司法觀念有關。
(一)司法觀念非理性化的現實表現
一是重打擊犯罪,輕保護人權。即在價值觀念上,重視刑事法律的懲治功能,忽視其保護人權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的功能。檢察機關被簡單地視為專政工具,國家本位主義傾向嚴重,甚至認為打擊是第一位的,保護是第二位的,強調保障人權會對犯罪打擊不力,為了打擊犯罪,維護社會、集體的安全與穩定,損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乃至被害人的利益是一種必要的代價,出現錯案在所難免。在執法中人權意識淡薄,特權思想濃厚,習慣有罪推定,先入為主,重口供,輕其他證據。重從重從嚴,忽視按照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案件從寬從緩處理。
二是重實體,輕程序。即在執法觀念上,程序工具主義、虛無主義還有很深的影響。不少執法人員認為,只要查清實體問題,案件沒有搞錯,就是依法辦案了,程序違法不算違法。
三是重辦案數量,輕案件質量。即片面追求辦案效率的政績觀,忽視了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為實現“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理想,把批捕率、起訴率等作為衡量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
四是重配合,輕監督制約。法律規定,辦理刑事案件,公、檢、法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但在執法辦案的實踐中,強調配合的多,認為這是關系到與犯罪作斗爭的立場、態度問題,強調形成合力,不敢監督,怕影響關系,照顧面子,搞遷就,放棄法律賦予的把關、監督、糾錯的職責。配合有余,監督不足,有的導致錯案的發生。
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大程度上與一些檢察官的執法理念落后有關。沒有正確的執法理念,再好的制度設計和程序規范在執法實踐中也會被扭曲。
如何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扎根于檢察官頭腦,讓他們在深刻理解、共同感受、真切內化這些法律理念的基礎上,引導和自律執法辦案行為,應當成為檢察隊伍建設共同面臨、必須正視和認真對待的一項重要而極有現實意義的任務。教育和引導廣大檢察干警徹底摒棄那些過時的、錯誤的、不符合法治進步要求的思想和觀念,牢固樹立理性、平和、文明、規范的執法理念,并自覺以之指導執法實踐,從根本上改變檢察機關的執法狀況,提升執法形象,確保冤假錯案不再發生已是當務之急。
(二)重樹司法觀念的理性意識
在司法實踐中,理性的現代司法觀念具體體現為:無罪推定;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保護人權;權利本位;制約公權力;檢察官獨立的判斷;依據依法查明的證據認定事實等[1]?;疽笫窃趫谭ㄟ^程中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規范。我們在從事檢察官培訓時需要注重啟示檢察官自律地將現代司法意識貫穿到自己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當每個人都認識到這個問題并加以改進時,必能造就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
一要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切權力來源于人民,這不僅是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源頭。檢察官應當牢固樹立“公正執法、一心為民”的宗旨,始終不渝地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檢察工作永恒的價值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執法為民,服務社會,必須認真分清和妥善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執法人員要學會善于和正確運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運用平和司法的理念,努力做到及時化解矛盾、消除糾紛、努力減少和消除社會對抗,促進社會穩定。
二要樹立司法民主的理念。司法民主與司法專橫是相對立的。當前倡導司法民主,著重要克服司法神秘主義[2]。實行檢務公開,這是促使檢察工作走向民主化的很好形式,對于吸納來自社會各界對檢察工作的監督,培育檢察人員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以及媒體監督的意識,保證檢察權的運行受到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具有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
三要樹立人權保障的理念。從總體上看,我國已經逐步建立了加強人權保障的基本法律體系,并且從組織形式上也建立了相應的人權保障機制[3]。但是,重義務、輕權利觀念對人權保障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新刑事訴訟法對尊重和保障人權作了許多具體的規定,檢察工作涉及到對公民的人身自由、生命、財產等基本人權的限制與剝奪,更應當牢固樹立打擊犯罪、維護穩定與保障人權并重的觀念。
加強刑事訴訟中對訴訟參與人的人權保障,一是要嚴禁刑訊逼供、超期羈押以及體罰虐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加強對檢察工作中侵犯人權的違法犯罪的查處和責任追究,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二是要從根本上消除部分檢察人員頭腦中固存的“有罪推定”思維定勢,牢固樹立理性、平和、文明、規范的執法理念。三是要嚴格執行修改后《刑事訴訟法》有關非法證據排除等有關規定。堅決把以刑訊逼供、誘供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證據排除在指控犯罪和定案的證據之外。四是要在執法中切實尊重當事人的主體地位,尊重當事人及其家屬的人格尊嚴,體現人文關懷,文明執法,防止擾民害民行為。
(三)廣博的背景知識是司法官樹立現代司法觀念的必要保證
培養現代法律意識,必須具備廣博的背景知識。需要指出,學識并不僅僅意味著學歷,甚至主要不是指學歷,因為檢察官的學識不僅包括法律方面素養,即對法律規范的理解和法律意識,更重要的是指他們在處理法律事務中所必需的社會常識,即對社會生活、人性、價值和利益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一個文化水平低、知識層面窄的檢察官,其理解事物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就必然會受到限制,因而他就很難高質量地完成任務。
檢察官作為國家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他的職責雖然只是打擊犯罪、維護公義,但是各種犯罪的客體卻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出現了諸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商業銀行法、產品質量法、知識產權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許多新興的法律部門,因此,檢察官必須針對本職工作的特點,學習和掌握相關領域的科學知識,以適應現代社會刑事訴訟的需要。例如由于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利用網絡犯罪越來越多,而檢察官如果承辦了此類案件,當然就必須了解和掌握有關網絡的知識。
此外,檢察官還必須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即邏輯的思維方式。檢察官在承辦公訴案件后,在對案件的事實真相進行審查時,首先必須收集和掌握一切與案件的事實真相有關的證據材料。因為要取得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就必須在深入實際調查了解的基礎上,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對之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篩選工作,才能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形成正確的概念、判斷和推理。其次,掌握一定量的證據材料并不能必然地得出正確的結論,還要運用邏輯思維的知識去分析、判斷這些材料。通過邏輯推理和證明來認定案件事實,使之得出正確的、合乎邏輯的結論,形成切合實際的觀點和意見,把出庭支持公訴的工作建立在科學思維的基礎上。再次,當主訴檢察官在法庭上與辯方展開舉證、質證和辯論等活動時,也需要運用邏輯思維的知識來進行科學的論證和反駁。
服務大局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基本理念,不僅規定了法治實踐和檢察工作的方向,使法治實踐和檢察工作的目標更加清晰、內涵更加明確,同時也要求檢察干警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有大局和戰略思維能力,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法治實踐和檢察工作。
(一)缺乏大局觀念在檢察工作中的突出表現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正處在關鍵階段,既是“黃金發展期”和重要戰略機遇期,又是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對敵斗爭復雜的時期。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在一些地方、一些檢察機關的領導和干警中,服務大局的觀念以及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是只講服務經濟建設,忽視或不講服務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二是在執法活動中搞利益驅動或者搞掛牌保護、特殊保護,為了局部利益違法插手經濟糾紛等,有的把地方、部門的局部工作和利益置于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和整體體利益之上。三是存在單純業務觀點,片面理解或割裂檢察工作與大局的關系,缺乏大局觀念和圍繞大局、服務大局的意識,導致執法不作為,職責懈怠,疏于管理,或者機械執法,機械追求法律效果,不重視社會效果。四是有的為了局部利益放棄職責履行,犧牲法治權威,損害檢察機關和檢察隊伍的形象,損害黨和政府的威信,最終影響和妨礙大局。
(二)檢察工作服務大局的目標和任務
檢察機關應對形勢的要求,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最關鍵、最迫切的是要進一步正確認識和把握大局,不斷強化保障服務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沒的措施,全面正確履行職能,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服務大局的重大政治責任。
目前就國內環境而言,“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保持了快速健康的發展。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未來發展面臨不少制約因素和困難。特別是這幾年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雖有所抑制,但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產業結構等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依然存在,成為制約“十二五”時期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資源、科技、人才等瓶頸制約和體制機制障礙等深層次矛盾;從國際環境來看,“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諸多有利條件,但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發展面臨不少制約因素和嚴峻挑戰。
因此,檢察工作服務大局的目標任務,首要的就是要保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局中,經濟建設始終是中心。應當堅決維護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依法打擊各類經濟犯罪活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完善與行政執法等部門的協作機制,積極支持、參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依法保護和鼓勵公平競爭。推動建立健全預防經濟犯罪體系,依法查處征地拆遷、重點工程建設過程中,以及金融、證券等領域出現的侵吞、私分、挪用國有資產犯罪案件,維護國有資產安全,保障改革發展的成果。依法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活動。依法打擊危害各類經濟主體財產安全、影響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調整經濟社會關系,平等保護各種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有利于安心經營、公平競爭和自主創新的法治環境。
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重要組成部分,檢察工作保障服務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必須依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開展對敵斗爭,強化反滲透、反分裂、反恐怖、反竊密、防范處置邪教工作,高度警惕敵對勢力對我思想政治領域的侵蝕,防止各種敵對勢力插手利用我社會熱點問題和人民內部矛盾制造混亂,保障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維護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必須嚴格公正執法,依法保障公民的各種民主權利。積極穩妥地推進檢察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影響,依法保障各項政治體制改革措施的順利實施。
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又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檢察工作保障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依法保障和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順利發展,加強對文化市場的執法管理,依法打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抵御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弘揚科學文化精神,引導群眾形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識別和抵制封建迷信及偽科學的能力,為人民依法享有文化權益提供重要保障。特別要依法打擊盜版行為,查處非法出版物,維護文化市場秩序,依法保障科學、文化工作者的合法權益,保護著作權等不受侵犯,保障良好的創作環境,努力為繁榮文化事業服務。
和諧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戰略需要,建設一個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我們黨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會和諧的產物,法治的功能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具有—致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六個方面的基本特征都與法冶、與檢察工作密切相關,檢察機關和檢察干警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在繼續強調打擊敵人、懲治犯罪的同時,全面發揮預防犯罪、維護公平正義、服務改革發展的職能,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國家檢察官學院教務部主任[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