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知識產權法公法化宜慎行

2014-02-03 16:22:57張富強許健聰
知識產權 2014年2期
關鍵詞:規范法律

張富強 許健聰

知識產權法公法化宜慎行

張富強 許健聰

知識產權法公法化是知識產權法中公法規范類型化擴充的過程,本質上是公權力進一步介入知識產權之創設、保護與限制等方面。該演化趨勢根源于知識產權法的“立法彈性”而直接為各國的公共利益需求所催生。但由于“政府失靈”無法避免,知識產權法公法化趨勢也可能引發政府過度干預的弊端,因而對待這一趨勢應當慎之又慎,宜完善現行立法規制政府對知識產權領域的介入,具體可從“過程中”與“程度上”兩方面把握公法化的應然規限,以在實踐中切實防范知識產權權利限制性法律規范的泛濫而構成對私權的侵害。

知識產權法 公法化趨勢 公權力

自近代由封建特權嬗變為資本主義財產權以來,知識產權始終以私權形式存在,知識產權法亦屬私法,但知識產權法具有多元功能而非僅為保護私權而存在??缛胫R經濟時代,公權力日益廣泛介入知識產權領域,致使世界各國呈現知識產權法公法化的趨勢。有鑒于此,有必要厘清這一趨勢到底因循何種規律?當前知識產權立法應如何應對?對于公權力介入又如何加以有效的規限?

一、知識產權法公法化涵義之我見

“知識產權法公法化”與傳統私法公法化有著緊密聯系,本質上均為公權力對私法領域的介入。然而,通過對其內涵和外延的深層次剖析,可發現知識產權法公法化亦有特殊之處。

(一)研究范式:公法與私法的二元劃分

公、私法的二元劃分根源于歷史上國家法的出現。廣義來說,國家法有兩種,一是直接的國家法,另一是本屬于其他社會的法,因國家為保持法的秩序對之加以保護監督而同時又為國家法的法a[日]美濃布達吉著:《公法與私法》,黃馮明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頁。公、私法分別對應直接的和間接的國家法。公法是應私法對強有力公權力之需求而產生的,其應與公權力的出現和行使直接相關,故而區分公、私法的根本界限在于所調整的法律關系中是否有主體須運用公權力。

公法與私法呈現出從分化到相對融合的發展規律。公法、私法起初處于雜糅狀態,隨著西方商品經濟和市民社會的發育,以追逐私人利益及保護私人財產權為目標的市民階層不斷呼求私法自治。b參見方朝暉:《市民社會的兩個傳統及其在現代的匯合》,載《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第100頁。而至20世紀,貧富對立、勞工危機及環境污染等問題日趨尖銳,國家介入乃大勢所趨。c參見田喜清:《私法公法化問題研究》,載《政治與法律》2011年第11期,第85頁??缛?1世紀,以公權方法為特征的公法規范日益向傳統私法領域滲透并給予私權一定限制,私法公法化趨勢日益突出。畢竟,對自由的真正保障還需要利用公權力阻止一些人對另一些人權利的侵害d[德]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曹衛東等譯,學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頁。,私法公法化根本上是為優化整體效益而具有正當性。況且,當前民主政治與立法技術已有顯著進步,實現公、私法功能上的互補也頗為可行。

公、私法的相對融合致使許多法律部門越來越難以簡單劃歸公法或私法。鑒于此,應將公、私法劃分的研究單位由法律部門細化為法律規范。研究也應致力于促進公、私法規范的專業化發展,使二者在調整復雜社會關系的過程中實現協調互補。

(二)內涵澄清:公權力的進一步介入

本文認為,知識產權法公法化是指國家為增進知識產品e為行文的簡潔性,本文以“知識產品”代稱“知識產權客體”。的社會效益而使公權力更廣泛地介入知識產權的創設、保護和限制等方面,使知識產權法公法規范逐漸擴充、公法特性進一步增強的過程。對此,可從以下幾方面把握其內涵:

1.是知識產權公法特性逐漸增強的過程

與傳統私法從純粹的“私法自治”到國家適度干預的演進過程不同,知識產權法公法化直接奠基于權利產生的歷史背景,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衍生出新的形態。f參見吳漢東:《關于知識產權私權屬性的再認識——兼評“知識產權公權化”理論》,載《社會科學》2005年第10期。近代知識產權的立法過程,實質上是知識產權作為封建特許權向資本主義財產權嬗變的過程,公權力的干預只是從行政權擴展至立法權,知識產權法自產生伊始即具些許公法特性,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得到逐漸的增強。

2.直接目標具有復合性

傳統私法公法化的直接目標是運用公權力限制私法自治,更多地出于克服或彌補私法缺陷、防止私權濫用的“消極性”考慮。知識產權法公法化的直接目標則具有復合性,除限制知識產權外,還包括加強知識產權的創設、保護和宏觀管理等。一方面,公權力須采取“作為”的方式才能有效地賦予并保障知識產權適當的壟斷性,在侵權利潤和手段不斷增加的當今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知識產權已逐步成為核心競爭要素,運用公權力對其進行宏觀管理更是國家促進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手段??梢?,知識產權法公法化更多是出于促進知識產品社會效益的“積極性”考慮。

3.并不意味著知識產權公權化

此所稱公權和私權,是指公權利與私權利。公、私權利的區別與相關主體是否須運用公權力有關,更確切地說是義務主體是否須運用公權力,畢竟權利主體并無作為或不作為之需要。g關于公權利、公 權力和私權利的關系,我們認 為,國家由于人民 的契約及部 分權利的讓渡而誕 生,得人民 的授權依法行使公 權力,但主權依然在民。當國家違背契約濫用公權力而侵害人民公權利時,人民可以依憑主權收回曾賦予的權力。可見,公權利是與公權力相對應并與私權利相區別的概念,是指人民在國家共同體事務中所享有的、要求公機關作為或不作為的權利,公權利主體則是公權力的施與對象,在受力之時,得為自己主張一定法律上的利益。公權力是指經人民授權而組成的公共機關為生產、分配和提供人民所必需的“公共產品”而對共同體事務進行決策、立法和執行的權力,即在本質上是為維護和增進人民公權利和人民個人私權利而設的權力,但同時也具有異化的特質。私權利是指人民個人的權利,其行使并不直接依賴于公權力的作用,反而在公權力發生異化或濫用時最易遭遇侵害。知識產權的義務主體只須履行普通的不作為義務,顯然是無需運用公權力的一般民事主體,知識產權當然屬于私權。知識產權的私權性與知識產權法的公法化也并不矛盾,因為知識產權法不但調整知識產權法律關系,還調整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公法法律關系,如賦予公民專利、商標申請權等公權利。

(三)外延梳理:公法規范的類型化擴充

根據所調整法律關系內容的不同,可將知識產權法律規范縱向劃分h與縱向劃分對應,知識產權法的橫向劃分是以知識產權的客體類型為標準的。為知識產權創設、政府保護、實施交易、權利限制以及權利救濟五類法律規范。其中,實施交易法律規范屬于私法規范,其余則是為服務于實施交易而衍生的公法規范。公法化趨勢便體現于知識產權創設、政府保護與權利限制法律規范的擴充中,而權利救濟法律規范與傳統私法領域并無大異且相對穩定,故本文僅對前三者加以探討。

1.知識產權創設法律規范的擴充

知識產權創設法律規范的作用在于運用公權力壟斷知識產品的特定支配方式,其擴充趨勢主要表現為知識產權保護范圍(主要包括權能與客體)的不斷擴大,且在當代尤為突出。著作權的權能起初僅限于復制權,如今已擴充至播放權、改編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新型權能,其客體也從最先的文字作品擴充到攝影作品、電影作品、數據庫等新型作品。特定的計算機程序和基因信息納入專利保護,則是專利權擴充較有代表性的事例。在商標法領域,反淡化保護及商標權在網絡空間的擴充則已成為學術探討的熱點。此外,各種新型的知識產權在世界范圍內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2.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法律規范的擴充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法律規范規定了相關的行政管理、執法保護和宏觀戰略制度,其實質是政府職能部門運用公權主動保護知識產權并促進其效益的充分發揮。隨著知識產權執法、管理重要性日益提升,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法律規范呈現出不斷擴充的趨勢。從微觀層面論,科技與商業的發展不斷沖擊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迫使執法保護逐漸由被動走向主動,從事后處罰和事后補救拓展到事前預防和事中規范。i參見曲三強、張洪波:《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研究》,載《政法論叢》2011年第3期,第60~61頁。從宏觀層面論,“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知識的產業化,知識產業化的核心就是知識的產權化”j孫海龍:《知識產權公權化理論的解讀和反思》,載《法律科學》2007年第5期,第81頁。,為在全球競爭中獲得優勢,各國紛紛制定知識產權戰略,而財政金融政策支持、技術標準制定、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等方面所涉及的法律關系均遠超出私法規范的調整范圍。

3.知識產權權利限制法律規范的擴充

知識產權內、外部限制的增多構成了權利限制法律規范的擴充趨勢。內部限制主要包括對知識產權期限、范圍和權能的限制,其增量集中在合理使用、法定許可、強制許可等限制權能的方式上。外部限制的加強則集中于競爭法領域。如歐盟競爭法就確立了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中“存在權”與“使用權”的相區別、權利耗盡等原則。k王先林:《若干國家和地區對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控制》,載《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第156頁。在我國則表現為競爭法對濫用知識產權行為之規制從無到有、從類比適用到專門規定的擴充趨勢。

二、知識產權法公法化的內在機理

根源于知識產品的信息屬性,知識產權法“立法彈性”巨大,為其劇烈變化創造了可能。當代各國的公共利益需求,則直接推動了知識產權法的公法化。但知識產權法公法化也面臨“政府失靈”的危險,故不可放任其自由或無限地發展,而應明確其應然歸屬當是一種受規限的公法化。

(一)演化機理:“立法彈性”與時代需求

首先,知識產權法的“立法彈性”為其公法化創造了可能性。關于知識產權的內涵,本文認同“知識產權是民事主體對特定有用信息的法定財產權和精神權”l粟源:《知識產權的哲學、經濟學和法學分析》,載《知識產權》2008年第5期,第6頁。的觀點,由此認為,知識產權客體本質上為特定有用信息。客觀事物最上位的概念只有物質和信息,而知識產權的客體顯然不能歸入物質的范疇,而應以信息為共同上位概念。知識產品的信息屬性使其具有可被無窮復制傳播、不因使用而消耗等物理特征。在公開且未受法律特別保護時,符合經濟學上公共物品的特征,可能導致該領域的“公地悲劇”。為避免上述情況,須運用公權力壟斷知識產品的某種支配方式,并將該壟斷權賦予特定的權利人??梢?,知識產品的信息屬性決定了知識產權財產權具有法律創設性,這決定了立法必須考慮產權界定的相關問題,立法者因而具有較大的發揮空間。此外,配套的行政管理與執法也需求甚大,且在管理方式和執法強度上均存在多種選擇。這些都決定了知識產權法具有巨大的“立法彈性”,而構成了知識產權法頻繁變革的基礎。

其次,因具備可塑性且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知識產權法被注入了較強的工具理性而具有一定的公共政策意味,公共利益需求自然成為其公法化的直接動力。在國內層面,公共利益最大化有賴于知識產權領域利益平衡的實現。今之科技飛躍及商業發展正在不斷打破原有利益格局,迫切需要公權力的適當介入予以協調。在存量利益上m制定法律時的既存的利益可稱為存量利益,此后產生的利益則可稱為增量利益,但增量利益在下一次法律修改時則轉變為存量利益,二者是相對的概念。,一方面,鑒于侵權手段日漸多樣化、侵權成本日益降低,亟需加強執法機關的主動性保護以維持原有利益平衡。另一方面,鑒于私人與公眾利益之間的平衡開始出現朝著以犧牲公共福利為代價支持私人利益的方向大幅度傾斜n參見[美]蘇姍·K·塞爾:《私權、公法——知識產權的全球化》,董剛、周超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7頁。的走向,亟需適時更新現有的知識產權約束機制。在增量利益上,新型知識產品的層出不窮、原有知識產品利用方式的不斷翻新,客觀上需要創設新型權利或權能以切實緩和對增量利益的無序爭奪。在國際層面,知識產品的無國界流動與知識產權地域性之間的矛盾,推動著知識產權法全球化o指以簽訂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條約為基礎形成一系列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標準的知識產權法的趨同化現象和過程。參見馮曉青主編:《全球化與知識產權保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頁。的進程,使知識產權法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得以不斷提升,愈來愈多的國家開始積極制定知識產權戰略,公權力日趨廣泛地介入知識產權領域。

(二)固有局限:無法克服的“政府失靈”

知識產權法公法化固然有助于知識產權戰略在國家層面得到快速推進,但也有可能引發政府的過度干預。國際上知識產權領域中“政府失靈”現象也確實比比皆是,特別在行政權力過度強勢、掌控各種資源較多、計劃性較強的國家,一旦政府失靈,其弊端將遠遠超過由市場失靈帶來的損害。p參見張富強:《論國際金融危機下現代責任政府的構建——兼析經濟法的雙重歷史使命》,載《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第247~248頁。故公權力對知識產權領域的介入雖不無裨益,卻也有可能放大“政府失靈”的不利影響,制約著公法化的良性發展。

主觀方面,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皆是“理性經濟人”,同樣有著尋求自身利益的行為目標,與知識產權法公法化所追求的公共利益目標并非始終一致。根據公共選擇理論,只要知識產權的運營存在著獲得經濟利益的巨大機會,知識產權法公法化的過程就必然會蘊含著公權力被濫用的巨大風險。在這方面,美國“米老鼠保護法”的出臺便是私人集團游說立法機關導致公權力被濫用的典型事例。q1988年美國國會通過《松尼波諾著作權保護期限延長法》,顯然是迪斯尼公司游說并促使國會議員們充當該利益集團代言人的結果。參見金海軍:《知識產權的界限劃在哪里——〈知識產權法的經濟結構〉再讀記》,載《電子知識產權》2005年第12期,第52頁。此外,當今世界,相關國家在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并推出多種知識產權優惠政策,實際上也為權力尋租和腐敗提供了可能的利益源泉。

客觀方面,知識產權領域公權主體的效率缺失更為突出。首先,知識產權涉及經濟、文化、生活領域的各個方面,公權主體信息嚴重不完全,其決策缺乏詳實的根據。而在既有信息的基礎上,其宏觀決策智慧也是有限的,特別是在衡量公共利益等方面。其次,公權主體專業性有限,即使也在與時俱進,卻仍遠不及知識產品、商業模式和網絡創新專業化的發展,致使其干預效率低下。最后,政策的時滯性也對知識產權的宏觀保護管理產生負面影響,且知識產權領域的復雜性更使政策時滯尤為嚴重。例如,2002年起美國對華的337調查案件急劇增加而嚴重影響我國出口貿易,有關部門即開始積極研究對策,但直至2010年我國竟連續9年成為該調查的最大受害國。r參見李萍:《應對中美貿易中知識產權壁壘的策略》,載《經濟縱橫》2011年第10期,第7頁。

(三)應然規限:過程與程度的雙重底線

顯然,在知識產權法的公法化進程中,“政府失靈”的出現極有可能大幅地增加公法化的成本,特別是公權力的不當干預或過度干預必然帶來知識產品社會配置的低效率。這就意味著知識產權法公法化應當被依法規限,應在“過程中”和“程度上”為其設定不能逾越的底線。

1.對公權力的介入設限

在知識產權法公法化的過程中,應對公權力的進一步介入設置一定的“準入門檻”。首先,必須明確公權力介入的前提是存在確定的公共利益需求,禁止公權力僅依據宏觀模糊的公共利益而進行干預。其次,對于公權力介入及運作的過程,應當完善程序立法予以規范,建立公開透明的執法程序、專業高效的行政復議程序以及獨立公正的行政訴訟程序,確保公權力運作的公開性和正當性。第三,對于公權力介入的效益,應定期進行調查評估并及時對知識產權法公法化中未能帶來良好效益的具體舉措做出適當調整。此外,由于各種具體的公共利益處于不斷變化之中,也需要經常根據這些變化對相關的公共政策加以適時的調整。

2.對公法規范的擴充設限

在知識產權法公法化的程度上,公法規范不可無度擴充,應以不動搖知識產權法的私法本質為限。國家機器和公法規范的出現均是出于滿足私法領域需求的考量,況且自近代以來知識產權作為財產權參與市場運作被證明是高效的,《TRIPS協定》也強調了“知識產權是私權”。因此,當代知識產權法公法化自然也應當圍繞促進知識產權作為私權的配置效益而展開的公法規范的擴充、補充和完善。無論是微觀的知識產權授權、保護、限制,還是宏觀的知識產權戰略,都應將目標設定為通過為知識產權市場運作創造良好條件來提升知識產品的整體效益,市場手段和私法規范仍應在知識產權領域發揮主導的功能。鑒于知識產權可為社會經濟提供極大的張力,公法規范的運用是否得當,將決定社會的知識和財富能否得到集約式的提升,厘清知識產權法公法化之本末十分必要。

三、知識產權法公法化應當慎之又慎

我國“國家優位”的文化傳統為公權力的“外溢”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加之知識產權制度運行經驗的明顯不足,該領域的“政府失靈”現象在我國經常顯現,有時甚至極為嚴重。在此情形下,面對知識產權法的公法化趨勢應當慎之又慎,且必須依法予以規限,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逐步完善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法律規范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法律規范是知識產權法公法規范中涉面最廣、最為復雜的部分,且因立法體例上的綜合性而具有較強的靈動性,而常常被作為知識產權法公法化的“排頭兵”。但由于制度運作經驗不足、執法觀念落后等原因,我國知識產權的行政執法存在角色定位不當、掌握信息不全、專業性嚴重不足以及執法體系混亂等問題,在此情況下擴大其影響力也存在風險。故此,應在立法時充分考慮到如何克服或避免公權力介入的低效率問題,限制公權力在論證不充分的情形下盲目介入。如“音著協推進集體管理事業進展緩慢、效率低,只重收費不重分配導致服務質量低,而引入商業運作更涉嫌違法”s參見張維勝:《延伸著作權集體管理的規定應當取消——音樂人對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的若干意見》,載《編輯之友》2012年第10期,第107~108、113頁。,近期《著作權法》的修改草案卻試圖拓寬音著協的職能而備受質疑。此外,在某些領域政府反而應逐步淡化其影響。例如,我國由政府主導的文化體制導致諸多知識創新難以符合市場需求而成為擺設,推進知識產品創新進一步市場化十分急迫。

結合我國發展現狀,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立法應當把握以下要點:(1)明確將公權主體定位為服務者和引導者,致力于為知識產權在市場中的高效運作創造條件。同時,更加注重政府宏觀調控或引導、指導手段的運用,“少強制而多引導”,盡可能不破壞私法秩序。(2)更加重視調動民間力量特別是社會組織的力量。在我國,“中間階層”極為缺乏,積極培育社會組織的成長有利于制約公權力的獨斷,同時使知識產權保護管理更具“層次感”,不但有助于公權主體的信息獲取,還能彌補其專業性不足。(3)健全知識產權法的執法體制和機制。應逐步理順執法主體間的職能分工,建立統一的管理協調機制。同時,有必要將執法保護的重心前移,更加重視協助市場主體構建侵權與被侵權風險的防范機制。此外,應注重知識產權執法與司法保護的協調。一方面,要繼續提供不同保護方式并賦予當事人選擇權;另一方面,要進一步落實國際條約以司法手段為糾紛終局解決方式的要求,從而在我國形成以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提高效率,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保障公平的協調機制。

(二)選擇性地增加知識產權創設的法律規范

在WTO所推動的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知識產權一直扮演著強勢文化開路者的角色,發達國家的知識優勢得到了充分表達。在這種形勢下,擴充知識產權創設法律規范的作用遠遠超出了平衡國內知識產品利益的分配,有效地使本國的優勢知識產品上升為受法律保護的生產要素,并運用其從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中充分獲益也是應有之義。由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科技、文化發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距,同一起點的保護水平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十分不利。但也應看到,當代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變革不僅顯示出對現代新型知識產權的關注,對傳統知識、遺傳資源等方面也給予了充分重視。包括2000年WIPO成立“知識產權與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學藝術”的政府間專門委員會等舉措,都預示著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保護范圍將從智力成果本身拓展到智力成果的源泉,使得發展中國家在知識產權資源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成為可能。t參見吳漢東:《后TRIPS時代知識產權的制度變革與中國的應對方略》,載《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第5頁。

對我國來說,知識產權創設法律規范的擴充應有所側重。一方面,對于現代新型知識產品,應進一步使國內立法達到國際公約所確定的“最低保護標準”要求,但目前知識產權創設法的擴充不必“攀高”,而應最大限度地實現知識產權保護本土化與國際化之間的協調。u參見吳漢東:《知識產權制度運作:他國經驗分析與中國路徑探索》,載《中國版權》2007年第2期。另一方面,應發揮我國傳統文化與資源的優勢,在大力擴展國內民間文學、中藥配方制劑以及遺傳資源等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爭取制定國際規則的話語權。但也需注意,這類客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在權利主體、內容和保護手段等方面均有其特色,應在創新保護模式的基礎上由分散性立法過渡到集中性立法,避免動搖甚至顛覆知識產權制度的根基。而就國內而言,通過調整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和力度,促使知識產權權利人與社會公眾的利益實現動態平衡仍是核心。畢竟“知識產權法不是立足于知識產品保護的靜態歸屬,而是在確認知識產品創造者對知識產品占有與支配的同時,保障知識財富最佳的動態效用”。v參見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規制知識產權的權利行使》,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頁。

(三)有效防范知識產權權利限制法律規范的泛濫

眾所周知,建立在自然經濟上的封建專制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這使與私法精神完全相背的文化理念在我國潛移默化地發展,個體利益常常讓位于國家利益而極易被忽視。加上公共利益一般難以界定,我國公權力過度干涉私權利的傾向較為嚴重。況且,我國僅用十多年時間便完成了知識產權制度從低水平到高水平、從本土化到國際化的過渡,知識產權私權理念尚未被植入大多數民眾的意識中。公權力過于強勢,加之民眾的私權意識不強而缺乏與之對抗的力量,導致知識產權權利限制法律規范泛濫的危險較大,從最近一次《著作權法》的修改及其引發的爭議中可窺見一斑。

2012年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公布了《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一稿,引發了激烈討論,其爭議集中在:對錄音制品增設的法定許可是否合理;延伸著作權集體管理的引進是否過度干涉意思自治;是否過度豁免了網站的審查義務,即是否偏袒了互聯網發展而輕視了私權保護。不難發現,爭議焦點均與“涉嫌過度限制、干涉著作權人私權”有關,由此可窺見我國知識產權權利限制法律規范泛濫之風險。雖然本次修改中著作權主體權利意識的蘇醒通過網絡表達淋漓展現,彰顯了網絡輿情監測對立法科學性的重要作用。但擬提交表決的“草案”第三稿卻“悄悄出臺”,知識產權部門立法的獨斷性依然存在。因此,我國應謹防知識產權權利限制的法律規范的泛濫,即使要對知識產權設置限制,也必須重視立法程序的完善,進一步落實民主立法,保證立法的正當性和科學性,以防知識產權權利限制性法律規范泛濫而構成對私權侵害。

The public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s that the public legal norms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in IP regulations, essentially, it means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public power in the creation, protection and limi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basis of this trend is the elasticity of IP Law and it results from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interes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However, government failure is inevitable, the public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may lead to excessive intervention of public power in IP field. Therefore, we should be careful of this trend and perfect the legislation gradually to regulate the intervention of public power, specifi c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process and degree of the publicization to measure the proper limitation, and to practically limit the harm to private law.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publicization; public power

張富強,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健聰,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生

猜你喜歡
規范法律
法律推理與法律一體化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10
來稿規范
來稿規范
來稿規范
PDCA法在除顫儀規范操作中的應用
來稿規范
來稿規范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思維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7:06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99视频国产精品| 午夜毛片免费看| 福利在线不卡| 精品久久高清| 国产亚洲精品91|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91亚洲影院| 激情综合图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人人艹人人爽|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青青国产视频| 精品国产www| 一级片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91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日韩成人午夜| 欧美a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亚洲无线视频| 3344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第页|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a天堂视频在线|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四虎AV麻豆|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欧美另类一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黄色不卡视频| 天堂成人av|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有专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亚洲另类色|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亚洲视频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激情在线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无码免费试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无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