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語
平 衡 法 則
吳 語
最近讀汪葉斌所著的《一般平衡論》,深有感觸。該書提出的五大平衡法則,包括平衡循環(平衡→不平衡→新平衡)、自我平衡(系統內部結構之平衡)、事物對稱(系統與系統之平衡)、自然位置(系統與環境平衡)、萬物玄同(系統在一定環境下之平衡),可以說是宇宙萬物普遍存在的客觀自然規律。
平衡是一種現象。人生的得與失、笑與哭、進與退……,自然的夜與晝、晴與雨、暑與寒……,社會的穩與亂、統與分、強與弱……,無不被平衡的法則包含著。
平衡是一種條件。雜技是許多人愛看的一類節目,演員演出的成功與否,是要看他是否掌握了高超的平衡技術;高樓大廈作為城市的標志之一,高大、挺拔、壯觀,但如果沒有地基和結構的平衡,傾倒的災難將難免發生;宇宙之間,如果沒有引力的平衡,人類在地球上就難以生存,世間萬事萬物,無不被平衡的法則籠罩著。
平衡是一種心態。財富上的甘于一般與冒險貪求;生活上的甘于清靜與心燥體動;仕途上的順其自然與競爭拼斗;城外的人想進城,城內的人想出城;山里的人想到鬧市留影,都市的人要到山里旅行,如此等等,無不被平衡的法則左右著。
平衡是一種境界。面對邪惡,奮力斗爭,這是勇者的平衡;面對過失,做到寬恕,這是仁者的平衡;面對艱難,全力克服,這是強者的平衡;面對愚頑,盡力開啟,這是智者的平衡。學識不多的不知平衡,心態不好的不善平衡,狂妄自大的不屑平衡,妄自菲薄的不敢平衡,只為私利的不想平衡。要知道,只有心理平衡了,才能活得舒坦愉快;只有勞逸平衡了,才能精力充沛;只有營養平衡了,才能健康少病;只有生態平衡了,才能使大自然風調雨順。從臺下走到臺上的人,只要站穩腳跟,尋到了平衡,也就有了“一覽眾山小”的胸襟;從臺上走到平地的人,只要放下架子,尋找到平衡,也就有了“悠然見南山”的心境!
平衡充滿著辯證。兩個輪的自行車看上去平衡難度大,但它能奔馳在公路上不倒,是因為騎車人重視平衡,始終為平衡遵守著規律、采取著措施;而有四個輪子的汽車看上去夠平衡了,但正因為如此,駕者容易忽視平衡,結果造成翻車問題的發生。上述現象告訴我們:重視平衡并注意在動態中保持平衡,我們就能向著目標,比較順利地前進;忽視平衡,違反平衡法則,我們就可能會失事,甚至出大事。
世間萬事萬物之所以能不停地運動、發展、前進,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不斷地、在動態中努力保持平衡。小到獨輪車的騎行、鋼絲上的行走、平衡木上的跳躍,大到地球的運轉、天體的運行、人類的生存,無一不是保持平衡的結果。
對于人的一生來說,難免會有坎坎坷坷:昨天的高材生,今天可能會賣豬肉;昨天還活蹦亂跳,今天可能疾病纏身;昨天腰纏萬貫,今天可能傾家蕩產;昨天門庭若市,今天可能門可羅雀。大量現實事例影響著生活中的人,對此,有的人心理失衡了,或嫉妒對方,或盲從攀比,有的因為承受不住某些壓力,或消極低沉,或走向極端,甚至斷送自己的一生,這都是不理解、不遵守平衡法則的結果。
在這個世界上,過得幸福的人,都是生活在平衡的法則中、智慧里。他們尊重平衡哲理,順應客觀規律,淡看得失成敗。而生活得煩燥不安的人,往往都漠視平衡法則、不尊重客觀規律。世界一切蠢事的發生,大都與違反平衡法則有關。過去是霧霾天多少年難見一次,現在是藍天白云多少年難見一次,這是人們一味追求發展速度、過度消耗能源、盲目發展高能耗產業的結果,說到底是打破生態平衡的必然結果,這也是大自然對違反平衡法則的懲罰。
到崎嶇的山路上去攀登吧,讓我們體驗行進中的平衡;到體育館中看體操吧,讓我們欣賞運動員怎樣駕馭和控制平衡;和斷臂青年交流吧,讓我們學習他用腳代手取得的新的平衡;去向雙目失明的老人問計吧,讓我們體驗他用耳代眼看到你內心的平衡……世間無事無物不被平衡所控制,就是不值一提的本文,也要考慮它的虛和實、隱與顯的平衡。